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掖丹霞,斑斓的世界,彩色的大地,这里蕴藏着大自然的秘密,它不是童话里的城堡,但却美若传说。
从张掖市出发,向肃南方向行驶,大约30公里的车程,就是丹霞地貌了。张掖有丹霞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据说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知道张掖有丹霞却是近些年的事,据说那是2002年,张掖军分区的政委带领部队到这里拉练,政委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看到这多彩的大地兴奋不已,激动之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里的特别,光影下的大地,色彩的天堂,照片面世后,这块深隐在戈壁上的绝色大地才犹抱琵琶,缓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近些年,张掖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图说天下·国家地理》将它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大漠深处有奇观,千呼万唤始出来。
初上丹霞是2008年夏天,甘州区委办公室的王斌大哥驾车带我们前往。那日,晴空万里,太阳照着大地,热气扑面而来。晚饭后,我们一行数人向着传说中的丹霞进发。路的两边是典型的西北戈壁,山的那边,太阳正在缓缓下落,为了能在日落之前走进丹霞,王斌大哥开足马力一路疾驰,小侄女形象地说我们是在追赶太阳。终于,我们在落日的余晖下踏上了这片梦幻的土地。
脚踩的还是黄土高原,头顶的还是那片蓝天,可我们的目光却情不自禁开始闪烁。弥漫在眼前的是一片错落有致、造型朴素、色彩绚丽、如诗如画的丹霞地貌,放眼望去,宛若一块巨大的画布,美若天仙,艳丽却不张扬,沉默又像是在诉说。红、橙、黄、绿、白、青灰、灰白、黛青、暗褐、丹红等色巧妙地分布,流淌在大地之间,难怪有人会说张艺谋在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时将甘肃河西的山涂上了颜色,倘若不是身临其境,真是很难想象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诡异之作就绵延在祁连山脚下,自由自在,旁若无人,不知不觉,已经几百万年。站在丹霞山上,我竟没有了语言,一直重复着那两个简单的汉字:“真美,真美!”
张掖丹霞的美在大气磅礴、连绵不绝,美在丰富多彩又渗透着含蓄中的欢快。层次分明的色彩宛若飞天舞动的飘带,轻盈地镶嵌在山体上面,彷佛轻轻触碰就要脱落。红褐色的山体中间或纵、或竖、或崎岖、或调皮的有色飘带有始无终,一直通向山的那一边,在落日的辉映下栩栩如生,彷佛山顶那一片云彩。河西的天空湛蓝清澈,河西的云彩洁白无瑕,又在落日的映托下面带羞涩,泛起了红霞,丹霞连接着云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一幅巨大的中国画卷,气势磅礴,有声有色。
置身丹霞,恍若梦境,远近高低,眼中看到的都是怡人景色,一种莫名的安静和闲情这时会不请自来。大漠、戈壁,突然连绵的色彩,静谧、自在,眼睛和心灵顿时会豁然开朗,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人工痕迹,站在这些沙砾上,仿佛那些生活的尘埃已经越飘越远,这里只有空荡荡的山、空荡荡的色彩,真实而又干净的空气自由自在,这里只有大自然,虽然朴素却已经美得震撼人心,美得心安理得,美得超然世外。
在丹霞行走,稍不留神就会碰到意外的惊喜。刚刚还是绵延的山脉,转眼就是舞动的丘陵,这边好似琼台楼阁,那里已是壁立千仞,含蓄宛若古代的女子,粗犷俨然马背上的英雄。移步换景,丹霞更是形态各异,像人、像物、像塔、像城,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时段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眼中的丹霞就又呈现出另一番情致,时而憨态可掬,时而活灵活现,时而轻灵柔美,时而阳刚大气,造型千差万别,永恒的是丹霞绝美的色彩。色彩斑斓,层级交错,岩壁悬崖,气势磅礴,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刀山、火海,活灵活现。这里又何止是七彩,简直是上天撒落在人间的惊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神秘而又井然有序。
几百万年以前这里发生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沧海桑田,大地变迁,那是一段自然的传奇,绘就了这里美丽的画卷。几十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我们隐约可知,据说这里曾经是西路红军和马步芳部激战的地点,多少悲壮、多少渴望留在了这里,几千将士血染沙场,那些赤红色的丹霞沙砾上也浸染着西路军将士的鲜血。英雄已逝,长眠在这彩色的大地,英雄的足迹已经踏响了这里动听的音符,这些向往和平、光明、和谐、幸福的音符冉冉升起,久久地回荡在这片闪耀着灵光的大地上,更增添了几许我们对多彩丹霞的崇敬。血与火的土地,宁静的背后是经历的沧桑,美丽是因为隐藏着悲壮。
