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初期,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强调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如今,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始出现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的局面。但是,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自主权,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地位、合法权益,还常常受到行政手段干预的挑战和侵犯,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也经常受到反倾销等指控,并有逐年大量增加的趋势。这都需要我们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一、与时俱进,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领域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1.要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自律和自我保护是维权的基础,企业和企业家在维权问题上不能只强调社会,必须懂得只有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回报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组织、国家和法律的保护。应该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各种经营行为不仅要对企业有利,还要对社会负责,坚决杜绝各种欺诈行为。
2.要善于运用法律来切实维护自身权益。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前提条件。现在需要以新的宪法为依据,积极推动修改和完善以《公司法》为基础的企业法律体系,制定实施细则,科学界定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权利、义务,为企业抵制各种不当的行政干预奠定法制基础。今年,全国人大已经决定制定企业破产法、物权法,修改《公司法》、《对外贸易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法律。中国企联将组织力量广泛收集企业的意见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企业要重视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要为维护自身权益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应努力营造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政治、社会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创出新的业绩,承认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企业和企业家要适应政府转变职能和政企分开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的新趋势,发扬创新、创业精神,不断创出企业新的发展路子,为维护自身权益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4.要敢于在国际经贸领域维护自身权益。去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贸易大国,但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在急剧上升。为巩固和扩大我国企业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合理的损害,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工作要向国际经贸领域延伸。企业要与政府、社团、中介组织密切配合,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积极应诉国外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指控。
二、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争做优秀企业家
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支最为重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没有企业家们的创业行动和管理企业智慧的展现,就没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社会各界在关注企业家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更应重视企业家们的特殊作用和对企业发展、员工生活、社会进步的贡献。一个国家企业家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和受重视的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中国企联和各地区、各行业企业团体之所以定期对企业家进行表彰,弘扬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目的是让全社会更真切地了解企业的发展,体会企业家们的艰辛,展现不同时期企业家们的奋斗历程和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形成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最近表彰的53位“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在各自领导的企业创业与改革、发展中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职工和社会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值得社会各界尊重。通过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对于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队伍,鼓励他们继续创业和调动更多人参与创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正处于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着更为复杂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要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进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形成能适应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中国企联组织了千户企业管理问卷调查,有88.2%的企业经营者承认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同行业优秀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或明显差距,认为超过的只有0.6%。因此,我国企业家必须重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结合,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
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超越自我、创新求变。当前,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的重点在于加强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融资决策及风险控制、员工素质的提高及积极性的调动、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培育、清洁生产等。企业家在更加重视发挥各方面人才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创新能力。
一、与时俱进,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领域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1.要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自律和自我保护是维权的基础,企业和企业家在维权问题上不能只强调社会,必须懂得只有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回报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组织、国家和法律的保护。应该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各种经营行为不仅要对企业有利,还要对社会负责,坚决杜绝各种欺诈行为。
2.要善于运用法律来切实维护自身权益。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前提条件。现在需要以新的宪法为依据,积极推动修改和完善以《公司法》为基础的企业法律体系,制定实施细则,科学界定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权利、义务,为企业抵制各种不当的行政干预奠定法制基础。今年,全国人大已经决定制定企业破产法、物权法,修改《公司法》、《对外贸易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法律。中国企联将组织力量广泛收集企业的意见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企业要重视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要为维护自身权益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应努力营造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政治、社会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创出新的业绩,承认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企业和企业家要适应政府转变职能和政企分开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的新趋势,发扬创新、创业精神,不断创出企业新的发展路子,为维护自身权益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4.要敢于在国际经贸领域维护自身权益。去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贸易大国,但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在急剧上升。为巩固和扩大我国企业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合理的损害,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工作要向国际经贸领域延伸。企业要与政府、社团、中介组织密切配合,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积极应诉国外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等指控。
二、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争做优秀企业家
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支最为重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没有企业家们的创业行动和管理企业智慧的展现,就没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社会各界在关注企业家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更应重视企业家们的特殊作用和对企业发展、员工生活、社会进步的贡献。一个国家企业家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和受重视的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中国企联和各地区、各行业企业团体之所以定期对企业家进行表彰,弘扬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目的是让全社会更真切地了解企业的发展,体会企业家们的艰辛,展现不同时期企业家们的奋斗历程和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形成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最近表彰的53位“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在各自领导的企业创业与改革、发展中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职工和社会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值得社会各界尊重。通过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对于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队伍,鼓励他们继续创业和调动更多人参与创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正处于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着更为复杂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要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进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形成能适应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中国企联组织了千户企业管理问卷调查,有88.2%的企业经营者承认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同行业优秀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或明显差距,认为超过的只有0.6%。因此,我国企业家必须重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结合,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
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超越自我、创新求变。当前,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的重点在于加强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融资决策及风险控制、员工素质的提高及积极性的调动、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培育、清洁生产等。企业家在更加重视发挥各方面人才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