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脾胃分析老年失眠,并举例常见临床症型4例具体阐述。
关键词:老年失眠;从脾胃论治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体,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据2003年,上海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抽样示:成年人占失眠发病率的38.2%,其中老年人为发病主要人群,占75.0%。[1]可见老年人更易患失眠病症。
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弱,胃动力减弱,影响消化功能,难以把食入水谷腐熟,故水谷精微缺乏,脾气弱则运化失常,难把精微转化为气血,上输于心神,而脉中营血也由脾胃运化水谷生成,脾胃虚弱则营血减少,夜晚卫气当入营阴,然营血亏虚,不纳卫气,故营卫失调,不寐早醒,同时肝气横逆犯胃,脾气运行失常也容易导致全身水液代谢紊乱,敛液成痰,痰湿郁久化热,而导致失眠,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从“胃不和,卧不安”调治
患者,男,45岁,因“不寐伴腹胀3周”来诊,患者形体偏胖,腹部膨隆,平时嗜食肥甘常饮酒,近一周以来夜间常常难入睡,有时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口臭口粘,腹胀难耐,矢气频作,曾外院予艾司唑仑服用,效果不显,舌红苔黄腻,脉偏滑,有高脂血症病史。
辨证:宿食内停,心神不宁;治法: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减,生山楂10g,神曲10g,莱菔子10g,陈皮6g,半夏6g,茯苓15g,连翘6g,生薏苡30g,厚朴10g,木香6g
患者服药7付后腹胀口臭口粘明显好转,睡眠明显改善,夜寐安稳,舌苔渐渐消散,后继续予14付服用,舌苔完全转变为薄白苔,舌质淡红,嘱其戒酒,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予生山楂20g 泡水服用,坚持三个月后血脂也降至正常。
按语:患者因嗜食肥甘,食积胃肠,阻滞中焦,胃气不降,清气不升,故辗转反侧,不得卧也。方中生山楂健脾消肉食,有降脂效果,神曲消积化滞,莱菔子,陈皮,木香理气化痰,半夏、厚朴降气化痰,生薏苡仁茯苓利水化湿健脾,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方中大量运用理气之品,促进胃的排空,加强胃的腐熟食物的功能,食积下行,胃得以舒降,脾气才能升清运化,脾胃升降运行正常,故不寐自愈。
2.从脾虚血亏,心神失养论治
患者陈某,女,54岁,因“不寐早醒1月余”就诊,患者近1月以来夜寐不安,入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常常于凌晨2到3点钟清醒,平素四肢乏力,健忘,纳食偏少,食后易腹胀,二便尚调,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脾胃气虚,心失所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白术10g,党参15g,甘草6g,当归10g,生黄芪30g,远志6g,酸枣仁15g,茯神15g,龙眼肉6g,煨木香6g,升麻6g,柴胡6g。
患者服用7付药物后,睡眠明显好转,每天能保持7到8小时深睡眠,未出现早醒症状,精神体力也随之好转。后守原方继续服用14付后复诊,面色明显红润,舌淡红,脉象应指有力,后予补中益气汤再服14付病瘥。
按语:患者气虚症状明显,脾胃升降气机功能减弱,故方中白术,党参,黄芪益气补脾,并重用黄芪加到30g,当归补血活血,远志,酸枣仁安神,茯神补脾安神,龙眼肉味甘,入心脾,补气血,木香行胃肠之气,加速水谷精微运化,升麻,柴胡,有助于使水谷精微上升濡养心脉,虽然病人以失眠为主诉,但方中未加入大量镇静安神之品,而主要以补益脾气,调畅气机升降为主,最后7付予补中益气汤服用巩固脾胃之气,患者未再出现失眠症状,可见补脾益气效果显著。
3.从脾虚营卫不和调论治
患者,女,50岁,以:“睡眠质量差伴疲劳半年”为主诉,患者半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质量差,稍有声音即清醒,做梦较多,平素少气懒言,易出汗,时冷时热,但测体温正常,白天疲劳乏力,注意力很难集中,纳食偏少,口淡无味,大便不成形,一天两次,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营卫不和,心神失养;治法:调和营卫,补脾益气;方药:桂枝汤加黄芪汤;方用:桂枝10g,白芍15g,生姜6g,大枣15g,生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山药30g,糯稻根30g,浮小麦30g。
患者服药7付后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早醒症状消失,白天精神振奋,大便较前成形,汗量明显减少,舌色淡红,脉细,后继续服用14付,出汗止,舌色淡红脉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停药。
