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仍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学方法仍以教师的灌输式方法为主,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密切联系实际的知识较少等情况,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特点,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在生源市场上的吸引力和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多元化
工商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人才市场高度饱和的时代,唯有拥有一定实践能力,高职学生才有机会与本科学生同台竞争。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使之市场化
人是教育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科教师未从育人的高度去统筹课程、教材和教法,把知识上升到知识论与价值论的高度去认识;如果一个教师不是在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习惯性地追问为什么而教,那么,他永远也成不了教育家。教育教学理念是有关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为谁服务等一系列价值观问题。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大学日益成为一个服务性机构,大学的教育有必要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价值的理念上来。作为服务性机构,大学要像企业尊重顾客的需要一样尊重学生的需要,教育教学应以帮助学生积累人力资本、提高学生的市场价值为导向;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他们以自己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学生的尊重、满意与认可。国外大学教育主要面向客户——学生,为学生服务,教育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中国大学教育目前主要面向政府,为政府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弱。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任务之一的人才培养应该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学生的期望,以此为基础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凸显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价值是重中之重。
二、丰富人才培养途径,使之社会化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专业,它的人才培养不能单纯依靠学校自身。学校必须要敞开校门,引进各种市场资源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有三点:第一,逐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实行企校联合办学或订单式培养。第二,打造“两栖型”教师,改变“教学型”、“专业型”师资的模式,推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三,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做市场调研、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同时,实施导师-团队制:由校内的教师负责学生学习作风、科学道德养成,部分课题研究的指导由校外实践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企业调查与实践。
三、明确培养方向,使之特色化
课程体系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通过设置“兴趣模块”及模块下的特色课程,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削弱工商管理专业“宽泛”的缺点。例如:
(一)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新趋势,突出“创业”人才的培养,特色课程有创业学导论、创业营销、企业策划与创业计划写作、创业融资与理财等。
(二)结合历年高校毕业生流向,设置创业方向、房地产方向、物流方向、市场营销方向、领导方向等不同课程。
(三)设置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特色方向课群。
四、探索教学方法,使之综合化
管理活动需要的是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一定是“能力分子”(主要不是“学术研究能力”,而是“动手实践能力”),因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应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结合市场实际,开放课堂,让实践知识深入到课堂中来,而不单纯通过学生实习来实现实践教学活动。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就是积极探索各种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以广西大学为例,自2002年开始,该校启动了“新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特别强调要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方法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边界。从具体课程教学来说,该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策划,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商业模拟竞赛。
以下是笔者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引入导学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课堂外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案例式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大多应用性、业务性很强,十分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案例,把有关素材完整地提供给学生,而后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或进行补充性、提高性的讲解,以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决定考核成绩。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专业课程的鲜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案例和进行教学组织。依靠教师的单兵作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因此,建议集中力量编制国内外经典的案例集;另一方面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交流,可能是有效的途径。
(三)适当运用情景式教学。2010年,笔者所在学院工商管理系开展的模拟企业管理的沙盘演练,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实践。模拟教学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二是建立相应方向的有形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传统观念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不需要实验室,但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拟的教学实验中心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总之,工商管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层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选用相对适当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大圣.教师发展“四问”.今日教育,2006.4.
2.许庆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经济师,2004.4.
3.王宝荣.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反思.改革与战略,2004.11.
4.王春玉.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高校教育研究,2008.
[作者简介]张莉莉(1981—),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多元化
工商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人才市场高度饱和的时代,唯有拥有一定实践能力,高职学生才有机会与本科学生同台竞争。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使之市场化
人是教育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科教师未从育人的高度去统筹课程、教材和教法,把知识上升到知识论与价值论的高度去认识;如果一个教师不是在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习惯性地追问为什么而教,那么,他永远也成不了教育家。教育教学理念是有关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为谁服务等一系列价值观问题。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大学日益成为一个服务性机构,大学的教育有必要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价值的理念上来。作为服务性机构,大学要像企业尊重顾客的需要一样尊重学生的需要,教育教学应以帮助学生积累人力资本、提高学生的市场价值为导向;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他们以自己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学生的尊重、满意与认可。国外大学教育主要面向客户——学生,为学生服务,教育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中国大学教育目前主要面向政府,为政府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弱。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任务之一的人才培养应该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学生的期望,以此为基础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凸显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价值是重中之重。
二、丰富人才培养途径,使之社会化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专业,它的人才培养不能单纯依靠学校自身。学校必须要敞开校门,引进各种市场资源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有三点:第一,逐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实行企校联合办学或订单式培养。第二,打造“两栖型”教师,改变“教学型”、“专业型”师资的模式,推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三,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做市场调研、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同时,实施导师-团队制:由校内的教师负责学生学习作风、科学道德养成,部分课题研究的指导由校外实践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企业调查与实践。
三、明确培养方向,使之特色化
课程体系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通过设置“兴趣模块”及模块下的特色课程,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削弱工商管理专业“宽泛”的缺点。例如:
(一)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新趋势,突出“创业”人才的培养,特色课程有创业学导论、创业营销、企业策划与创业计划写作、创业融资与理财等。
(二)结合历年高校毕业生流向,设置创业方向、房地产方向、物流方向、市场营销方向、领导方向等不同课程。
(三)设置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特色方向课群。
四、探索教学方法,使之综合化
管理活动需要的是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一定是“能力分子”(主要不是“学术研究能力”,而是“动手实践能力”),因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应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结合市场实际,开放课堂,让实践知识深入到课堂中来,而不单纯通过学生实习来实现实践教学活动。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就是积极探索各种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以广西大学为例,自2002年开始,该校启动了“新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特别强调要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方法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边界。从具体课程教学来说,该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策划,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商业模拟竞赛。
以下是笔者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引入导学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课堂外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案例式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大多应用性、业务性很强,十分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案例,把有关素材完整地提供给学生,而后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或进行补充性、提高性的讲解,以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决定考核成绩。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专业课程的鲜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案例和进行教学组织。依靠教师的单兵作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因此,建议集中力量编制国内外经典的案例集;另一方面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交流,可能是有效的途径。
(三)适当运用情景式教学。2010年,笔者所在学院工商管理系开展的模拟企业管理的沙盘演练,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实践。模拟教学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二是建立相应方向的有形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传统观念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不需要实验室,但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拟的教学实验中心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总之,工商管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层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选用相对适当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大圣.教师发展“四问”.今日教育,2006.4.
2.许庆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经济师,2004.4.
3.王宝荣.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反思.改革与战略,2004.11.
4.王春玉.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高校教育研究,2008.
[作者简介]张莉莉(1981—),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