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 补齐劳育短板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育融合”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而劳动教育在“五育”中起着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当前,要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重塑“五育”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地位,打造高质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相互融通的教育结构,优化劳动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劳动教育共生化良序系统,实现劳动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载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拓宽空间和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鲜活力和生命力.网络体现出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特征,转变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单一模式,使其教学方法不再枯燥和单调,而是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在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精准把握学生思想脉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结合大学生思想实时变化情况,针对性选择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基于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组织与开展,需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期刊
传统复习课,或是教学方式单一,单纯复习知识,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倦感;或是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对时政热点的贯穿缺乏思考,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或是淡化问题探究意识,影响课堂效率.让复习课趣味盎然、充满时代感,有策略可循:第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复习,夯实基础,保证效度;第二步,在复习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整合、拓展和延伸,形成知识网络,保证知识站位的高度;第三步,紧扣时代脉搏,选择时政热点,提升在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保证课堂的鲜度;第四步,推进情境创设与问题驱动的融合,通过一点三练,打
改革开放后,历经四十余年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现如今,我国高校不断扩大生源,在校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改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明晰.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人才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与制度支持,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目标与方向指引.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办学的创新思路,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期刊
近年来,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推广普及,各大学校开始借助这一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建设,通过主题鲜明、行动具体、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互助友爱、团结协作、自主奉献等优秀品质植根于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深处,为青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