按:营卫之气的产生,和脾胃密切相关,“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2]。脾胃是营卫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营阴虚弱,难以濡养心神,难纳卫气行于阴,卫气生成匮乏,白天行于阳少,则患者出现疲乏,夜间运行迟缓,难随营气行于阴,则失眠,方中以桂枝汤为底,白芍和营敛阴,桂枝通阳发散,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姜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并加入白术,党参,山药,以健脾益气,重用黄芪益脾固表,和桂枝汤合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方中并未加入安神之品,但患者症状好转明显,可见调和营卫,补益脾胃之法的重要性。
4.從肝火犯胃痰热内扰论治
患者,女,45岁,以“不寐伴喉中有痰2月余”为主诉,患者育两子,家事烦多,性情急躁,情绪不稳,难以控制,经常发怒,胸中满闷,食不下咽,近2月来失眠严重,常常彻夜难眠,自觉喉中有痰,难以咯出,偏头痛经常发作,服用芬必得等止痛药物方能缓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查:心电图,喉镜均正常。
辨证:痰热内盛,扰乱心神;治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用:法半夏9g,陈皮6g,茯苓15g,枳实10g,黄连3g,竹茹10g,黄芩6g,薄荷3g,香附10g,龙齿15g,莱菔子10g。
患者服用7付后,自觉吼中有痰不适感减轻,心情较前平和,失眠症状明显缓解,每晚能睡4到5小时,舌苔黄腻减轻,脉细滑,嘱咐其继续服用,14付后,舌苔黄腻消失,脉象平稳,睡眠可有6到7小时左右,后随访半年,未出现长期失眠症状。
按语:现今天社会压力较大,患者家事烦多,情绪难以自控,肝火过盛,横逆犯胃,脾胃运化痰湿功能受到影响,痰湿内蕴,痰郁久化热,上饶心神,方中半夏,莱菔子,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枳实降气化痰,黄连,竹茹清心化痰,黄芩清热化痰,薄荷疏肝清热,香附疏肝解郁,龙齿镇静安神,诸药合用,气畅痰消,当可安眠。
综上所述,失眠的发病和脾胃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大胆从脾胃着手,辨证论治,经过笔者临床用药体会,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铮.从三焦出气,谈失眠的认知和诊治思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10).
[2]刘志强,李秀娟,段延萍,范晔.从营卫学说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机理,[J].继续教育,2014,28(5):30-31.
关键词:老年失眠;从脾胃论治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体,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据2003年,上海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抽样示:成年人占失眠发病率的38.2%,其中老年人为发病主要人群,占75.0%。[1]可见老年人更易患失眠病症。
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弱,胃动力减弱,影响消化功能,难以把食入水谷腐熟,故水谷精微缺乏,脾气弱则运化失常,难把精微转化为气血,上输于心神,而脉中营血也由脾胃运化水谷生成,脾胃虚弱则营血减少,夜晚卫气当入营阴,然营血亏虚,不纳卫气,故营卫失调,不寐早醒,同时肝气横逆犯胃,脾气运行失常也容易导致全身水液代谢紊乱,敛液成痰,痰湿郁久化热,而导致失眠,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从“胃不和,卧不安”调治
患者,男,45岁,因“不寐伴腹胀3周”来诊,患者形体偏胖,腹部膨隆,平时嗜食肥甘常饮酒,近一周以来夜间常常难入睡,有时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口臭口粘,腹胀难耐,矢气频作,曾外院予艾司唑仑服用,效果不显,舌红苔黄腻,脉偏滑,有高脂血症病史。
辨证:宿食内停,心神不宁;治法: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减,生山楂10g,神曲10g,莱菔子10g,陈皮6g,半夏6g,茯苓15g,连翘6g,生薏苡30g,厚朴10g,木香6g
患者服药7付后腹胀口臭口粘明显好转,睡眠明显改善,夜寐安稳,舌苔渐渐消散,后继续予14付服用,舌苔完全转变为薄白苔,舌质淡红,嘱其戒酒,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予生山楂20g 泡水服用,坚持三个月后血脂也降至正常。
按语:患者因嗜食肥甘,食积胃肠,阻滞中焦,胃气不降,清气不升,故辗转反侧,不得卧也。方中生山楂健脾消肉食,有降脂效果,神曲消积化滞,莱菔子,陈皮,木香理气化痰,半夏、厚朴降气化痰,生薏苡仁茯苓利水化湿健脾,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方中大量运用理气之品,促进胃的排空,加强胃的腐熟食物的功能,食积下行,胃得以舒降,脾气才能升清运化,脾胃升降运行正常,故不寐自愈。
2.从脾虚血亏,心神失养论治
