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当下社会文明的发展,让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领域的创新研究,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治疗已经逐步向心理治疗转型。因此,在治疗患者疾病到病症康复的过程中,病患的心理康复能力成为当下医疗机构治愈患者的首要工作内容。本文针对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观察,发现妇产科手术病人经历手术过程的心理状态,希望通过对患者心理康复有效手段的干预,促进患者病情好转,为医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妇产科 手术病人 心理康复 探讨
前言
病患因为不了解相关的医疗知识,对手术之后的恢复没有做到良好的心理准备。一旦要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因为较差的心理素质导致病症的恢复出现问题,或者是恢复的非常缓慢。妇产科手术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比较痛苦的术后反应,雌激素的骤然下降也会非常影响患者的心态,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另外一方面,有些患者需要在手术中摘除一部分性向器官,导致出现心理缺失,这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患者康复。本文针对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康复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疏导方式,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一、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妇产科手术前病人心理
妇产科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前,普遍都存在比较不安的情绪,主要是来源于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患者对于手术的成功几率,以及手术的安全性都存在疑虑。另外,还有许多患者在患病期间回想起过往生活中的不愉快,导致情绪低落,影响未来手术的心情。有些妇产科患者之前还接受过其他手术,没能完全从手术恢复的阴影中走出来,也会刺激情绪[1]。
(二)妇产科手术中病人心理
妇产科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理情绪最为关键,因为病人要面对的是极其陌生的环境和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应该提前让患者进入手术环境内,给予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手术氛围,避免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蔓延。可以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细节,缓解患者对手术可能感受到惧怕心理。
(三)妇产科手术后病人心理
妇产科病患在手术后的心理状态需要得到极大的照顾和慰藉,因为接受手术治疗,都非常关注手术的效果,通过医护人员告诉患者良好的手术效果才能安抚到患者的心理。另外,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者是因为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抑郁等等,都会导致患者手术后产生心理疾病。创伤面一旦出现感染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发烧、意识不清等,进一步造成病患心理问题[2]。
二、妇产科手术病人心理问题与治疗
(一)病人心理护理工作重要性
妇产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一般都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长久以往,医护人员和病患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信任关系,通过医护人员的引导和梳理,让病患心理的问题逐渐平稳,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对妇产科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言语上的安慰,能够成功的打开患者心结,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在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的速度。帮助妇产科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进而促进生理免疫机制,在治疗和恢复操作过程中,可以迅速提升患者的疗效。向妇产科病人讲解治疗的步骤,可以减少患者的担忧,增加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有效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芥蒂[3]。
(二)妇产科手术治疗中的心理护理工作内容
首先,在妇产科患者住院初期,需要医护工作者热情的照顾。在患者进入医院后,就能够秉持服务的心态,耐心的向患者提供医疗机构信息。其次,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恢复行程,在患者住院期间,要求医疗工作者能够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患者的饮食需求、生活习惯等等,保证患者在良好的医疗环境中接受医院的手术治疗。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应该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以及手术的方式,减少患者心中的疑虑,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耐心的解释患者提出的一切问题,也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重要方式。在妇产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避免患者伤口感染,及时清洁患者居住环境,都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空间,也是对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方式。
三、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干预工作要求
帮助患者维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就需要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能。保证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之下,完成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恢复需求。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注重个人形象和个人卫生,让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医护人员应该注意礼貌用语,以及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这样才可以耐心的为患者解决问题,并且保证自己的谈吐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心态。妇产科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都比较敏感,维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信任感,也是医护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能够在患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采取行动,也是责任感的重要表现。保证医护工作的良好进行,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病痛,就是医疗工作的重要任务[4]。
结论
妇产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心理落差,因为直接的性向器官受到手术治疗或者摘除,都会影响患者康复的心理状态。因此,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做好治疗干预的必要手段。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能够适当的调节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做手术治疗前的知识普及,让患者了解基本的手术方案、方法,以及术后身体状况,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以免术后受到强烈的刺激。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引导,更加有助于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病症恢复。综上所述,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康复手段,是提升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的有效图途径。
参考文献
[1]梁敏.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手术8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7:144-145.
