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探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討一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二期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2)采用一期传统换药治疗联合二期植皮治疗,观察组(n=34)采用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创面封闭成功率、疼痛程度以及瘢痕增生程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以及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94%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封闭成功率(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瘢痕增生仅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时能够显著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后期瘢痕的增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植皮修复;联合治疗;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瘢痕增生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8-0022-03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Skin Grafting on Deep Burn Wounds
  ZHENG Lin-wen,ZHENG Jian-jun,CHEN Zhao-hong
  (Department of Burn,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1,Fuji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combined with secondary skin grafting on deep burn 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deep bur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n=32) was treated with one-stage traditional dressing change combined with two-stage skin graft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4) was treated with one-stage VSD combined with two-stage skin graft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ound closure success rate, degree of pain and degree of scar hyperplasia. Results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rate and lung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94% and 0.0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8.75% and 12.50%,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wound clo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5.2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3.13%, P<0.05). On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last follow-up, th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evere scar hyperpla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nly 8.8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3.13%, P<0.05). Conclusion  One stage VSD combined with two-stage skin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burn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wound infection, relieve pai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scar hyperplasia in the later stage,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skin graft repair; combination therapy; deep burn; wound healing; scar hyperplasia
  烧伤是日常生活和临床常见的突发性疾病,根据皮肤损伤程度不同分为I~Ⅲ度,其中Ⅱ、Ⅲ度烧伤又被称之为深度烧伤,指皮肤损伤已达全层。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是烧伤科的难题,也是烧伤科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1-2]。深度烧伤会导致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坏死,甚至会有骨肌肉的外露,并且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给早期清创治疗以及后期植皮带来了重大难度。当皮肤出现深度烧伤后,皮肤的防御功能被摧毁,机体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完全愈合标准[3-5]。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全新的用于治疗复杂烧伤创面的技术,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促进烧伤创面分泌物的排出,使创面始终处于干燥情况,以便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6]。本研究旨在于探究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本次研究对象66例。纳入标准:①烧伤深度符合Ⅱ~Ⅲ度烧伤;②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15%以下;③能耐受手术;④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手术;②全身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全身严重性感染。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调查总体逐个编号,于随机号码表上规定抽样的起点及顺序,随机选取样本单位编号;抽到编号范围内即为样本单位的号码,直至抽取完毕。对照组采用一期传统换药治疗联合二期植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一期传统换药联合二期植皮术治疗。患者入院后对烧伤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将已经坏死的皮肤以及其他组织进行彻底清除。若患者四肢烧伤后远端肢体血运受到影响时,需及时给予切开减压操作,以免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情况发生。清创完毕后给予患者烧伤创面每日清创、换药,待患者烧伤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植皮术,创面扩至健康组织,电动刀取刃厚至中厚皮片覆盖创面,多层敷料加压包扎。
  1.2.2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3d内进行VSD治疗。常规麻醉后进行烧伤创面的清理,若烧伤部位位于四肢则给予受伤肢体近心端止血带止血,将坏死组织以及失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后使用电凝进行创面彻底止血,清创过程中需对于组织活力进行严格判断,既要达到清创目的,还需最大限度保留活力组织,防止清创过度。缝合创面后,将负压材料覆盖于创面之上,使用半透明膜将其进行密封操作,连接三通管后接负压引流器,压力设定于0.03MPa左右,以负压材料塌陷明顯,能够通畅引流为宜。VSD完成后根据创面情况给予持续性或间断性灌洗操作,在VSD持续引流7d后撤除VSD,再次将已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后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植皮修复,若发现创面7d后仍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则继续进行VSD治疗[7-8]直至肌底组织健康。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主要包括: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创面封闭成功率;疼痛程度评价主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满分10分;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远期临床效果,随访12个月采用瘢痕增生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四度:无,创面无瘢痕增生;轻度,瘢痕呈淡红色,无疼痛等不适;中度,瘢痕呈淡红色,有轻微疼痛不适感;重度,瘢痕呈暗红色,质地坚硬,存在明显的疼痛等不适感。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创面封闭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以及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94%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12.50%);且观察组创面封闭成功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瘢痕增生程度比较:观察组瘢痕增生程度较轻,重度瘢痕增生仅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既往临床对于烧伤患者创面的处理主要先通过清创后再每日换药,达到预防创面感染的目的[9]。但既往方法对于烧伤深部组织以及渗出物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VSD技术刚好弥补了传统方法的缺陷,使整个烧伤创面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再给予负压吸引装置的治疗,可将渗出物以及深部坏死组织进行持续性吸引后进行清除,确保整个烧伤创面处于较为湿润的状态下,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10-11]。对是否在一期清创完毕后即刻行植皮术目前存在一定争议,但更多学者更趋向于二期植皮,因一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早期感染以及创面的不平整,会导致一期植皮的存活率下降。对于二期植皮而言,烧伤创面是否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直接关系到后期移植物是否存活,而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更是与创面感染情况密切相关[12-13]。   本次研究对比了VSD技术结合复合移植和传统方式结合复合移植两组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使用VSD技术结合移植治疗Ⅱ~Ⅲ度烧伤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使得肉芽组织能够顺利生长,给二期移植提供有利条件。同时VSD技术能够提供相对封闭和负压的环境,使得烧伤创面处于缺氧的微环境中,能够有效抑制创面中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还能够加快机体纤溶蛋白的溶解速度[14]。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VSD技术能够对于创面渗出物进行持续性引流,使得渗出物对于创面的刺激降低到最小,创面水肿程度降低,炎症介质的影响也随之减少,故患者疼痛感也相应减少[15-16]。
