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q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德育工作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习惯养成、品德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小学德育工作颇为重要。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严重影响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将简析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希望能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实践;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17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教育工作日趋信息化,这也使得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实践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农村小学应抓住这个机遇,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德育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较为空泛
  目前,部分农村教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只采用简单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过于理想化,很难产生实际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生活实践体验相脱节,生活经验不足,虽然在新一轮的小学德育教育的改革当中也提倡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且具有实际性意义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在各种课程多种资源的德育育人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的动力和德育知识转化意识,树立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受教育技术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实践探究活动的深入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德育教学目标[1]。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手段较为单一
  与城市相比,农村小学在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等方面还相对落后,教师很难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计灵动的德育课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受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往往只参考德育教材和教参,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太过生搬硬套,因而无法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接受教育[2]。
  (三)小学德育教学缺乏差异性
  部分教师并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德育实践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中间存在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差异,因而导致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降低[3]。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对策
  (一)发挥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作用
  德育在整个教学中最直接地表现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应该在有效保障德育工作效果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美好的品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更加懂得关心体谅爱慕他人,具备对事物美善丑恶最基本的判断力。以思想品德教材为基准,通过教师的德育,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敬教师、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使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品德观念。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师理应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好《我上学了》、《祖国妈妈,我爱您》、《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等单元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亲人,塑造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德育手段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打破教师的认识局限,辅助教师在德育实践工作中充分挖掘、组合和运用各类德育教育资源,有效丰富了德育手段,使教师能够摆脱以教材、教参为中心的束缚,采取图文并茂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通過情景交融和形声并举的有效途径,提升德育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化改革,并推动德育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投资,辅助农村小学更新教育技术设备,优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师要抓住德育课堂时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和利用各种德育教育资源,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学习内容以及多重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程度,即强化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认知能力,从而深化了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德育课堂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高效地将大量的教学信息教授给学生,尤其是将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最大化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快速地实现了德育知识的传递,以此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使用多媒体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以此充分地调动学生在德育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忽视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付出更多的耐心,采用“积极引导,谆谆教诲和循循诱导”的方式来教导和鼓励他们,让后进生以教师和品学兼有的同学为榜样,努力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完善自己,发扬自身的优点。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就对本班一名后进生采取了激励和教导的方式,引导该学生改正缺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发挥自身擅长绘画的优点,最终将后进生转变为优等生。该案例也说明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不能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这样方能综合提升德育质量。
  三、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实践意义
  目前,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语言以及行为方面的不良现象,如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甚至会引发恶行事件[4]。做好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实践工作,能够引导小学生摒弃不良影响,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独立、健康的人格,让学生从小养成文明、良好的习惯,塑造小学生的五爱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中国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培养农村小学生崇高的品德,教师应重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塑造小学生的社会公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德育手段,整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刘海鹏.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1).
  [2] 曾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2).
  [3] 闫娟,王立双.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9:3).
  [4] 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4).
其他文献
印度是全球主要产棉国之一,其棉花出口对世界棉花价格和市场行情有着重要影响。国际棉花协会主席Ray·Butler今年年初在迪拜年会上就曾表示,印度政府对棉花出 India is one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效果,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能够开展更加复杂的机械设计,对机械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对治理教育腐败的重要性及其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需求多样,学生的个体需求也是多样的,因此,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顺应未来岗位
期刊
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多都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一名任课教师,我们都有责任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们的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不断向前迈进,我国也变得更加的注重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小学美术的教育方面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并将其发展提上了日程。因此,小学美术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