[2]邹丽君.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6:1669-1670.
[3]刘金环.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09:157.
[4]赵瑞难.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4:68-69.
【关键词】 妇产科 手术病人 心理康复 探讨
前言
病患因为不了解相关的医疗知识,对手术之后的恢复没有做到良好的心理准备。一旦要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因为较差的心理素质导致病症的恢复出现问题,或者是恢复的非常缓慢。妇产科手术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比较痛苦的术后反应,雌激素的骤然下降也会非常影响患者的心态,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另外一方面,有些患者需要在手术中摘除一部分性向器官,导致出现心理缺失,这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患者康复。本文针对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康复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疏导方式,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一、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妇产科手术前病人心理
妇产科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前,普遍都存在比较不安的情绪,主要是来源于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患者对于手术的成功几率,以及手术的安全性都存在疑虑。另外,还有许多患者在患病期间回想起过往生活中的不愉快,导致情绪低落,影响未来手术的心情。有些妇产科患者之前还接受过其他手术,没能完全从手术恢复的阴影中走出来,也会刺激情绪[1]。
(二)妇产科手术中病人心理
妇产科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理情绪最为关键,因为病人要面对的是极其陌生的环境和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应该提前让患者进入手术环境内,给予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手术氛围,避免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蔓延。可以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细节,缓解患者对手术可能感受到惧怕心理。
(三)妇产科手术后病人心理
妇产科病患在手术后的心理状态需要得到极大的照顾和慰藉,因为接受手术治疗,都非常关注手术的效果,通过医护人员告诉患者良好的手术效果才能安抚到患者的心理。另外,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者是因为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抑郁等等,都会导致患者手术后产生心理疾病。创伤面一旦出现感染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发烧、意识不清等,进一步造成病患心理问题[2]。
二、妇产科手术病人心理问题与治疗
(一)病人心理护理工作重要性
妇产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一般都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长久以往,医护人员和病患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信任关系,通过医护人员的引导和梳理,让病患心理的问题逐渐平稳,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对妇产科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言语上的安慰,能够成功的打开患者心结,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在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的速度。帮助妇产科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进而促进生理免疫机制,在治疗和恢复操作过程中,可以迅速提升患者的疗效。向妇产科病人讲解治疗的步骤,可以减少患者的担忧,增加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有效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芥蒂[3]。
(二)妇产科手术治疗中的心理护理工作内容
首先,在妇产科患者住院初期,需要医护工作者热情的照顾。在患者进入医院后,就能够秉持服务的心态,耐心的向患者提供医疗机构信息。其次,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恢复行程,在患者住院期间,要求医疗工作者能够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患者的饮食需求、生活习惯等等,保证患者在良好的医疗环境中接受医院的手术治疗。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应该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以及手术的方式,减少患者心中的疑虑,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耐心的解释患者提出的一切问题,也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重要方式。在妇产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避免患者伤口感染,及时清洁患者居住环境,都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空间,也是对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方式。
三、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干预工作要求
帮助患者维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就需要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能。保证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之下,完成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恢复需求。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注重个人形象和个人卫生,让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医护人员应该注意礼貌用语,以及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这样才可以耐心的为患者解决问题,并且保证自己的谈吐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心态。妇产科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都比较敏感,维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信任感,也是医护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能够在患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采取行动,也是责任感的重要表现。保证医护工作的良好进行,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病痛,就是医疗工作的重要任务[4]。
结论
妇产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心理落差,因为直接的性向器官受到手术治疗或者摘除,都会影响患者康复的心理状态。因此,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做好治疗干预的必要手段。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能够适当的调节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做手术治疗前的知识普及,让患者了解基本的手术方案、方法,以及术后身体状况,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以免术后受到强烈的刺激。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引导,更加有助于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病症恢复。综上所述,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康复手段,是提升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的有效图途径。
参考文献
[1]梁敏.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手术8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7:144-145.
[2]邹丽君.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6:1669-1670.
[3]刘金环.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09:157.
[4]赵瑞难.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