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接初一,我发现班里有好几个男孩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高挑,不仅成绩优异,在球场上更能叱咤风云,还特别有责任感、幽默感。我很是欣慰,谁说优生都是女孩?咱班男孩儿不照样从里到外都优秀?主要班干部,如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都是男生,甚至连生活委员、宣传委员、清洁委员也充满了男同学的身影。欣慰了一个多月,却发现了异常。
有一次放学后,我去教室准备开班干部会议,发现前门外站着两个陌生的女孩,我们班那个高高大大的帅男孩陈×正跟他们说话,陈×不是很热情,但又一副不好拒绝的样子,其他的男同学则对着他们不怀好意地笑。我过去问女孩们找陈×什么事,她们竟给了我一个大胆的回答:“就是问个好,觉得他人很好呗。”
我一边感叹新时代的女孩今非昔比,一边找陈×了解情况,事实令我大跌眼镜:陈×并不认识这两个女孩,不是他的小学同学,也不是亲戚邻居,只知道女孩是初二的学生,是期中考试时分年级坐的时候的同桌,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班级。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往,我们认为女孩是弱者,更多重视对女生的保护与教育,而那些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成熟都晚于同龄女孩的懵懂男生,在面对开放的、比他们成熟得多的女孩的“穷追猛打、胡搅蛮缠”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吗?我们平常对他们是否太过忽略了呢?
反思之后,我决定分三步走,完成我的帅哥保护行动。
第一步,下一剂“无情”的猛药,切断外在的骚扰源
现在孩子们普遍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孩子们的发育期普遍比以前早了,大部分女生在小学就有了月经初潮。再加上我校毗邻澳门,学生家庭背景纷繁复杂,那些离婚的、单亲的、父母经常忙生意的女孩子往往缺少温馨的亲情,就早早地在同学间寻找情感寄托。还有一部分女孩,则是受影视节目的影响,怀着“赶时髦”的心理,也会主动出击,大张旗鼓、旁若无人地追起男孩来。
记得教育界有位名人曾说过:“知道恋了,就不叫早恋。”我深以为然。但个人认为,恋爱是两情相悦的事,早恋也应该是,如果一方完全不懂,懵懂中陷入被嘲笑、被讥讽、被纠缠的状态中,那就是被骚扰了。如果经过多方面调查,确定学生是“被骚扰”,我们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切断这个骚扰源。我又侧面找其他同学调查,确认我们的男孩陈×完全处于不知情的懵懂状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骚扰再次出现,我下了一剂“无情”的猛药。
我立即去教务处查阅了期中考试座位安排表,明确了女孩在初二(2)班,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告诉她:“同年龄的男孩在生理心理的成熟度上比同年龄的女孩要晚三年,现在,你打算问好的那个初一男孩虽然高大,但是在心理上要比你小四岁,相当于小你四岁的弟弟,这样的情况,你自己试试感觉,看还能不能倾慕得起来。”顺便告诉她,男孩不仅对她没特别的意思,好像连她叫什么名字、在哪个班都不知道。看似无情的事实让女孩从梦一般的情感憧憬中回到了现实,答应我理智面对自己的感情。
第二步,讲一个“无关”的故事,增强内在的免疫力
切断了骚扰源,我觉得只治了标,如果要治本,还要从男孩本身入手。虽然12岁左右的男孩,不是太懂风情,可是对异性有着怎样的审美观却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和异性的交往甚至恋爱,那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处理,选择对象是关键。选择,又往往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审美基础上的,有着怎样的审美,对对象就有着怎样的选择。我没有正面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审美,而是讲了一个看似“无关”的八卦。
浙江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仅近代,就有中国最重要思想家之一的钱穆,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猛将钱玄同,有才子钱钟书,更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的两弹一星总设计师钱学森,有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钱伟长,还有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钱家的这些人才已被钱氏家族编成了绕口令:“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很多杰出父子档: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
钱家多才子,多俊杰。为什么?
钱家的后人钱文忠曾总结说:基因。因为钱家子弟多半受儒学熏陶,知书达礼,不仅如此,所娶配偶也都是才貌与德行兼备的女子,造就了钱家人才的源源不断。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特意把“才”“德”加重了音,男孩们听后似有所悟。一个“无心”的八卦,让学生对文化科技名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对男孩们的审美也应该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从而增强了帅哥们对“骚扰”的免疫力。
第三步,提一些“无心”的要求,求助爸爸巩固效果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男人在外拼搏赚钱养家,女人在家照顾小孩,优秀的男人在男孩教育中几乎是完全缺失了。而十二三岁的男孩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在和异性朋友交往这一块,他们有很多茫然和困惑,这些困惑,他们往往不屑跟妈妈求教,更不用说跟女老师沟通。怎么办呢?
美国里克·约翰逊在他的作品《妈妈如何帮助男孩成长为男人》中认为:男孩的成长必定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男性氛围,必须要有出色的男人手把手地指导男孩的成长,用男人的方式解决男孩的这些困惑。思虑再三,我通过家长QQ群,有针对性地找了几个男孩的爸爸沟通了一下,并没有具体汇报他们的儿子在校被骚扰的困惑(这点比较重要,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干涉的压力),只是提出了一些看似“无心”的要求:这个年龄的比较优秀的男孩经常会受这些问题的干扰,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处理,作为男孩子的父亲,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应该经常无心地把自己过去或者自己同学过去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和方式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前人的处理方式上明白一些道理,从而知道一些具体的处理办法。
这些忙碌的爸爸不负我望,纷纷行动起来。班级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男孩和女孩的相处,变得坦然、阳光了许多,我的“帅哥保护行动”以暂时的胜利而告终!
