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有新理念和新要求,美术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转换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来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从更换教学方式、展示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它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欣赏课;教学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也是空前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满意的学校”成为迫切需求,那怎么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改革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展现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面对新课标中这样的教育理念,笔者觉得新课标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美术又是美育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技能培训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它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然而基于现实中教育的功利性,美术课的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应试教育模式下,迫于学习压力,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笔者觉得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问题,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高中的美术老师,在上美术鉴赏课时仍然老一套,照本宣科,下面学生则睡倒一大片。教师要么就是让学生看电影,有价值的影片是可以看看的,它也属于美育,但它只能是课堂的一部分。作为美术老师就应该更多地钻研本学科的教学,从研究现在学生的喜好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如开设影视艺术、动漫设计等,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一、更换教学方式,课堂由学生主导
课堂由学生来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交流,同时,又以朋友的姿态主动而坦诚地问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让学生能各述其见,注重赏识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在许多家庭都得到了普及,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教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美术是一直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欣赏晋代的书法、元代的山水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欣赏现当代作品,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师的爱国精神。艺术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下里巴人”的通俗,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高雅艺术殿堂,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衣、食、住、行无处不包含美术的成就。包括现在学生非常喜欢的卡通动漫、3D设计、影视特效等都是美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倾注了画家的心血,都是美术家精心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创作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追求一种形式美感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八大山人的作品等,我们要挖掘这些作品的意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意图。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作品它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介绍画家生平的电影,如《达芬奇的一生》《梵高》等,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的胸怀和理想;在讲现代设计时还可以把一些电脑美术在影视作品的运用效果、优秀的时装秀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基础。当然,如果美术教师能把课件中每张幻灯片都做得具有艺术美感的话,那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非常集中了。
总之,美术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转换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洗礼,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关键词]新课标;欣赏课;教学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也是空前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满意的学校”成为迫切需求,那怎么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改革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展现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面对新课标中这样的教育理念,笔者觉得新课标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美术又是美育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技能培训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它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然而基于现实中教育的功利性,美术课的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应试教育模式下,迫于学习压力,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笔者觉得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问题,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高中的美术老师,在上美术鉴赏课时仍然老一套,照本宣科,下面学生则睡倒一大片。教师要么就是让学生看电影,有价值的影片是可以看看的,它也属于美育,但它只能是课堂的一部分。作为美术老师就应该更多地钻研本学科的教学,从研究现在学生的喜好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如开设影视艺术、动漫设计等,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一、更换教学方式,课堂由学生主导
课堂由学生来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交流,同时,又以朋友的姿态主动而坦诚地问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让学生能各述其见,注重赏识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在许多家庭都得到了普及,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教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美术是一直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欣赏晋代的书法、元代的山水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欣赏现当代作品,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师的爱国精神。艺术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下里巴人”的通俗,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高雅艺术殿堂,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衣、食、住、行无处不包含美术的成就。包括现在学生非常喜欢的卡通动漫、3D设计、影视特效等都是美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倾注了画家的心血,都是美术家精心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创作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追求一种形式美感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八大山人的作品等,我们要挖掘这些作品的意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意图。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作品它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介绍画家生平的电影,如《达芬奇的一生》《梵高》等,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的胸怀和理想;在讲现代设计时还可以把一些电脑美术在影视作品的运用效果、优秀的时装秀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基础。当然,如果美术教师能把课件中每张幻灯片都做得具有艺术美感的话,那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非常集中了。
总之,美术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转换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洗礼,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