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个体化外科治疗(附60例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共收治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10 d至13岁,平均(18.5±26.3)个月;体质量3~34(8.7±5.2)kg.患儿均因“发现全身皮肤青紫伴进行性加重”就诊,查心脏超声而初步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并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进一步行心血管CT造影和(或)心导管术造影检查后明确诊断后,同时行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术前讨论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后择期手术.结果 60例次手术中,行一期姑息38例,一期根治手术8例,二期根治手术7例,二期姑息手术7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0例;体外循环下手术40例.体外循环时间12 ~235(95.8 ±51.3)min;主动脉阻断下手术26例,阻断时间26 ~ 139(70.1 ±29.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431(52.2 ±79.3)h;监护室逗留时间1~28(7.1±4.7)d;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1例,行清创手术;心包填塞急诊开胸止血1例,迟发性引流多再次开胸止血术1例(术后第6天),发生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2例.手术死亡7例[二期根治1例,死于术后重症感染;二期姑息手术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心律失常;一期根治手术后死亡2例,死于术肾功能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一期姑息手术后死亡3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2例)和术后心律失常(1例)].术后存活患儿随访6 ~ 60个月,治疗效果满意.其中根治手术后患儿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姑息手术患儿心功能及紫绀明显改善,继续加强随访,决定二期手术治疗时机.结论 对于肺动脉闭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精确评估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近、远期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73例小儿主动脉弓阻塞性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手术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阻塞性病变合并心内畸形73例.男48例,女25例;年龄ld至6.5岁,平均(10.5±7.3)个月;体质量3.0~14.0(7.0 ±3.2)kg;主动脉缩窄(CoA) 68例,主动脉弓中断(IAA)3例,双主动脉弓合并CoA 2例.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VS
目的 总结76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情况,为今后掌握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Rastelli分型:A型57例,B型6例,C型13例.采用“二片”修补法畸形矫治65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法7例,格林(Glenn)分流术4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1例为合并右室双出口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另1例为并发严重肺动脉高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而死亡.余患者
目的 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及疗效分析.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TAPVC 154例.其中男93例,女61例.手术年龄12~372(101.8±34.6)d,体质量3.0~10.0(5.02 ±2.96)kg.其中心上型78例,心下型6例,心内型62例,混合型8例.手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心上型和心下型TAPVC,将肺静脉共
目的 总结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本院2004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手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56例,年龄53 d至12个月.全部患者术前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其中18例患儿同时行心脏血管CTA检查.Rastelli A型44例,B型3例,C型9例.手术采用单片法修补37例,双片法修补3例,改良单片法修补16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6 ~ 172 h,住ICU时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