我拿着相机在丹霞小心翼翼地拍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她突然动人的一幕,又怕一旦失足会踩痛她惊艳中隐藏着的娇嫩,大自然天作之合的作品,我们没有权利随随便便损伤她高贵的容颜。快门的咔嚓声此时也如天籁之音,随着指尖的触动美在其中。目光延伸多远,镜头就能捕获多远,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很多细节也已经被镜头收藏。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已是皓月当空,星星点点朦胧了我们的眼帘。夜色下的丹霞亦如沉睡中的美人,美得婀娜多姿、玲珑细致,又像是屹立在河西走廊的守护神,布下奇阵,巍然不动。蓝色的光照映在丹霞上,蓝色的光下是河西的秘密。夜色中行走,仿佛那些山在注视着你,那些丘陵在移动,那些沙砾在说话,久了,让人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许这是张掖丹霞的别样魅力。
几天后,王斌大哥说是要看一下我拍的丹霞,我很是惭愧。一来那天是欣赏有余,准备不足;二则主要是受光线的制约,我们去太晚了,拍出的照片色调比较灰暗。王斌大哥看后说:“你自己也不太满意吧,要不要我们再上丹霞重拍一次?”我当然是求之不得。
隔日,我们很早就吃过了晚饭,收拾妥当,二上丹霞。有了上一次拜访的经历,这次的拍摄要轻松很多。有充足的时间、干净的空气、温暖的光线、赏心悦目的景色和提前预习的功课,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视角了。站在同一块土地上,面前是同样的景色,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风景,这就是取舍,生活也像是一张照片,好的图片往往在取舍之间。在像飘带一样飞舞的丹霞地带,设置着一道长长的警戒线,告诫游人切莫前行,丹霞地貌土质松软,很容易因为踩踏或者暴雨造成流失,张掖极少雨,但雨水常年冲刷的痕迹还是显而易见。而就在我拍摄的同时,一对男女却大摇大摆跨过了警戒线执着地去拍照片,看得出男的是位职业摄影人,女的穿时尚的衣裙,手里拿着大小不等的几个镜头,他们不辞辛劳东拍西拍,全然不顾他人的指点,也许他们拍到了丹霞更美的景色,或者前面路的尽头只是另一块戈壁,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但不管拍摄的片子如何,践踏的举动已经很可耻,我为丹霞和像丹霞一样的景区遭遇这样的尴尬感到惋惜和悲哀。也是在那时,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样的照片,色彩艳丽的丹霞连接着蓝天和云彩,很远的山头上七八个老外在指指点点,前面褐红色的沙砾上一对男女正在拍照片,丹霞的壮美和生命活动的迹象跃然纸上,我很欣慰能拍到这样的照片。也许那对偏执的男女很难想到,他们不经意的行为却成了我照片的点缀,使一张普通的风景照片一下子活了起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过犹不及,你努力追求的未必是你所需要的,你认真准备的终归会有回报的。在丹霞,我碰到一位画油画的女孩,大学生,据说已经在这里画了20多天,神思专注,一丝不苟,旁边是她的母亲为她撑着遮阳伞。创作就是那么执着,亲情就是那么挚热,“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让大美丹霞记住她们美好的一刻。
三上丹霞是几个月以后,我和朋友开盛同行。河西的冬天是雪色的季节,白雪覆盖的丹霞自有特别之处,银装素裹,那份惊艳若隐若现。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拍摄时搭建的那间“麻子面馆”还孤零零地堆积在丹霞景区为数不多的路边,形同一堆垃圾,让人顿感厌恶,也许几年之后这间“知名”建筑又会成为景区赚钱的工具,可它的丑陋着实让人无法言喻,犹如美丽丹霞的一块伤疤,让人除了感觉好奇之外,别无是处,还是拆了好啊,让丹霞干净一些、纯粹一些,返璞归真。
雪后的丹霞游人不多,我们一行四人是这里全部的行者。我们在雪地上行走,回头看看那些留下的脚印,真实而又亲切。白雪一望无际,丹霞地貌上的那些彩色若梦若醒,山的阴面还是白雪皑皑,山的阳面因为洗礼色彩更加鲜艳,同样的地貌,不同的季节,还是我,却是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张掖丹霞,或者这就是河西大地的性格,开阔、接纳、包容、含蓄、丰富、大气。此行丹霞,我没有拍更多的照片,数十张而已,只是在一座平缓的山头上静坐了很久,什么也不说,仿佛时间凝固,那时风景很美、天空很美、心情很美。
任何风景,任何人,任何的美都是无法复制的,张掖丹霞,不是传说,美在自己,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色彩衷情的大地,一望无际。
