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光影主旋律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不仅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2021年春天,一位00后网友在通宵追完《觉醒年代》之后感慨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给爸妈‘安利’一部主旋律剧……”
  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一直都是时代的记录者,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军事战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还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谍战、悬疑、公安、扶贫等故事,甚至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生活,都被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忠实记录下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也承载着人们深沉的感情。
  一代代中国人爱上主旋律影视剧,固然是因为它们拍得好看,更因为爱国的基因本就在血液中流淌,我们的心声是与“主旋律”相互唱和的。我们知道,今天能拥有美好生活,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中国影视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提升专业度,主旋律影视剧才能赢得更好的未來。立体的人物、丰满的故事内容和精良的制作相结合,是生产高质量主旋律影视剧的关键。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从不缺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也从不缺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其他文献
摘要:常书欣是山西人,他的lP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大多在山西城乡,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和其他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本地草根。小说就以他们为主人公,讲述他们在平凡的草根生活中实现人生目标甚至屡破大案要案。这些故事与山西地域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常书欣善于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融入山西城乡的风味饮食、风物特产、风土人情、乡土文化、经济特色等;每个案件都充满层层悬疑,巧设悬疑、以悬念贯穿始终成为常书
摘 要: 在中国艺术传统中,尚古、仿古已司空见惯。但是,如果只把模仿古人作为艺术发展的标准,恐怕其中另有深意。在明代,仿古已蔚然成风,而直到董其昌提出仿古理论,才使得模仿古人的方式变得更为明确,更有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本文尝试从基本的学习层面、文化根源及现实境遇三方面来对董其昌仿古理论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仿古 学习手段 尊师 师法宋元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
摘 要: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经播出,就受到史学界和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该剧的成功得益于编剧很好地贯穿了历史剧真实性的内涵, 遂使得该剧成为历史行业剧的典范。  关键词:《大明王朝1566》 历史剧 真实性  《大明王朝1566》十年经典回归,于2017年登陆重庆卫视黄金强档,引来各方热议和观看热潮。《大明王朝》是近些年来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它追求历史正剧的真实,很好地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中日韩三国愈来愈多的人主动选择“无婚恋”的独居生活方式,而且这类人对“单身贵族”生活方式的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统计显示,中国2018年第一季度的结婚率比5年前骤降3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選择单身,你怎么看呢?  @文大玥: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到最后都是会后悔的。  @STANTHEMAN:遇到非常契合的人结婚也未尝不可,但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完成结婚的任务而结婚,这样
你可知道,多少個无眠的夜晚,多少双毫无倦意的眼睛,多少人正在在饱受失眠的痛苦。  或悲伤,或哀怨,或凄美,或委婉,每个失眠者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点是:长夜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唯有抵抗。“怕走错一步便坠入万丈深渊,每一天都是倒计时般度过”  小影子,23 岁,本科在读生  不知从何时起,数羊已经成了我每晚固定的“运动项目”。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晚上十点,
摘 要:“五四”以来,女性解放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引起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人们从不同视角,诠释女性生存的传统与现代之维。这一时期的文学界同样关注女性问题,他们用敏感的思维、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不同女性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及《青春之歌》等作品,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女性生存空间变化的构思,来阐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记录了女性走出封闭的庭院、
摘 要:《牵风记》是九旬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从军却在十九岁时不幸牺牲的故事。徐怀中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表达其对人性善恶观念的反思、追问以及对人性当中的自然人性与理性人性能否达到统一境界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徐怀中 人物形象 《牵风记》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付出半个世纪的心血著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
摘 要:历史的复义性在于经验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显现则有理性法则的考虑和情感确认的追溯两个维度。《大风》在一个复合的主体多元化的叙述空间,展开了传统与现代、智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的博弈和调试。李凤群的“坚硬的叙事内核”恰恰是一种缺失的历史经验之下的主体困境以及隐藏的创伤性生命体验,同时发掘出历史书写和新世纪经验耦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风》 生存之道 主体困境 抒情品格  “江心洲”作为一个
摘 要:郭文斌作为宁夏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安详诗学”对当今这个浮躁、被物欲充斥的社会有着极大意义,“安详诗学”深处蕴含的文化道德观念和理想主义情境激励着无数人积极快乐地活着。在很多方面,郭文斌的“安详”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智慧文学”都有着不小的相似性,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试图通过对两者的道德观、人生观和苦难观的比较,为理解郭文斌“安详诗学”提供另一个可探查的角度。  关键
喜欢旅行,大概是深藏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不喜安稳,更厌倦一成不变。我要的生活是充满新鲜感和波澜的,而这些唯有旅行可以带给我。  每一次出发,都恍若重生。每一次在路上,都深感活着的美好。  即使旅行后,還是要面对生活的鸡飞狗跳,但是那一段经历却可以让我回味很久,甚至能支撑我走很长的一段路。  这些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遇见的那些人,现在想来,都是我人生中最闪耀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