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取舍细读感悟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85-0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本课的难点就在于通过理解樟树的特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有很多老师处理教材时将重点放在了第五自然段,而忽略了第四自然段。其实,第五自然段是孩子们一读就懂的,反而是第四自然段蕴含的教学价值更为丰富。教学就该教在孩子不会处,因此,我在执教本课时对教材做了大胆取舍,使学生由树及人体会人物品质时能水到渠成。
  一、整体切入,把握课文重点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樟树的?
  二、立足文本,感悟樟树自身特点
  1.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①出示第四自然段。指读。找出一个可以概括樟树特点的词。出示:蓬蓬勃勃。②从哪些字词可以读到樟树的蓬蓬勃勃的?把关键字词圈画出来。指名交流圈画的字词,说说理由读出感受。★第一句“枝干粗壮”、(体现有力量)“伸”,动作演示(伸上、伸两边、前、后;伸远、再远、远远的)。点评:你们就像一棵棵樟树,多么有生机;伸向四面八方,多么蓬蓬勃勃。★第二句指导读,“稠密”“绿得发亮”。指导读。点评:多么茂密的树叶、多么富有光泽的树叶、整棵樟树闪烁着生命光彩!★第三句“四季常青”。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无论……总是……”来写樟树的四季常青。设疑:这样写可不可以?“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引导理解:夏天骄阳似火,冬天冰天雪地,对树木来说这两个季节最具考验。这样写更加突出樟树不论环境怎么恶劣,始终充满生机、蓬蓬勃勃的生长特点。读好这句话,突出“无论……总是……”。句式仿说: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③回到整段小结:出示第四自然段,刚才我们通过关键字词,体会了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细读这一段,你还会有新的发现。作者是怎么写出樟树的蓬蓬勃勃的?(先写樟树的枝干;再写了樟树的树叶;最后写了樟树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出现在我们眼前。)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就可以把这段话给记下来。试试看。指名看关键词提示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用想象力把这两棵樟树画下来。枝干粗壮 伸;稠密的树叶 发亮;四季常青 无论……总是……④教师设问:你们看到了樟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樟树。⑤齐背:让我们把这两棵樟树记在心中。小结过渡:这样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略读第五自然段,感悟樟树的香气永存。①宋庆龄还舍不得樟树的什么呢?请大声读第5自然段,你会有所发现。②交流。还舍不得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不招虫、香气永存,读读相关句子。小结:这段就是围绕樟树的这些可贵之处来写的。过渡:这样蓬蓬勃勃、品质可贵的樟树不在别处,而在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学到这,你又会有什么疑问吗?(樟树跟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有什么关系?)那就让我们走近宋庆龄。
  三、拓展阅读,感悟宋庆龄与樟树的相似之处
  1.出示宋庆龄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宋庆龄,你对她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要想了解一个人,得走近她的内心。有谁查阅了宋庆龄的资料?太好了,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读读。出示资料,师生合作阅读。
  宋庆龄——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力。
  宋庆龄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舍生忘死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盟友。当爱国人士被捕,她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营救。
  2.读了这段文字,宋庆龄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先自由说再用“无论……总是……”来说说她。
  3.说着说着宋庆龄,老师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那两棵樟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联想到?她和我们刚学的樟树有相似之处吗?再细细读4、5自然段,想一想。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就像这樟树的香气永远留存世间!
  宋庆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就像樟树永远蓬蓬勃勃!
  宋庆龄的品质和樟树如此相似,所以当然周恩来同志劝她搬个家的时候,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出示重点句:这是两棵樟树。同学们,你们留意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了吗?在哪?读读,它跟别的自然段有什么不同吗?(字数少,一句话一段)联系刚才我们所学的,想想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句话作为一段呢?(过渡;强调樟树蓬蓬勃勃、与众不同;樟树与宋庆龄的品质相似;在作者笔下,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每每写到樟树,心中想到的都是——宋庆龄)
  一读。带着对樟树的赞美读。
  二读。带着对宋庆龄的崇敬与缅怀读。
  指导学生同一句话根据不同理解读出不同的味道。
  再回到课题,读。想一想文章仅仅是写樟树的吗?更是写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四、情感升华,感悟宋庆龄的崇高品质
  1.宋庆龄同志1981年5月29日去世,她离开我们近32年了,而这两棵樟树依旧在故居庭院里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配乐齐读。
  2.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让我们也走进这幢白色的小楼吧,这里是宋庆龄曾经生活过、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这里陈列着她用过的物品,珍藏着她的手稿、书信……边走边看,我们看到了宋庆龄这个伟大女性革命的一生。走出这幢白色小楼,再次看到眼前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不禁思绪万千,你都想了些什么呢?
  3.至少选用一组提供的关联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无论……总是……只要……就……
  即使……也……虽然……但是……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被大海环绕的岛国,人口不足四百万的爱尔兰以其独特的文学和艺术著称于世,其丰富的原住民凯尔特人的民间音乐也被传承至今。在爱尔兰七所国立高校中,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Cork,简称UCC)){1}音乐系拥有全爱尔兰最多样性的本科和硕士音乐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配备上都突显了民间音乐教育
摘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品味;感悟;适时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91-02  语文课,顾名思义,课堂上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
摘要:德育一直被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很多学校和老师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体来看,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两极现象,实效不容乐观,有的认为搞几个轰轰烈烈的活动就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如一阵风吹过,缺乏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有的狠抓学生行为规范,不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教育,教育方式呆板陈旧,学生缺乏活动空间,师生关系紧张,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等。  关键词:阅读习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7年内65篇关于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献,对我国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内涵、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认可和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为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现状 
摘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老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于是学生的质疑就尤为重要。学生怎么样才能形成质疑的学习方法呢?老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引疑的方法很多,本文仅谈谈同向思维引疑、反向思维导疑、比较思维设疑、创造思维质疑。  关键词:学生;老师;思维;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此外,单纯地用“√”、“×”来评价学生作业,枯燥乏味、缺乏情感交流。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些笔者尝试的作业批改方式。  关键词:作业批改;符号;评语  
摘要:品德课堂的教学只有通过活动化、游戏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并与其他学科、与生活、与外界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课堂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之地,品德课堂才能得到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21-02  一、前言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品德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需要从多角度深入剖析、精心设计、协同共进并实践探索的系统性工程。依托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点,注重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工科院校可建立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为先进制造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为一般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管工融合;工科院校;制造业  
摘要:故事,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各方面的语言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本文从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多种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阐述故事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故事;趣味;快乐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
摘要: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幼师专业人才,改变传统的手工教学偏重技能传授的倾向,探索在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得以放飞灵感、舒展心智,进而使学生练就一身扎实的手工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手工课教学;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