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弄死那只狗(创作谈)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去年或者前年,我打工的这个城市出了点小问题。一个在电视报纸上人模狗样了很多年的X长,因为贪污和卖官,被有关部门抓起来坦白从宽。期间,他承认,自己在本地一旅游度假区包了一个年轻女人,他非常愤怒地交待说,该二奶很不道德,有一回一下子就敲诈了他人民币二百万元正。
  听到这个消息那会儿,我正开车经过一片乱成一团的建筑工地,那时太阳悬在天上,火毒毒的,晒在那些泥水工身上。这让我依稀记起多年之前,我也做过几个月的泥水工,那种风吹日晒的日子,真的是不堪回首。
  不知为什么,当时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我对身边的同事说,要是事前告诉这些泥水工,他们总有一天会被抓起来,然后再给他们拥有可以动用二百万公款包二奶的权力,他们会干吗?
  同事一愣,大笑,说不干?为什么不干?他们又不是傻B!
  同事和我一样做记者,记者算不算知识分子,我不知道,但至少,他们是这个地方的文化精英。因此,当这话从一个记者嘴里说出来,而且以这么肯定的语气,我真的是没办法反驳。我只是有些沮丧地想,不要说二百万,就是花二十块买包高级的烟,恐怕他们之中都没人舍得。
  
  2
  
  我曾经写过一部长篇,名字叫《我流浪,因为我悲伤》(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那是到目前为止最令我满意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名叫王二。之所以这回的主人公又是王二,不是我蠢到已经不会取名了,而是,我真的很喜欢那个死去多年的文学战士——他的名字叫王小波。他笔下的主人公有一个小名,叫王二。因为喜欢,我便把王二拿到了自己的笔下。
  王小波对生活的幽默黑色到了家,我喜欢这种冷幽默。这些年,我写过无数也读过无数反映打工生活的作品,都不是很带劲。要么过于表层,要么故作高深,似乎都不太适合打工人的命运和际遇。后来,我从王小波的冷幽默中,获得了一种理论的支持。
  我喜欢写打工小人物,特别是类似王二的边缘小人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品质,那种品质,到现在,怕是连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那是我推崇备至的品质——血性。一般情况下,他们差不多就被当成了社会渣滓,而在关键时刻,他们身上的品质,往往让他们比那些天天讲品质的人更可贵。
  陆陆续续,我写过十来个这类短篇,东一篇西一篇地发表,没引起多少读者的注意,也没有什么反响。远不如我写的那些工厂生活,至少可以或掌声如潮或骂声不绝于耳。但我还是打算坚持下去,因为我真的认准了这小人物身上的品质,在我的心里,具有这样品质的小人物,比之那些衣冠楚楚的体面人,不知要高贵多少倍。
  
  3
  
  收到约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敢动笔,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好。
  有一天,我下班回宿舍,走在三楼的门口,突然听到屋里有狗吠的声音。当时我没往心里去。
  那是一个旅游度假区,我的房子周围,住着些三陪小姐、二奶和桑拿妹。那些来路不明的女子,一直是媒体呼吁要大家同情和拯救的人群,就好像她们还挣扎在万恶的旧社会,过着惨绝人寰的日子。而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样,她们天天住度假屋,叹空调,打麻将,连吃的也是叫酒店服务员大鱼大肉地送上来。很多个夜半更深的时候,我都会被她们下班之后的欢声笑语吵醒,间或听她们在阳台上娇滴滴地和某个男人在电话里调情。
  最有意思的是,我的阳台刚好对着一家桑拿中心的后门,于是,极为戏剧化的场景就经常重复:楼上,我坐在阳台上读书写作,楼下,不时有各色小车开过来,然后,就有各色男人从后门进入该中心,找桑拿妹如此这般。据说那儿的收费远远贵于市场价,但因为是度假区,而且里边的花姑娘都很年轻貌美,所以各色男人还是舍得花钱。
  有一天,我从阳台上往不远处的湖边看,我看到了一个工地,那是正在大兴土木的别墅区,然后我又突然想到了那条在门里边冲我狂叫的狗。我脑子里闪了一下。我想,那个从×长手上搞到二百万的女子,会不会正在湖边优雅地散步呢?
  而那条狗,它的主人,又会是谁?
  
  4
  
  为什么要弄死那只狗?那些天,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有时候我真的很想走进小说去,问一问那个名叫王二的兄弟,为什么要弄死那只狗?曾经,你是那么的希望自己能变成那只狗,当知道自己没法变成那只狗后,你甚至不惜降低要求,只求能变成那只狗的狗毛。可是,任你的要求再低也只能是空想,你最后连狗毛也不是!
  那么,因为恼羞成怒就要弄死那只狗?
  不,这不是王二的本意,王二从来就没想过要弄死那只狗。因为整个事件从头至尾都不关狗的事,包括他的梦想无法实现,包括他的要求降到了尊严尽失的地步,甚至包括近视眼的死,严格说来,这些都与那只狗没有关系。
  可他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叫王二的打工兄弟,他为什么会怀有如此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弄死那只狗?仅仅因为那只狗养尊处优,比如他一般的打工兄弟过得舒服?或者因为它的失踪和出现,害得人民警察兴师动众,把近视眼抓起来又放掉?好像这一切都不能成为王二要弄死它的理由。
  