患者陈某,女,54岁,因“不寐早醒1月余”就诊,患者近1月以来夜寐不安,入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常常于凌晨2到3点钟清醒,平素四肢乏力,健忘,纳食偏少,食后易腹胀,二便尚调,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脾胃气虚,心失所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白术10g,党参15g,甘草6g,当归10g,生黄芪30g,远志6g,酸枣仁15g,茯神15g,龙眼肉6g,煨木香6g,升麻6g,柴胡6g。
患者服用7付药物后,睡眠明显好转,每天能保持7到8小时深睡眠,未出现早醒症状,精神体力也随之好转。后守原方继续服用14付后复诊,面色明显红润,舌淡红,脉象应指有力,后予补中益气汤再服14付病瘥。
按语:患者气虚症状明显,脾胃升降气机功能减弱,故方中白术,党参,黄芪益气补脾,并重用黄芪加到30g,当归补血活血,远志,酸枣仁安神,茯神补脾安神,龙眼肉味甘,入心脾,补气血,木香行胃肠之气,加速水谷精微运化,升麻,柴胡,有助于使水谷精微上升濡养心脉,虽然病人以失眠为主诉,但方中未加入大量镇静安神之品,而主要以补益脾气,调畅气机升降为主,最后7付予补中益气汤服用巩固脾胃之气,患者未再出现失眠症状,可见补脾益气效果显著。
3.从脾虚营卫不和调论治
患者,女,50岁,以:“睡眠质量差伴疲劳半年”为主诉,患者半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质量差,稍有声音即清醒,做梦较多,平素少气懒言,易出汗,时冷时热,但测体温正常,白天疲劳乏力,注意力很难集中,纳食偏少,口淡无味,大便不成形,一天两次,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营卫不和,心神失养;治法:调和营卫,补脾益气;方药:桂枝汤加黄芪汤;方用:桂枝10g,白芍15g,生姜6g,大枣15g,生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山药30g,糯稻根30g,浮小麦30g。
患者服药7付后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早醒症状消失,白天精神振奋,大便较前成形,汗量明显减少,舌色淡红,脉细,后继续服用14付,出汗止,舌色淡红脉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停药。
按:营卫之气的产生,和脾胃密切相关,“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2]。脾胃是营卫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营阴虚弱,难以濡养心神,难纳卫气行于阴,卫气生成匮乏,白天行于阳少,则患者出现疲乏,夜间运行迟缓,难随营气行于阴,则失眠,方中以桂枝汤为底,白芍和营敛阴,桂枝通阳发散,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姜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并加入白术,党参,山药,以健脾益气,重用黄芪益脾固表,和桂枝汤合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方中并未加入安神之品,但患者症状好转明显,可见调和营卫,补益脾胃之法的重要性。
4.從肝火犯胃痰热内扰论治
患者,女,45岁,以“不寐伴喉中有痰2月余”为主诉,患者育两子,家事烦多,性情急躁,情绪不稳,难以控制,经常发怒,胸中满闷,食不下咽,近2月来失眠严重,常常彻夜难眠,自觉喉中有痰,难以咯出,偏头痛经常发作,服用芬必得等止痛药物方能缓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查:心电图,喉镜均正常。
辨证:痰热内盛,扰乱心神;治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用:法半夏9g,陈皮6g,茯苓15g,枳实10g,黄连3g,竹茹10g,黄芩6g,薄荷3g,香附10g,龙齿15g,莱菔子10g。
患者服用7付后,自觉吼中有痰不适感减轻,心情较前平和,失眠症状明显缓解,每晚能睡4到5小时,舌苔黄腻减轻,脉细滑,嘱咐其继续服用,14付后,舌苔黄腻消失,脉象平稳,睡眠可有6到7小时左右,后随访半年,未出现长期失眠症状。
按语:现今天社会压力较大,患者家事烦多,情绪难以自控,肝火过盛,横逆犯胃,脾胃运化痰湿功能受到影响,痰湿内蕴,痰郁久化热,上饶心神,方中半夏,莱菔子,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枳实降气化痰,黄连,竹茹清心化痰,黄芩清热化痰,薄荷疏肝清热,香附疏肝解郁,龙齿镇静安神,诸药合用,气畅痰消,当可安眠。
综上所述,失眠的发病和脾胃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大胆从脾胃着手,辨证论治,经过笔者临床用药体会,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铮.从三焦出气,谈失眠的认知和诊治思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10).
[2]刘志强,李秀娟,段延萍,范晔.从营卫学说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机理,[J].继续教育,2014,28(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