有一次放学后,我去教室准备开班干部会议,发现前门外站着两个陌生的女孩,我们班那个高高大大的帅男孩陈×正跟他们说话,陈×不是很热情,但又一副不好拒绝的样子,其他的男同学则对着他们不怀好意地笑。我过去问女孩们找陈×什么事,她们竟给了我一个大胆的回答:“就是问个好,觉得他人很好呗。”
我一边感叹新时代的女孩今非昔比,一边找陈×了解情况,事实令我大跌眼镜:陈×并不认识这两个女孩,不是他的小学同学,也不是亲戚邻居,只知道女孩是初二的学生,是期中考试时分年级坐的时候的同桌,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班级。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往,我们认为女孩是弱者,更多重视对女生的保护与教育,而那些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成熟都晚于同龄女孩的懵懂男生,在面对开放的、比他们成熟得多的女孩的“穷追猛打、胡搅蛮缠”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吗?我们平常对他们是否太过忽略了呢?
反思之后,我决定分三步走,完成我的帅哥保护行动。
第一步,下一剂“无情”的猛药,切断外在的骚扰源
现在孩子们普遍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孩子们的发育期普遍比以前早了,大部分女生在小学就有了月经初潮。再加上我校毗邻澳门,学生家庭背景纷繁复杂,那些离婚的、单亲的、父母经常忙生意的女孩子往往缺少温馨的亲情,就早早地在同学间寻找情感寄托。还有一部分女孩,则是受影视节目的影响,怀着“赶时髦”的心理,也会主动出击,大张旗鼓、旁若无人地追起男孩来。
记得教育界有位名人曾说过:“知道恋了,就不叫早恋。”我深以为然。但个人认为,恋爱是两情相悦的事,早恋也应该是,如果一方完全不懂,懵懂中陷入被嘲笑、被讥讽、被纠缠的状态中,那就是被骚扰了。如果经过多方面调查,确定学生是“被骚扰”,我们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切断这个骚扰源。我又侧面找其他同学调查,确认我们的男孩陈×完全处于不知情的懵懂状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骚扰再次出现,我下了一剂“无情”的猛药。
我立即去教务处查阅了期中考试座位安排表,明确了女孩在初二(2)班,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告诉她:“同年龄的男孩在生理心理的成熟度上比同年龄的女孩要晚三年,现在,你打算问好的那个初一男孩虽然高大,但是在心理上要比你小四岁,相当于小你四岁的弟弟,这样的情况,你自己试试感觉,看还能不能倾慕得起来。”顺便告诉她,男孩不仅对她没特别的意思,好像连她叫什么名字、在哪个班都不知道。看似无情的事实让女孩从梦一般的情感憧憬中回到了现实,答应我理智面对自己的感情。
第二步,讲一个“无关”的故事,增强内在的免疫力
切断了骚扰源,我觉得只治了标,如果要治本,还要从男孩本身入手。虽然12岁左右的男孩,不是太懂风情,可是对异性有着怎样的审美观却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和异性的交往甚至恋爱,那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处理,选择对象是关键。选择,又往往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审美基础上的,有着怎样的审美,对对象就有着怎样的选择。我没有正面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审美,而是讲了一个看似“无关”的八卦。
浙江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仅近代,就有中国最重要思想家之一的钱穆,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猛将钱玄同,有才子钱钟书,更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的两弹一星总设计师钱学森,有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钱伟长,还有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钱家的这些人才已被钱氏家族编成了绕口令:“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很多杰出父子档: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
钱家多才子,多俊杰。为什么?
钱家的后人钱文忠曾总结说:基因。因为钱家子弟多半受儒学熏陶,知书达礼,不仅如此,所娶配偶也都是才貌与德行兼备的女子,造就了钱家人才的源源不断。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特意把“才”“德”加重了音,男孩们听后似有所悟。一个“无心”的八卦,让学生对文化科技名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对男孩们的审美也应该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从而增强了帅哥们对“骚扰”的免疫力。
第三步,提一些“无心”的要求,求助爸爸巩固效果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男人在外拼搏赚钱养家,女人在家照顾小孩,优秀的男人在男孩教育中几乎是完全缺失了。而十二三岁的男孩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在和异性朋友交往这一块,他们有很多茫然和困惑,这些困惑,他们往往不屑跟妈妈求教,更不用说跟女老师沟通。怎么办呢?
美国里克·约翰逊在他的作品《妈妈如何帮助男孩成长为男人》中认为:男孩的成长必定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男性氛围,必须要有出色的男人手把手地指导男孩的成长,用男人的方式解决男孩的这些困惑。思虑再三,我通过家长QQ群,有针对性地找了几个男孩的爸爸沟通了一下,并没有具体汇报他们的儿子在校被骚扰的困惑(这点比较重要,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干涉的压力),只是提出了一些看似“无心”的要求:这个年龄的比较优秀的男孩经常会受这些问题的干扰,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处理,作为男孩子的父亲,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应该经常无心地把自己过去或者自己同学过去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和方式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前人的处理方式上明白一些道理,从而知道一些具体的处理办法。
这些忙碌的爸爸不负我望,纷纷行动起来。班级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男孩和女孩的相处,变得坦然、阳光了许多,我的“帅哥保护行动”以暂时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