  5
  
  一个民工,一个小人物,面对如此强大的现实,除了弄死那只狗,他还能做什么?
  我真的很喜欢王二,至少他想弄死那只狗。这比我们很多人都要强。
  
  6
  
  也许,王二的内心无人能懂。
  06/8/18
  
  责 编:鄢文江
其他文献
小姑娘,下次过马路要注意点,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的,看你刚才多危险。当这声轻柔善意的提醒传入耳膜时,我下意识地朝四周瞟了一眼,原来这满怀关切的声音出自一位与我擦肩而过的高个子眼镜男孩之口,在我还来不及道谢时,他匆匆的脚步已溶入了如水的夜色中。面对他远去的背影,我猛然惊觉,在一个陌生的异地他乡,除了冷酷还有真诚和温暖,我们不该用消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否则将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甚至是遗弃。  我是个性格内向
期刊
年底局里打算提拔一位年轻人担任办公室主任,消息传出,大家都暗中使劲,在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要想早一天出人头地,还真不容易。  虽然这个职位需要分开竞聘,但明眼人都知道,关键的人事权还是掌握在一把手朱局长手中。我回去和妻子一商量,看来还是得走“红包”路线。我们一咬牙,装了一个3000元的信封。  每次去朱局长办公室,总有人抢先造访。眼看竞聘的日期越来越临近,我心里很着急。一天上厕所,酣畅淋漓之际
期刊
一    高考落榜后,我沮丧到了极点。为了逃避老爹那沉重的叹息和老妈那双被贫穷折磨得无神的眼光,我收拾了简单的行囊,逃到了离家很远的县城。那一年,我18岁。  有一次,我陪老乡去购物,来到了一间商场。这是一间私营商场,下面一层售货,上面两层住人。老板是本地人,也是当地的富户。商场的生意很好。那天,出于本性的热情,我也帮着老板娘招呼客人。事后,老板娘大概觉得我很机灵,就问我想不想在她那儿干活,当时我
期刊
把窗儿打开。  有人说,一个喜欢推开窗子的人,其性格比较开朗,反之,则比较封闭。此说有多少科学依据还待考证,但至少表达出喜欢推开窗子的人们的一种愿望:渴望敞开心扉,渴望沟通交流,渴望真诚面对。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洞开了亿万家庭的窗户。不管你是弱不禁风的产妇,还是病入膏肓的患者;不管你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你都渴望清新的空气、煦暖的阳光、破窗而入的万千风景……  把窗儿打开,
期刊
我家在赣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朴。从远处看家乡的大山,挺像一头山羊向南奔驰,栩栩如生,说起那山,在我家乡还流传着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呢!  相传在唐朝以前,洪都府(现今南昌市)的西山住着三个妖怪:青碧田螺精,白颌山羊精和白毛骟马精。要说这三只妖怪,妖术不高,来头可不小。那青碧田螺精原是鄱阳湖龙王的贴身侍妾,因为与龙王年轻俊美的小儿子暗中私通,被龙王发觉而被驱逐出龙王府。而白毛骟马精原为
期刊
那天,卫生院李院长的父亲李老汉,见某药店里有个坐堂的医生在推销一种叫“××宝”的保健品。那医生以毕业文凭为据,自称刚从著名的××医科大学毕业,这“××宝”是他们大学刚出的高科技保健品,有病治病,没病健身。李老汉见状,买了一些试用。  没几天,报上就揭露说那“××宝”是假药,吃了无益,害处还不少,那推销药品的“医生”的文凭不过是路边买的,借以骗人。上了当的李老汉责怪当卫生院长的儿子:“你不是刚去那×
期刊
美国菲民克斯笔迹协会的副理事长威廉莫让认为:“职业流动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技能的缺乏,而是个性与工作性质的不当。”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考核评价室测评专家、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笔迹分析专家赵庆梅在2001年出版的《笔迹分析与测试》中写道:“目前世界上有400多个学科领域和1万多种职业。面对这样庞大的职业领域,求职者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哪一种职业更适合自己。”那么,这时就需要具体的职业指导。现代心
期刊
正德十三年元宵夜晚,状元林大钦当年8岁,有一天从外面玩耍回家,见母亲和婶母愁眉苦脸的,便上前问道:“娘,你为何愁眉苦脸的?”  其母哀叹说道:“儿呀,俺家里本来就穷,可而今庵埠薛陇村进士薛中离要霸占俺家的田地来挖新溪,要把俺家的那块‘香丁田’列入挖新溪的范围,已被插上旗子了。他的阴谋要是得逞,俺一家人迟早会饿死。”  林大钦一听气愤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娘,明天一早我去跟他评理!”第二天,林大钦
期刊
如果不是那个电话被我无意中听到,如果不是女儿西西被查出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和妻子明秋月怎么着也不会离婚。    一    在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灵与肉,生与死的浴血奋战之后,我们侦察分队20名队员所剩无几,最后,惟我和安居乐奇迹般地逃过了死亡的劫数,完整无缺地幸存下来,而且成了战斗英雄。  从老山前线归来,祖国和人民,特别是云南省的各族同胞,以饱满的热忱迎接我们。在夹道欢呼的队伍中,一个清纯可爱
期刊
再次捧起《江门文艺》竟然是六年后了。  2006年4月1日,愚人节,放假,在家上网浏览时,蓦然心中一动,往昔似乎淡忘的记忆浮现在心头,在百度输入《江门文艺》四个字。进入主页,出现在眼前的是那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心情激动得难以平复,《江门文艺》变化真大啊!  我要见见我的老朋友,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我冲出家门,辗转了几个书报亭,终于在最后一家买到了2006年4月下和5月上的《江门文艺》,看着昔日封面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