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管理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中工作,要真正做好高中教学工作,就要高度重视高中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学提供了服务和后勤的保障,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管理直接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要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对整个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主要是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全面的管理。然而高中教学管理还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例如,教学管理目标不清、教学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落后,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在教学管理的评价中只注重教学管理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便促进教学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做好教学管理的重要法宝,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教学制度能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学管理制度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创新教学管理可以激发教师有效的教学探索,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学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也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
首先,教学管理者要具有创新的教学管理意识。一个学校能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在于教学管理者有没有创新的意识。要制定出科学化、民主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不能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积极的探索管理模式,以便激发全体老师工作激情,挖机老师的潜力。因此,要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既需要开放的思想,学习名校的管理理念,更需要脚踏实地、立足实际,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以此激励全体老师的工作热情。
其次,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每位教师都要具有主人公精神,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管理者献言献策,为了做到制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全体老师更要积极主动的落实,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学管理要重注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重点是围绕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模式要很多,比如教研组听课、校长随时开门进入课堂,要求每个老师每学期听课的节数。这些传统的方式给老师的形成的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没有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为了应付工作,可以听课、完成任务,这些方式也会使得老师疲惫。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变被动为主动,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这就需要相匹配的奖励机制,通过定量考核、评优,根据每个人的贡献,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注重教学管理质量还要做到整体优化配合老师,以往学校领导只是把教学突出的老师安排在毕业班,只是奖励毕业班的老师,而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的重要性,如果基础打不好,在毕业班很难把学生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要从整体出发合理安排老师,又要激发全体老师的工作热情。
三、重视教学管理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往往只注重教学管理的结果,忽视教学管理的过程。重视教学过程能促使老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养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只注重结果的话,往往会挫伤一部分脚踏实地而又没有取得好结果老师的积极性,也会造成一种浮夸的作风。重视教学管理过程,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把一些不好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学校在评价老师时,不能把一次成绩作为衡量老师的唯一标准,不仅要看成绩,更要看平时的工作作风,上课、作业认真度、责任精神,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建立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做好教学的基础条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老师角度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在思想道德方面,要强化老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老师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甘于清贫,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提高老师业务方面,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引进来就是学校要请一些名师来学校做教学方面的指导培训,走出去是指学校派一些老师到名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真正的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过程的管理,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同时还要统筹兼顾,做好教育教学的服务工作,激发全体老师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参考文献:
[1]肖芬.尹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教学改革与管理(双月刊)2004.4.
[2]王焕之.四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04(6).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主要是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全面的管理。然而高中教学管理还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例如,教学管理目标不清、教学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落后,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在教学管理的评价中只注重教学管理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便促进教学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做好教学管理的重要法宝,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教学制度能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学管理制度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创新教学管理可以激发教师有效的教学探索,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学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也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
首先,教学管理者要具有创新的教学管理意识。一个学校能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在于教学管理者有没有创新的意识。要制定出科学化、民主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不能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积极的探索管理模式,以便激发全体老师工作激情,挖机老师的潜力。因此,要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既需要开放的思想,学习名校的管理理念,更需要脚踏实地、立足实际,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以此激励全体老师的工作热情。
其次,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每位教师都要具有主人公精神,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管理者献言献策,为了做到制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全体老师更要积极主动的落实,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学管理要重注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重点是围绕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模式要很多,比如教研组听课、校长随时开门进入课堂,要求每个老师每学期听课的节数。这些传统的方式给老师的形成的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没有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为了应付工作,可以听课、完成任务,这些方式也会使得老师疲惫。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变被动为主动,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这就需要相匹配的奖励机制,通过定量考核、评优,根据每个人的贡献,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注重教学管理质量还要做到整体优化配合老师,以往学校领导只是把教学突出的老师安排在毕业班,只是奖励毕业班的老师,而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的重要性,如果基础打不好,在毕业班很难把学生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要从整体出发合理安排老师,又要激发全体老师的工作热情。
三、重视教学管理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往往只注重教学管理的结果,忽视教学管理的过程。重视教学过程能促使老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养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只注重结果的话,往往会挫伤一部分脚踏实地而又没有取得好结果老师的积极性,也会造成一种浮夸的作风。重视教学管理过程,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把一些不好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学校在评价老师时,不能把一次成绩作为衡量老师的唯一标准,不仅要看成绩,更要看平时的工作作风,上课、作业认真度、责任精神,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建立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做好教学的基础条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老师角度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在思想道德方面,要强化老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老师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甘于清贫,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提高老师业务方面,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引进来就是学校要请一些名师来学校做教学方面的指导培训,走出去是指学校派一些老师到名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真正的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过程的管理,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同时还要统筹兼顾,做好教育教学的服务工作,激发全体老师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参考文献:
[1]肖芬.尹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教学改革与管理(双月刊)2004.4.
[2]王焕之.四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