从张掖市出发,向肃南方向行驶,大约30公里的车程,就是丹霞地貌了。张掖有丹霞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据说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知道张掖有丹霞却是近些年的事,据说那是2002年,张掖军分区的政委带领部队到这里拉练,政委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看到这多彩的大地兴奋不已,激动之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里的特别,光影下的大地,色彩的天堂,照片面世后,这块深隐在戈壁上的绝色大地才犹抱琵琶,缓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近些年,张掖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图说天下·国家地理》将它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大漠深处有奇观,千呼万唤始出来。
初上丹霞是2008年夏天,甘州区委办公室的王斌大哥驾车带我们前往。那日,晴空万里,太阳照着大地,热气扑面而来。晚饭后,我们一行数人向着传说中的丹霞进发。路的两边是典型的西北戈壁,山的那边,太阳正在缓缓下落,为了能在日落之前走进丹霞,王斌大哥开足马力一路疾驰,小侄女形象地说我们是在追赶太阳。终于,我们在落日的余晖下踏上了这片梦幻的土地。
脚踩的还是黄土高原,头顶的还是那片蓝天,可我们的目光却情不自禁开始闪烁。弥漫在眼前的是一片错落有致、造型朴素、色彩绚丽、如诗如画的丹霞地貌,放眼望去,宛若一块巨大的画布,美若天仙,艳丽却不张扬,沉默又像是在诉说。红、橙、黄、绿、白、青灰、灰白、黛青、暗褐、丹红等色巧妙地分布,流淌在大地之间,难怪有人会说张艺谋在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时将甘肃河西的山涂上了颜色,倘若不是身临其境,真是很难想象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诡异之作就绵延在祁连山脚下,自由自在,旁若无人,不知不觉,已经几百万年。站在丹霞山上,我竟没有了语言,一直重复着那两个简单的汉字:“真美,真美!”
张掖丹霞的美在大气磅礴、连绵不绝,美在丰富多彩又渗透着含蓄中的欢快。层次分明的色彩宛若飞天舞动的飘带,轻盈地镶嵌在山体上面,彷佛轻轻触碰就要脱落。红褐色的山体中间或纵、或竖、或崎岖、或调皮的有色飘带有始无终,一直通向山的那一边,在落日的辉映下栩栩如生,彷佛山顶那一片云彩。河西的天空湛蓝清澈,河西的云彩洁白无瑕,又在落日的映托下面带羞涩,泛起了红霞,丹霞连接着云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一幅巨大的中国画卷,气势磅礴,有声有色。
置身丹霞,恍若梦境,远近高低,眼中看到的都是怡人景色,一种莫名的安静和闲情这时会不请自来。大漠、戈壁,突然连绵的色彩,静谧、自在,眼睛和心灵顿时会豁然开朗,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人工痕迹,站在这些沙砾上,仿佛那些生活的尘埃已经越飘越远,这里只有空荡荡的山、空荡荡的色彩,真实而又干净的空气自由自在,这里只有大自然,虽然朴素却已经美得震撼人心,美得心安理得,美得超然世外。
在丹霞行走,稍不留神就会碰到意外的惊喜。刚刚还是绵延的山脉,转眼就是舞动的丘陵,这边好似琼台楼阁,那里已是壁立千仞,含蓄宛若古代的女子,粗犷俨然马背上的英雄。移步换景,丹霞更是形态各异,像人、像物、像塔、像城,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时段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眼中的丹霞就又呈现出另一番情致,时而憨态可掬,时而活灵活现,时而轻灵柔美,时而阳刚大气,造型千差万别,永恒的是丹霞绝美的色彩。色彩斑斓,层级交错,岩壁悬崖,气势磅礴,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刀山、火海,活灵活现。这里又何止是七彩,简直是上天撒落在人间的惊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神秘而又井然有序。
几百万年以前这里发生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沧海桑田,大地变迁,那是一段自然的传奇,绘就了这里美丽的画卷。几十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我们隐约可知,据说这里曾经是西路红军和马步芳部激战的地点,多少悲壮、多少渴望留在了这里,几千将士血染沙场,那些赤红色的丹霞沙砾上也浸染着西路军将士的鲜血。英雄已逝,长眠在这彩色的大地,英雄的足迹已经踏响了这里动听的音符,这些向往和平、光明、和谐、幸福的音符冉冉升起,久久地回荡在这片闪耀着灵光的大地上,更增添了几许我们对多彩丹霞的崇敬。血与火的土地,宁静的背后是经历的沧桑,美丽是因为隐藏着悲壮。
