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chouzh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总体水平适中,多数大学生消费方式是现实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总的来看,非理性、盲目的消费,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及文化审美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方式与习惯,不断提高消费品位和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消费 石家庄市
  一、当前石家庄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总体状况及分析
  文化消费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其精神文化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的总称[1]。为了了解当前石家庄市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真实情况,笔者于2012年1月和2012年6月分别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七所高校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调查。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17份,回收率为94.1%;经检验,剔除無效问卷2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25%。在129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533人,占总人数的41.2%,女生761人,占总人数的58.8%。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326人,占25.2%,县镇的学生514人,占39.7%,农村的学生454人,占35.1%。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当场回收。问卷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使用了spss15.0软件。
  (一)总体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月均消费水平在300-800元。其中,月均消费水平在300-500元的大学生占52.02%,500-800元的占23.71%,800-1000元的占5.78%,高于1000元的占1.73%,月均消费低于300元的占16.76%。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适中,但个体间消费水平差异日益显著。
  (二)消费结构状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用于学习与生活等基础性消费最大;大学生购买衣着等生活用品的消费在各项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的消费也较大,在各项支出中位列第二;人情消费、通讯消费、恋爱消费等关系消费也在大学生总体消费支出占有较大比重。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用于各种考试的消费在不断增加。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考证、考研及各种就业考试如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22.75%,在各项支出中位居第四。
  (三)消费观念分析。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上。在未来的生活取向选择方面,仅有2.89%的大学生定位在物质消费之上,57.8%的大学生认为更应注重精神需要,39.3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兼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同时有现实的愿望。
  勤俭节约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同,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有19.6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超前消费;17.34%的大学生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超前消费;63.1%的大学生认为在家庭承受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超前消费。仅有9.83%的大学生有明确的消费计划,11.56%的大学生有大概的计划,而78.61%的大学生没有计划。
  (四)消费方式分析。
  在购买各种文化消费项目或服务时,多数大学生都存在品牌意识,比较注重消费项目的质量。
  在实际的文化消费行为中,绝大多数(87.86%)的大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消费偏好购买商品,9.83%的大学生表示会受同学或者朋友的影响,1.73%的大学生仿效社会多数人的做法,仅有0.58%的大学生表示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而产生购买行为。
  二、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突出问题的探讨
  (一)依附性消费与超前盲目消费的矛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高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有17.34%的大学生完全认同超前消费,仅有15.03%的大学生没有过超支现象,常超支的占5.2%,有时超支和偶尔超支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9.77%。当问及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同时,不少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并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二)消费维权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消费中遇到不合格的商品时,有36.42%的大学生会找到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但在协商无果时只有4.62%的大学生表示会投诉;自认倒霉的大学生高达63.58%。如何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消费知识,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的文化消费,仅有1.73%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26.59%,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大学生比例为21.39%,过半(50.29%)大学生对此持模糊态度。不难看出,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消费不是很满意。
  (三)文化消费审美能力不足。
  消费既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也是享受美、充实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对大学生消费审美原则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最为赞成的审美原则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60.69%);其次是“符合人性的”(15.61%);再次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12.14%);最后是“与自然相和谐的”(11.56%)。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实际的审美能力还不足,存在很多消费审美误区,出现消费审美认知与实际消费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如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哈韩热”、“追星热”等现象;追求低级的官能刺激,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的资本,满足其虚荣心。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
  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思想认识,从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牢牢抓住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激发大学生高层次的、优质的文化消费需要。尤其要建设好大学生第二课堂,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闲暇时间用于接受继续教育、发展智力、从事有益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把文化消费的重心放在个人全面健康发展上。
  (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消费教育。
  必须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将消费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并使消费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常规化。当然,消费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如开设一系列关于消费问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到消费场所参加“实战式”体验练习等,增强学生的文化消费能力,使他们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合理的、高尚的、值得追求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等等,从而抵制炫耀消费的诱惑,改革奢侈浪费的消費方式,走出消费的误区,不断优化大学生文化消费价值观。
  (三)构建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共同体。
  首先,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子女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使家长胸中有数,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其次,家庭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同时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不能一味满足子女摆阔浪费、挥霍无度的要求。再次,从社会角度看,最主要的是加强社会文化产业的建设。一方面社会要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和健康的文化服务满足青年人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广泛宣传这些优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消费教育,坚持主旋律教育和消费价值取向、审美价值取向教育,批判那些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后,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消费品位。
  总之,大学生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2]。大学生文化消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深刻而丰富的社会学意蕴,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把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弘扬核心价值主旋律,把握先进文化主基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途径探讨——基于文化消费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4.
  [2]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1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石家庄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编号:WJ110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优化学习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予以运用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要求,设计科学的学习线索  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基础上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再直接给
摘 要: 整体思想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它是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并对其进行调节和转化,使其简单化的一种方法.它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策略,是提高解题速度的一种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整体思想 初中数学解题 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指导着数学问题的解决.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从整体上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摘 要: 本文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导入老套甚至无导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种新颖的导入模式,分别为复习课探究化、复习课生活化、复习课问题化、复习课图表化。结合案例阐述高三化学复习课既能上出新式样,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高三化学 复习课 导入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导入现状分析  目前高考模式下,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一线教师认为精心准备复习课的导入纯属浪费时间,于是一上课就
摘 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探索、实践、提升、发展的过程。探究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发展现状及其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现状 培养策略  好奇、质疑,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小学生探究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条件。学生作为学习活
摘 要: 作为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学界的一部经典现实主义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位性格温婉柔弱却命运曲折跌宕的农家女子形象,通过生动的人物描绘和细腻的性格刻画,使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普通人对于社会不公进行的无奈抗争及悲惨结局。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苔丝 悲剧命运根源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摘 要: 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诗词名家却能以神奇之笔,将抽象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使读者受到极大感染。  关键词: 古诗词 “愁” 各向赏析  愁是人情之一种,它看不见摸不着,有几多几重,就更难衡量。而古代一些诗词名家,却往往善于通过修辞手法,将“愁”这种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为形象生动的、具体可感的东西,不仅写出自身的情感体验,而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古以来,愁长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宗旨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觉得品社课无所谓,多数上课都是应付,有的让学生自己看看书,或者说说就算了,这势必缺乏让学生感悟内化的过程,没能充分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让学生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感知,达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与生活、教材“同呼吸,共命运”,正确面对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做
摘 要: 在这个知识决定一切的社会,人们对孩子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社会对教育及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以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肩负着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特殊角色。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幼儿所受的教育,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不当行为  “师道焉存、人道何在?——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
摘 要: 教学LOGO过程的建立和调用,是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带参数的过程》则是难点中的难点。学生刚接触程序设计,还没有形成设计过程的思路。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画多边形的过程,以及无参数的过程逐步演变到有参数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理解参数的格式和作用,最后安排和设计适当的操作练习,加深学生对参数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核心阵地——阅读教学已然丢失了本真。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文章从真教理、真内容、真教法、真教风四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真教理 真内容 真教法 真教风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畅所欲言、探讨问题、弄清是非,实现了思想的解放。受此启发,语言文字报于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