  在远期疗效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重度瘢痕增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VSD技术能够为肉芽组织的生长提供持续性的湿润环境,并且VSD技术使得创面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下,透气性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进程,整个烧伤创面的血液循环处于加速状态,新生细胞活力增强,释放各种有利的细胞因子,从而刺激创面细胞加速增殖,有效改善愈合效果。因此,二期移植后创面瘢痕的增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下降[17]。
  本次研究虽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本次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指标数量也有限,随访时间较短,同时临床研究中存在较多混杂因素,特别是二期移植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排除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所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倚,下一步仍需进行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一期VSD结合二期植皮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时能够显著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后期瘢痕的增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启轩,翟莉莉,蔡勇,等.奥美拉唑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FOLFOX化疗方案近远期疗效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2):130-133.
  [2]仪桂云.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80-181.
  [3]吕庆兵,包亚明,肖贵喜,等.负压吸引在治疗特重度烧伤后期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14(4):285-290.
  [4]陈舜,郑林文,刘维,等.人工真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自体刃厚皮整复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9,35(8):608-610.
  [5]袁东亮,赵耀华,邓海涛,等.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八例上肢深度烧伤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术后固定及引流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9,35(8):611-613.
  [6]黎鸿章,肖昌明,银西洋,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及对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1):60-64.
  [7]孙充洲,王帅道,赵婷慧,等.二次负压封闭引流对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3):31-33.
  [8]李燕玲,黄伟华,罗惠兰.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电烧伤患者创面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61-62.
  [9]李云剑,危敬逾,史强,等.生物敷料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老年患者深度烧伤创面效果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5):39-42.
  [10]张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7):8-9.
  [11]张美光,阳纯兵,肖勇,等.负压封闭引流冲洗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華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5):336-341.
  [12]方鸿,骆丽,李智,等.VSD负压值对于Ⅱ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9):113-114.
  [13]Yuan K,Zhao B,Cooper T,et al.The management of degloving injuries of the limb with 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ing using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or traditional compression dressing: A comparative cohort study[J].J Orthop Sci,2019,24(5):881-887.
  [14]秦伟,王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ICAM-1、EPO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2):72-74.
  [15]时丕业.负压封闭引流术对Ⅱ~Ⅲ度烧伤整形患者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6):60-61.
  [16]周琴,李双双,王青,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烧伤科住院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引流不畅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9,35(2):148-152.
  [17]马启海.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J].临床医学,2017,37(7):19-21.
  [收稿日期]2020-07-22
  本文引用格式:郑林文,郑建军,陈昭宏.一期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8):22-24,17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不同类型头面部皮肤肿物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采用1411型高频电刀对131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特点适当调整治疗的深度、手法,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内痣>角化棘皮瘤>囊肿>血管瘤>钙化上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eratoacanthoma>cyst>hemangioma>calcified epithelioma, th
[摘要]目的:探討透明质酸钠注射填充改善鼻唇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选取80例就医者进行分析。术前,对就医者鼻唇沟凹陷分度进行评估,其中1度11例,2度22例,3度19例,4度23例,5度5例,就医者随访至6~12个月。通过锥筒注射方式填充中面部,使其容量补充,从而使鼻唇沟界沟外上侧组织得到提拉;同样通过锥筒注射方式填充鼻基底;通过蕨
[摘要]目的:探討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安全性和美学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笔者医院拟行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皮瓣分为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和前额皮瓣组,每组43例。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行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缺损,前额皮瓣组行额部皮瓣修复。术后比较两组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美学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摘要]目的:探討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腋臭患者大汗腺修剪术后创面对周围炎性细胞表达及皮肤坏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腋臭患者100例,均行大汗腺修剪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自体修剪后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比较两组修复疗效,分别在术后2周、4周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
[摘要]目的:觀察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凝胶组和敷料组,每组各60例。凝胶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敷料组给予纳米银敷料治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干预治疗。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愈合情况、细菌检出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