我拿着相机在丹霞小心翼翼地拍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她突然动人的一幕,又怕一旦失足会踩痛她惊艳中隐藏着的娇嫩,大自然天作之合的作品,我们没有权利随随便便损伤她高贵的容颜。快门的咔嚓声此时也如天籁之音,随着指尖的触动美在其中。目光延伸多远,镜头就能捕获多远,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很多细节也已经被镜头收藏。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已是皓月当空,星星点点朦胧了我们的眼帘。夜色下的丹霞亦如沉睡中的美人,美得婀娜多姿、玲珑细致,又像是屹立在河西走廊的守护神,布下奇阵,巍然不动。蓝色的光照映在丹霞上,蓝色的光下是河西的秘密。夜色中行走,仿佛那些山在注视着你,那些丘陵在移动,那些沙砾在说话,久了,让人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许这是张掖丹霞的别样魅力。
几天后,王斌大哥说是要看一下我拍的丹霞,我很是惭愧。一来那天是欣赏有余,准备不足;二则主要是受光线的制约,我们去太晚了,拍出的照片色调比较灰暗。王斌大哥看后说:“你自己也不太满意吧,要不要我们再上丹霞重拍一次?”我当然是求之不得。
隔日,我们很早就吃过了晚饭,收拾妥当,二上丹霞。有了上一次拜访的经历,这次的拍摄要轻松很多。有充足的时间、干净的空气、温暖的光线、赏心悦目的景色和提前预习的功课,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视角了。站在同一块土地上,面前是同样的景色,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风景,这就是取舍,生活也像是一张照片,好的图片往往在取舍之间。在像飘带一样飞舞的丹霞地带,设置着一道长长的警戒线,告诫游人切莫前行,丹霞地貌土质松软,很容易因为踩踏或者暴雨造成流失,张掖极少雨,但雨水常年冲刷的痕迹还是显而易见。而就在我拍摄的同时,一对男女却大摇大摆跨过了警戒线执着地去拍照片,看得出男的是位职业摄影人,女的穿时尚的衣裙,手里拿着大小不等的几个镜头,他们不辞辛劳东拍西拍,全然不顾他人的指点,也许他们拍到了丹霞更美的景色,或者前面路的尽头只是另一块戈壁,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但不管拍摄的片子如何,践踏的举动已经很可耻,我为丹霞和像丹霞一样的景区遭遇这样的尴尬感到惋惜和悲哀。也是在那时,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样的照片,色彩艳丽的丹霞连接着蓝天和云彩,很远的山头上七八个老外在指指点点,前面褐红色的沙砾上一对男女正在拍照片,丹霞的壮美和生命活动的迹象跃然纸上,我很欣慰能拍到这样的照片。也许那对偏执的男女很难想到,他们不经意的行为却成了我照片的点缀,使一张普通的风景照片一下子活了起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过犹不及,你努力追求的未必是你所需要的,你认真准备的终归会有回报的。在丹霞,我碰到一位画油画的女孩,大学生,据说已经在这里画了20多天,神思专注,一丝不苟,旁边是她的母亲为她撑着遮阳伞。创作就是那么执着,亲情就是那么挚热,“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让大美丹霞记住她们美好的一刻。
三上丹霞是几个月以后,我和朋友开盛同行。河西的冬天是雪色的季节,白雪覆盖的丹霞自有特别之处,银装素裹,那份惊艳若隐若现。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拍摄时搭建的那间“麻子面馆”还孤零零地堆积在丹霞景区为数不多的路边,形同一堆垃圾,让人顿感厌恶,也许几年之后这间“知名”建筑又会成为景区赚钱的工具,可它的丑陋着实让人无法言喻,犹如美丽丹霞的一块伤疤,让人除了感觉好奇之外,别无是处,还是拆了好啊,让丹霞干净一些、纯粹一些,返璞归真。
雪后的丹霞游人不多,我们一行四人是这里全部的行者。我们在雪地上行走,回头看看那些留下的脚印,真实而又亲切。白雪一望无际,丹霞地貌上的那些彩色若梦若醒,山的阴面还是白雪皑皑,山的阳面因为洗礼色彩更加鲜艳,同样的地貌,不同的季节,还是我,却是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张掖丹霞,或者这就是河西大地的性格,开阔、接纳、包容、含蓄、丰富、大气。此行丹霞,我没有拍更多的照片,数十张而已,只是在一座平缓的山头上静坐了很久,什么也不说,仿佛时间凝固,那时风景很美、天空很美、心情很美。
任何风景,任何人,任何的美都是无法复制的,张掖丹霞,不是传说,美在自己,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色彩衷情的大地,一望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