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搭台 计算唱戏 相互融合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溶液”复习,通过硝酸钾、氯化钠在两支试管中发生的溶解现象来创设一组能够贯穿整节复习课的情境,将相关知识点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融合在实验与计算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复习转化为有趣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促进概念的建构、提炼和固化。
  关键词:实验;计算;融合;溶解现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7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25
  一、教学设计思路
  沪教版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涉及溶液知识点较多,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且易混淆。若复习课仍以大量枯燥的、经验化的试题让学生来对概念进行建构、提炼和固化,其过程将十分高耗而结果又极其低效。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物质在水中分散现象出发,带领学生通过数字传感仪体验硝酸钾和氯化钠溶于水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接着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两支试管中发生的溶解现象来创设一组贯穿整节复习课的真实情境,同时将相关知识点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融合在实验与计算中,突出“化学实验”、“化学思维方法”和“化学语言”这3大特色并使之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体验化学学科特色,促成自身认知结构层次的提升。下面笔者就以参加苏州市第三十二届化学教学年会所开设的公开课——“溶解现象”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作者在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
  二、课堂教学片段
  (导语)由于各种物质本身性质的不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分散的现象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重温一下。
  1.物质在水中分散现象
  (练习)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1g样品分别放入10g水中,现象相同的是(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对数字化实验在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作了详细分析,给出了运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出今后化学课堂开展数字化实验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实验;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079-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
摘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作者在开展新疆克州地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中,发现这一维度的核心素养最容易被当地教师吸纳。为了更好地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课堂新疆落地实践,作者运用2017版化学课标理念重构了人教版必修一“氯气的制取”內容的教学设计,示范教学获得了克州地区化学教师的认同。  关键词: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气体制备;教学  文章编号:1008-0
Maggie loved to sing. She sang when she got on the bus. All the passengers would smile. But her mather Mrs. Ellis would sigh1. She worked all night at a café. Then Maggie’s mother would say, “Sing sof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与时间分配的关系、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节奏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并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前提下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学生感受;教学效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23  目前在高效课堂的研
“在北京,你可以邂逅过客、文化名人、现代艺术、纯正西餐、皇家气息、露天电影、经典昆剧,也可以体验Mix的狂野,明慧茶院的清幽,定制旗袍的风情……”    来过客酒吧做一次过客  过客酒吧地处北京大名鼎鼎的南锣鼓巷,以自助旅游为主题,老板本人就是位旅行爱好者。光看酒吧的名字就让人很有感觉,提示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也是人生的过客。  酒吧装修很质朴,整个酒吧给人一种沧桑、历经风雨的感
摘要:化学学科最大的魅力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课、习题课、复习课中如果能及时的增加实验教学,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 实验重要性 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
摘要: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通过期中试卷和知识点抽测中“物质结构”类问题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学生学习能力与不同SOLO层次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物质结构;相关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  摘要:利用pH传感器,对强酸、强碱分别与cH3COONH4溶液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进行探究,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同时根据曲线图分析得出了“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水、能溶于水的弱酸或弱碱等),离子之间便发生了反应”这一结论,并给出了本实验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离子反应;pH传感器;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
家乡的小吃,总是游子心底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里面有童年的气息、妈妈的味道。泉州的小吃有这方面的特点,但又不止于此。  让泉州游子魂牵梦绕的烧肉粽、面线糊、元宵圆等众多名小吃,大多至今仍是独门小店,各自经营,漫步街头的时候,便会不期然地与之相遇。这些本土美食家对选料、工序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让我们在一品美味的同时,得以感受到原始的精致与用心。  乡愁里的肉粽香  到泉州,免不了要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教学内容具有“宏观联系微观”“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作用,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两条主线,一条是方法线,即通过“电子转移一化合价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征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归纳出“结构一性质一表征一应用”这一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条是认知线,即通过探究生产生活中真实的氧化还原反应,归纳出“观察现象一提出假设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