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研究者都将明代的"台阁体"视为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的上层官僚诗文创作,其实,这个被文学史所接纳的基本认识并不十分准确,其中包含着延续了数百年的认识偏差。本文通过对"三杨"自身的文学态度,以及"台阁体"用法的产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尝试着对这一流传百年的理解偏差做出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