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基于LMDI模型将山西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强度五个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人均GDP因素总体上表现为增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5021901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5CJL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编号:14YJC790058),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5544901003)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基于LMDI模型将山西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强度五个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人均GDP因素总体上表现为增碳因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碳强度因素总体上表现为减碳因素。其中,人均GDP和碳强度分别为增碳因素和减碳因素,但由于碳强度的减碳效应远小于人均GDP的增碳效应,因此山西省的总碳排放量仍呈逐年递增趋势。此外,由于人均GDP的增碳效应在减弱,而碳强度的减碳效应在增强,因此碳排放总量增长幅度呈递减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和碳强度因素对碳排放的年均贡献率并未能像其总贡献率一样表现为负值。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中国即将加入WTO,加入WTO是中国企业汇入全球经济的标志。如果说入世前中外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方面的话,那么入世后这场竞争将进入更深的层次——人才争夺战。
用非天然的分子实体模拟天然活性分子以提高药物的活性和稳定性,是药物化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氨基糖酸综合了糖和氨基酸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特性,是一类新型非天然的多肽模拟物
利用1961—201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0.25°×0.25°),运用R软件摘出研究区范围内的每个格点数据,利用STARDEX中的FORTRAN子程序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
农作物秸秆发电是规模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增加,在能源产出结构中占有一定份额。吉林省是粮食大省,随着近年来粮食生产种植面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