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悲剧与团圆完全割裂开来,以非此即彼的观点分析文学现象带有很大局限性,无助于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魅力的发现和深层意蕴发掘。民间文学主人公牺牲后变为异类的情节结构模式,具有世界普同性,它是人类对历吏的深刻地形象地记忆,反映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与向往。这类情节模式的客观存在说明悲剧精神与团圆结局并非绝对的水火关系,并且二者可共溶于同一叙事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