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陵:“只想做一辈子志愿者”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姆吉拉”这个名字,叶如陵听了三十多年。在藏语里,“阿姆吉”意为医生,“拉”是表示尊称的敬语。
  援藏31年,叶如陵走过西藏40多个县,为西藏最大的医院填补了脑外科的空白,促成了一批又一批医生进藏支援,两次放弃调出西藏的机会。退休后,他回到北京,拒绝了多家医院的高薪聘请,在社区中为居民义诊,一做又是20年。
  如今,叶如陵已经81岁了,却从没想过“退休”,他说:“只想做一辈子志愿者。”
  人物解读
  角度一:奉献精神。
  1970年1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的23名医护人员,应周恩来总理“最高学府也要支援边疆”的嘱托踏上了进藏之路。叶如陵和新婚3个月的妻子张玉凤也在其中。
  叶如陵和妻子被分配到了距拉萨近千公里的昌都类乌齐县马查拉煤矿工作。每天采矿时,叶如陵要跟着煤矿工人一起上到海拔5240米的矿区为他们看病。工人们总是从矿井下捡拾一块好煤装在衣服口袋里,下山途中放在叶如陵家门口,以此报答他。
  在煤矿工作三年后,叶如陵本有机会调回北京,西藏卫生厅的领导找他谈话,想让他留下来。“当时像我们这样的医生,北京太多,而西藏太少,他们需要我们。”
  1973年,叶如陵夫妻被调回拉萨,分配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这个当时西藏最大的医院,在叶如陵看来,也只能达到县医院的水平。病患中,青藏公路通车后增多的车祸脑外伤患者占了很大部分,但由于没有神经外科医生,其他学科的医生不敢给伤者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脑外伤死亡率很高。197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院长推荐叶如陵前往上海瑞金医院进修一年。从上海瑞金医院进修结束的时候,叶如陵有机会留在上海,但他又一次拒绝了,“如果学成没有回藏,我这一辈子心里都过不去。”
  叶如陵回到西藏人民医院,创建了神经外科。
  人物解读
  角度二:医者仁心。
  1984年,叶如陵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副院长。那时候,与他同批进藏支援的医生只剩他和张玉凤二人。叶如陵做了一个决定:回北京寻求医疗援助。“我告诉中国医学科学院,别的我不要,只希望能有人才一起援藏支援我。”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签订了10年的对口支援协议,结束后又进行了续签。
  1998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唯一一个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带有高原特色,拥有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等功能。叶如陵先后被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和西藏大学医学专科学校聘为兼职教授,“我的学生满西藏,这让我很骄傲。”
  2000年10月,60岁的叶如陵退休了。离开的时候,西藏与他来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西藏自治区卫健委消息,截至2019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1岁,比和平解放初期(即1951年)統计的35.5岁,翻了一番。
  退休后的叶如陵回到北京,多家医院听闻后向他抛来橄榄枝,他一一婉拒了。2001年冬天,他出门锻炼时候遇到一个老人跟他说:“我听说你是医生,在这里等你两天了。”叶如陵给他看了诊,告诉他高血压要服药控制,从那之后他开始义务为社区居民看病。2007年,朝阳区红十字会准备在西坝河西里社区设置一个志愿服务点位,叶如陵就此成立了“红十字博爱小屋”。
  在社区志愿服务20年,叶如陵没有拿过社区一分钱,他说:“作为一个八十多岁的人,别人还需要你,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适用主题:爱国情怀;热爱与奉献;医者仁心;为人民服务;只留清气满乾坤……
  学生运用示例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援藏31年的叶如陵不畏艰辛,坚守西藏;樊锦诗不断创新,造福敦煌;张桂梅深扎贫困地区,无私奉献;钟南山为民服务,不求回报。他们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用行动证明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无私奉献,让我们终生受益。他们更是用亲身经历教会我们何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教导我们坚守奉献终会成功。这样的人民英雄,我们应用最崇高的敬意来铭记学习。——浙江省缙云中学 应典倍(指导教师:黄晓露)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摘 要:滩头木版年画色彩浓艳、润泽,造型古拙、夸张,极具个性化,离不开对材料纯正、技艺独特的滩头手工抄纸的极尽使用。长期以来,学者对滩头木版年画的墨、色及风格分析研究,最终都会将关注点、研究点聚焦到对滩头手工抄纸特性与生产技艺的考查。本文拟从赓续传承、竹料择取、工序流程、纸料品质等方面对滩头手工抄纸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做实滩头木版年画保护传承的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词:滩头木版年画;手工抄纸;传统工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尤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优化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现阶段,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成人当前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现状,提出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具体开展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帮
期刊
期刊
近日,广东东莞市一名男子致信12345,反映路灯常在天亮前关闭。他的母亲是一名环卫工人,路灯关闭太早让母亲很不方便。每到5点25分,路灯准时熄灭,此时天色未亮,昏暗的工作环境不仅损伤了她原本有些眼干、眼花的视力,也增添了安全风险。这位男子便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希望路灯能多亮15分钟,并寻求公共部门的帮助与社会支持。最后经有关部门协调,该路段路灯的亮灯时间延长了20分钟。网友们对此举纷纷点
期刊
近日,话题#发Nature论文硕士回家当公务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2021年8月18日,以浙江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撰写的论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论文内容显示,这些研究在表面高分子链微观动力学机制上取得了创新成果,深化了对固体高分子表面动力学的认识,是界面科学和高分子科学一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研究突破。  但真正让网友“吵翻”的,是第一作者、浙理工硕士生郝治伟的毕业去向。
期刊
2021年9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慈善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斐然。然而,也不乏有人觉得:慈善是公益组织和有钱人的事,和自己未必有关。  慈善究竟和谁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世道人心的外在体现。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扶持,可谓之“慈”,根植内心的助人愿望,可谓之“善”。从这个角度上看,每个心怀善念、愿意向他人伸
期刊
湖南永州郡祁学校的一则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为教育中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该校高中部校长王永新站在垃圾桶边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剩菜。有人称赞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有人质疑此举系“作秀”“不卫生”。2021年9月6日,王永新受访时否认摆拍,并称从这个学期开始,一天三顿都这样吃:“我把孩子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心里没有这个界限了。”  时文链接  “校长吃学生剩饭”是节粮教育的最好示范  □廖卫芳  眼下,全
期刊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中短篇小说巨匠、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生前就已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作家”了。他擅長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2021年11月28日,是斯蒂芬·茨威格140周年诞辰。  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求学与游历生活  
期刊
2021年8月30日,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去世,享年79岁。2001年至2013年,罗格曾擔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2年之久,2013年至今担任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为了向罗格表示敬意,奥林匹克大厦、奥林匹克博物馆以及国际奥委会所有属地都连续五天降半旗。罗格去世后,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其一生进行了回忆,并称:“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都会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朋友和热情的体育迷,而深切哀悼。”  素材呈现  
期刊
出生于1991年的任晓媛,有丰富经历和很多“金光闪闪”的头衔:2018年,她被福布斯中国选为30位30岁以下科学家之一;同年,作为5名中国女性科学家之一加入由全球80名女性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参加了“家园归航计划”在南极为期3周的科学探索;2019年,她进入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巾帼百名”名单。前不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任晓媛颁发了2020年“地球卫士青年奖”,以表彰她创建的公益团队MyH2O吾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