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的抑制作用,评价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治疗口源性口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具核梭杆菌、牙龈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的抑制作用,评价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治疗口源性口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口臭患者唾液全细菌为实验菌,建立挥发性硫化物产生模型,配制纯茶多酚溶液、茶多酚与维生素C浓度比例等于2∶1(1号药品组)、1∶1(2号药品组)、1∶2(3号药品组)的不同比例混合溶液,分别与3种口腔产臭细菌作用,使用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测量厌氧培养3h和6h后各组样品产生VSCs数值。阴性对照为不加药品的菌液,阳性对照为加入0.1%浓度氯己定溶液的菌液。结果 (1)药品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3h后,纯茶多酚组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的3组样品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显著降低(P<0.01)。(2)药品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6h后,纯茶多酚组、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组产生VSCs数值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并且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的3组产生VSCs数值显著低于纯茶多酚组(P<0.05)。药品与患者唾液细菌培养6h后,纯茶多酚组和1号药品组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2号药品组和3号药品组产生VSCs数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纯茶多酚溶液相比,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口臭患者唾液细菌产VSCs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提示茶多酚与维生素C对口腔产臭菌的抑制存在一定的增效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真实反映电能质量暂态扰动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对电能质量暂态扰动的成因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S变换新方法,对高斯窗函数的尺度因子进行修改,使得结果具有更
提出采用关系数据库构建可拓知识库,利用可拓学中物元、事元来描述知识中的信息单元及其联系,对信息单元相关性进行评级,利用关系数据库的特点能对可拓知识库进行查询、插入
<正>互联网来了,是为了帮助传统行业,不要总是想着用互联网思维无节操地干掉终端服务门店,也不要忽视其在汽车后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要建立一个能够完全控制的平台并不容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相关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6
以某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应用为例,设计开发了基于CAN总线的AMT控制系统。开发了基于H桥电路执行机构的电动机驱动电路和基于PID的控制程序。仿真及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
对我国信息异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关于信息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异化的界定、信息异化的成因分析、表现形式及信息异化控制等四个方面。并根据近期学者对网络信
为研究一种基于语音信号处理芯片RSC4128的声控车模系统,首先建立并实现了其结构和功能;然后对声控车模的语音训练与识别、信号发射、信号接收和信号处理等部分进行了分析和
在综述归核化战略理论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归核化战略的扩张方向与扩张方式之间的匹配,本文认为,归核化战略的扩张途径为“份额扩张→产品扩张→市场扩张→业务扩张”的扩张过
利用稻瘟病菌的一段倒位重复序列Pot2设计的一对引物,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来自云南省弥勒县粳稻种植区的水稻品种(净栽合系41、净栽黄壳糯、混栽合系41和黄壳糯)多样性
目的探讨电子化APACHEⅡ、SOFA评分和TISS及MPMⅡ预计死亡率在MICU危重症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6例住MICU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APACHEⅡ、SO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