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与古代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是孔子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它是要从自然景物中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人赋予山水感情,山水喻人,产生了文学艺术创作中常有的山水意境,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性格的养成和其作品思想内涵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孔子;文人;意境
  山和水是古代文人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最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人就是山中的仙和水中的龙,山与林因文化而有灵气,文章又因山与林而内涵,两者互相依托,但是最初的关于文人的山水之乐却来自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正因为这样孔子提出的“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影响。
  一、“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生成和内涵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孔子在其《论语.雍也》篇中提出的命题,对于其中为何知者乐水,而仁者乐山,李泽厚认为:“他似乎有这样的意思,就是知者从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想通的特点(动),而仁者则从山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想通的特点(静)”[1],在这里孔子把山和水这样的自然景物道德画,就是后来说的“比德说”,按照这种解释,孔子的话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即审美主体在欣赏自然美时带有选择性,自然美能否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审美主体的道德观念。
  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是十分倾向于用大自然的景物来诉说自己的思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孔子生活在既有大山又有大河的鲁国,在论语中同样有很多通过水这个意象揭示生命真谛的句子,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他来到黄河边时说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不济此,命也夫”等等,孔子通过水引起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进而联想到自身生命的局限,从水中体会到无穷的人生的道德和真理。
  自古以来山都是一种以仁义的形象出现的,朱熹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风调雨顺,山就带有了一种保丰收祈和平之意,是仁义的表现,这同孔子思想中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不谋而合。齐鲁大地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称,那这里的山当然就是泰山,孔子是及其崇拜泰山的,他曾把自己喻作泰山: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把自己比作泰山,是屹立于天地间之物,自己在当时社会上就像泰山在天地间一样,其实孔子这个比喻正是他自己历史地位的体现,以山比喻自己的“仁”,这也说明了他对山的仰望与看重。
  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是倡导人与大自然一体的,正如上文所说的山与水中蕴含着人的道德,所以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对于水来说,它的特性是柔但充满韧性力量、善良但同时又邪恶,深不可测,不可捉摸。老子说:“天下至柔,驱使天下至坚”,水流遇到高山阻碍时,往往不是硬抗,而是采取聪明的迂回战略,继续奔流前进,聪明的水和聪明的人是一样的不会一成不变总会找到适合的方法获得成功,充满了无穷的智慧和处世哲学,这正是社会中的知人所具有的。相对于水,山具有的形象是高大巍峨,始终保持不变,保护万物,是值得信赖的对象,是阳刚的代表,所以仁爱知人要像高山那样,有宽广的臂膀,接人待物要有仁爱之心,站的高,看的远,不役于物,也不伤害物,不忧不惧,所以山才是长寿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文人对“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传承
  1、文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视“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往往有着现实生活的依据作为基础。逢乱世大量文人隐居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清幽生活,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一个巅峰,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建安七子”、陶渊明等等,陶渊明的的《归园田居》更是隐居文人创作的典型的作品,一方面述说着自己对于时事的无奈,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他们隐居的闲适和坦荡。
  在历史上道家的思想史往往是不得志文人的选择,他们选择隐居遁世,但是对于一生研习儒学的他们来说往往会收到现实社会的羁绊,然而孔子在周游列国不得志时也隐居在洙水、泗水畔著书立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文人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实生活中的不得志,往往会激情文人的厌世之情,这时候大山的宏伟壮丽和它的包容,流水潺潺温馨往往会给文人的无限思索,往往这时的山水已经不再是大自然的山水了而是和文人相依为伴的伙伴,大山流水成了能读懂文人心思的客体,就有了后来通过山水表现文人内心的诗文,董其昌说过:“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文人的诗心变成了大江大河的性格,诗者天地之心,大自然中云卷云舒,水涨水落,山风呼啸往往变成了文人内心的情感的一种表达。
  2、文人的艺术创作,
  山水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经常用到的题材,是山水本来就有那种让人愉悦的东西还是人为的影响呢?按照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发展出来一种影响极大的理论:比德说,就是说山水在人们的理解中之所以是美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人赋予了山水没有的东西——人的道德,是審美主体把自身的道德品质同自然地景物相联系,这就是“比德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构成自然界的美得是我们想起人来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2],按照这种说法,自然地景物被人类赋予了人的思想性,使自然景物包含了人的思想性的东西。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后来的文人的艺术创作的自然景物是包含复杂的感情的人化景物。
  随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美学命题的逐渐发展,其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也日渐显露,人们习惯于用这种“比德”的审美观来欣赏自然事物,也习惯于按照这种“比德”的审美观来塑造自然物的艺术形象。宗白华说:“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3],艺术创作中的客观景物的主观情思的象征也就是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艺术创作中的延伸和发展。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描写壮丽河山的文章,可是你们的很多大自然的景物无一不是映射宴会现场的人,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物来诉说自己心中的郁结和期望。特别是文后的一首诗的最后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作者把江水的流逝比作人的生命的流逝,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通过水这个意象来诉说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相比较自然界的其它景物,山水是比较常见的又是最能表现作者内心感情的,所以:“山水成了诗人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话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4]。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生活与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十页
  [3][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學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学习方式,我们应该重视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
期刊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写作教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如何改变这个严峻的现实,让孩子们喜读乐写,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内容
期刊
【摘要】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其实都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对于一个时代这么重要,所以在学校就应培养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创新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创造力应用于生活与实际,但它不是天生就有,它需要教育去培养,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开发,启迪,创造性的精神需要创立和帮扶,创造性的实践需要宽容的空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中在习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大都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这与现下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很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习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习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习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期为习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寻找理论基础。  【关键词】习题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初中数学在
期刊
音乐,看不见也摸不着,是一种真实地被感知与欣赏的听觉艺术。所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而操作音乐的演奏或者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中,运用大脑神经和复杂的心理来操作指挥与控制。也必定将音乐符号转化为充满生命律动的各种不同音响。显而易见地,一个作品,经过不同的雕刻与绘画,不同的构想思索与推敲,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怎样更好地去诠释一首作品?如果我们在不了解作曲家意图的基础下不考虑作品的内
期刊
【摘要】在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化学信息题已经成为一道常见题型。这种题目的基本出题形式就是首先会出现大段的叙述材料(包括文字、图表),然后通过阅读材料所获得的信息回答所问问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能够迅速、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利用自己已学知识在短时间内解析并回答题目问题。  【关键词】中考化学;化学信息题  初中化学信息题中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对原有初中知识的延伸与扩展、简单的高中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有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展示空间为载体,以节奏与韵律为主要展示方式,阐述了运用点、线、面的反复和组织,体现了展示空间中节奏与韵律带给人的无限美感。一个合理的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呈现跳跃式节奏流畅的节奏和艺术效果,对视觉影响的心理,让人感觉到设计的空间变化无穷的魅力和乐趣。  【关键词】展示设计;展示空间;节奏与韵律  展示设计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我们必须培养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展示设计中创造一个形象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学与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同样强调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数学活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着这么重要,可是在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往往是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数学课一
期刊
【摘要】欧姆定律不适用于电动机这个非纯电阻电路,中学生不能理解。因些,在有关电动机的试题的计算总是出错。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同学根本没有搞清楚物理这门学科的牲特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定要遵从实验事实,从实验中记录数据,从实险数据中总结结论,不要盲从地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总结规律。我国的物理教学很少做实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一旦看到电路中有电流、电压、电阻,就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觉得这三
期刊
引言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 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广健身气功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渊源,在开展和深化全民健身计划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