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45块稠油吞吐后期延缓递减配套技术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断块吞吐开发后期采出程度高、递减速度快的开发矛盾,加强地质精细研究,以“精、细、深”的开发思路为宗旨,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油藏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蒸汽驱、水平井开发等多方位、多角度挖潜研究,有效延缓了递减速度,取得了极好效果。
  【关键词】稠油油藏 递减速度 水淹规律 剩余油分布 蒸汽驱 螺杆泵
  锦45块稠油经过28年的蒸汽吞吐降压开采,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产量开始快速递减,各项开发指标明显变差,延缓区块递减迫在眉睫。面对此种严峻形势,通过对各区油藏特征及开发特点进行精细研究,提出并实施有针性的上产技术,有效的遏制区块递减近20%,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油藏基本情况1.1 地质概况
  锦45块位于辽宁省凌海市大有地区,构造上位于下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单斜构造第二断阶带的西南端,是一个被南北两条北东向三级断层切割的由北西向南东倾没的断鼻斜坡。油藏类型为层状中高渗透砂岩边底水稠油藏,砂一、二段油层。
  1.2 开发简史
  断块1984年试油投产,经历干抽及蒸汽吞吐试验、全面蒸汽吞吐开发、一次加密、完善井网、二次加密完善井网、产量递减综合治理等五个阶段。
  2 吞吐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年产油量大幅下降
  区块自1999年达到最高产量后,年产油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仅7年时间就从123.6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64.9万吨,每年减少8.39万吨。
  2.2 自然递减率高位运行
  从2003年区块综合递减开始加大,年自然递减率都在42%左右高位运行。
  2.3 措施量萎缩、效果变差
  2003年以来区块的措施工作量逐年减少,措施井次平均每年减少10%,单井年增油每年下降12%。
  2.4 油汽比临近经济极限油汽比
  油汽比持续下降,2000年以后油汽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3,特别是2003-2005年平均每年下降0.05,接近经济极限油汽比0.2。
  3 延缓递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为了解决区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油藏描述为基础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吞吐效果为目的,科学合理的编制、实施延缓递减技术,有效遏制了产量快速递减的趋势。
  3.1 蒸汽吞吐开发后期转换开发方式试验
  针对锦91井区吞吐后期低压低效的问题,通过转换开发方式研究筛选,认为该区构造完整、油层发育、净总厚度比大、地层压力小于4MPa、边底水侵入少、沉积相带有利、河道发育,适宜蒸汽驱开发。2008年在该区实施蒸汽驱先导试验,目前,单井日产油提高3倍,累计增油17.3万吨,油汽比接近0.2。
  3.2 优化注汽,调整吸汽剖面,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针对油井吞吐开发后期周期短、油汽比低的问题,通过优化注汽方式研究,设计采用分层注汽、投球选注、间歇注汽、同注同采和一注多采等方式,油层吸汽剖面得到有效改善,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3.3 采用水平井技术,开发边部薄层稠油
  面对区块内部井网密度大、储量动用高的问题,开展水平井挖掘边部单层储量研究,经过优选在锦45-17-30井区部署3口水平井,单井日产油6.2吨,年产油1400吨,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4 螺杆泵冷采与注汽热采有机结合,重水淹区挖潜增油
  锦91井区东部边底水水侵严重,最早实施螺杆泵冷采,后期普遍出现油稠供液差,分析认为在边底水推动和平稳排液的作用下,近井地带油水分布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继续冷采出油的难度大。因此,采取螺杆泵冷采转注汽吞吐方式,待温度下降后再实施螺杆泵。螺杆泵转注汽井实施后平均单井日增油2.1吨,比全块平均水平高0.9吨。
  3.5 采取大位移侧钻技术解决套管损坏问题,平面上恢复产油井点
  针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受注汽、出砂、作业、流体腐蚀等影响,油井套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制约油井的正常生产和措施开展的问题,为了在平面上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利用大位移侧钻技术挖掘因套管损坏无法正常生产的油井潜力。实施后单井日增油3.2吨,实现平面及层间剩余油挖潜。
  4 结论
  (1)依据对稠油油藏特征和开发特点,实施配套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区块的综合递减率。
  (2)实施相应配套技术,落实油藏潜力,为老区块在蒸汽吞吐后期转换开发方式提供前提条件。
  (3)此项技术为区块的平稳开发提供有力的稳产保证,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贵满,马春宝.锦州油田开发实践与认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
  [2] 张德海.典型稠油藏锦45块高效开发技术[J].特种油气藏,2006,13(增刊):79~81
  [3] 任芳祥.辽河油区老油田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J].特种油气藏,2007,14(6):5~6
  作者简介
  李军辉(1980-),男,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油藏开发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去年6月29日和10月17日,中央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这是为保持港澳繁荣,推动内地与港澳进一步合作的一项战略
在秦汉历史的众多研究之中,对秦的兴亡的探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秦民族从最初的艰难立国到后来称霸诸侯,又从统一六国到瞬间灭亡的过程极富戏剧性变化色彩,是其在漫长的历
《雷铁厓集》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人物文集系列中的一部。与该系列其他著作不同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将考察辛亥革命的视野从国内扩大到
本文认为可以采用数理经济学方法批判新自由主义观点,并且对国有企业效率评价做出理论检视。国有企业性质决定了它既具有微观目标又具有超微观目标。其中超微观目标体现本质
【摘要】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是油田开发的重点。为满足精细挖潜需求,砂体识别技术需要不断的深化研究。以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为研究区块,依据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成因及沉积作用的差异,结合电测资料,从井组剖面和砂体微相相带图两个方面对高台子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曲线韵律特征、渗透率特征、砂体厚度特征以及砂体的几何形态等四个方面分析,找出了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一套
【摘要】马寨油田卫305块位于东濮凹陷西斜坡带北部,为常温常压低渗透断块油藏,1990年发现沙三中砂组油层投入开发,到2003年底,区块局部区域仍注采不完善,地层能量下降快,产量递减快。目前由于井况损坏严重,造成区块水驱控制、水驱动用、可采储量减少,含水上升;自然递减较难控制,稳产难度大。本文在深化油藏认识的基础上,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为目的,利用现有成熟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平面及层间剩余油精细挖潜,
财富的二重性决定了财富转移是物质财富与抽象财富转移的统一,抽象财富转移决定物质财富转移。在商品经济,如果某种商品按照市场价值、生产价格、垄断价格等价值转化形式进行
期刊
游戏学习法是正在探索的学习方法。本文阐述《技师道》我的未来学习游戏的开发构想,以计算机维修单一工种为例,利用游戏的魅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从学习计算机维修知识和基本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