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神经节毁损治疗大肠癌麦氏手术后会阴部疼痛5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使用药物法进行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大肠癌麦氏手术后会阴部疼痛5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5例大肠癌麦氏手术后会阴部疼痛的成人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3岁至76岁。疼痛强度为视觉模糊评分法6分以上的患者,在侧卧头低曲膝位下,采用骶尾关节正中入路,常規消毒后,7号注射针头垂直针刺入,出现落空后,反复回抽无血注入1毫升庆大霉素含4万单位并溶解丁卡因粉针50毫克。注射即日起每天观察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及随机出现的其他情况,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强度。效果不佳者、疼痛又加重时,隔日后可重复注射。
  2 结果
  5例疼痛患者经治疗均有效地减轻了疼痛,疼痛强度视觉模糊评分法测定均降低3分以上者,首次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5天、8天、13天、21天、40天以上。3例重复阻止患者如法分别进行了1次、4次、7次治疗,一直进行至生命终极,未见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大肠癌麦氏手术后发生的会阴部疼痛多系肠道未端、泌尿道、生殖道及会阴部组织受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心理的有关刺激后,持续发生的损伤、痉挛、功能失调而引起,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神经毒性,高浓度的丁卡因注射液有神经毁损作用,阻滞或毁损奇神经节可暂时及永久的抑制盆腔内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调节植物神经活动,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阻止疼痛的产生、传递、感受、强化,而无明显的不良改变,能起到明确的治疗作用。本法系不够完全的神经节毁损,用药量较小,奇神经节又不象星状神经节那样易于阻止,故阻止后的奇神经节有形态功能恢复的可能,需再次注射阻滞镇痛。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控制饮食以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纠正酮症酸中毒,改善和稳定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患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7例患儿为对象,观察实施营养干预空腹血糖、尿糖、尿酮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营养干预后糖尿病患儿的空腹血糖、尿糖、尿酮体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营养干预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种治疗的基础措施。  【关键词】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营养干预  
期刊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 s或停止<15~20 s,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心率<100次/min)或紫绀、苍白、肌张力低下者,多见于早产儿。
紫癜性肾炎(HSN)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临床上其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切口愈合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由于术后切口护理不当,未能如期甲级愈合,对医生及医院造成不良后果.近年来我科对腹部横切口手术试用碘伏消毒皮下脂肪层,术后第2天及时暴露切口,3d后切口甲级愈合100%,现报告如下。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92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8例,中重度黄疸4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
期刊
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一直是急性肾衰竭(ARF)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加之临床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药物性肾损害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对药物性ARF 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