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教”与“玩”结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高小学中低年级体育教学质量,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与“玩”的合理结合是一个有效方法。它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
  [关键词] 注意力 身体素质 接受能力 个性特点 体育游戏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就拿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看见学校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对体育活动和游戏也很感兴趣。尤其在室外上体育课,不论是对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是对体育场地、器材及周边环境,都会产生好奇,注意力很难集中,给教师的组织教学增加了困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教"与" 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和提高小学中低年级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依据
  1.年龄特点决定了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儿童的特点。处在这个年龄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差,常常会被突发事件吸引。天上飞过的小鸟,校园内的行人,都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从教师身上转移开。往往教师讲解强调多次的内容,转眼就忘掉,甚至眼睛看着你,可脑子却不知在想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而体育游戏,这一具有一定情节,思想内容和竞赛因素的身体活动正是此年龄段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简便易行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身体素质决定了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非等比性的特征。他们骨化尚未完成,骨的硬度小,韧性大,肌肉的耐力差,易疲劳,呼吸弱,频率快,心肌纤维细,弹力纤维小、身体功能不完善。这些都表明在锻炼内容方面,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易过长。憋气、紧张性和静力性的练习不宜多,以有氧代谢练习为主。儿童有强烈的活动愿望,尤其喜爱游戏。教师既要积极组织他们活动,又要控制时间、强度。否则,非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接受能力决定了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此年龄段的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进行小足球项目授课时,可加入“趣味运球比赛、传球接龙、射空门”等游戏,这样把“教”与“玩”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到了所学的动作。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如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加入“老鼠夹、手指数数”等游戏,都能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如在技巧课堂上,可让学生将所学的体操动作随意编排顺序,小组比赛,最后选出班级第一。在障碍跑课堂上,可由学生自己设计本组的障碍,然后比赛。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合理构思。在一堂课的三个教学步骤中(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可以安排相应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游戏融入到教学环节当中,游戏为教学服务。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中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稍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所以能够吸引学生更加投入的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與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小学中低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5(K5)主要在毛囊基质和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的角质细胞里表达。这两个启动子已被广泛应用于毛囊特异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中,为了能将其应用
作为焊装的误差源,冲压件本身的制造偏差对车身焊装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控制汽车覆盖件焊装变形偏差,分析了汽车覆盖件点焊装配过程,运用了以等效应力反映零件偏差,
[摘 要]:鉴于大学英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有必要针对其现实,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策略。因此,必须探寻一套有针对性的适用性强的激励方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挖掘其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激励策略 激励方式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师都在高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后,更是如此。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数则没有提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
为了筛选出理想的PRRSV标记疫苗血清学阴性标记候选物,选取美洲型PRRSV的1株国内变异株——太平株(TP)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TP株Nsp 2中可能存在的B细胞线性表位(B-cel
关键词:对应思想 新课程标准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
报纸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钙碘仿奥硝唑糊剂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分别用氢氧化钙碘仿奥硝唑糊剂和樟脑
将莱克多巴胺(RAC)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羧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RAC-戊二酸酐半醛化合物(RAC-SA);采用混合酸酐法(MA)将RAC-S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
从发病猪场濒死的五指山小猪肝脏、脾脏、小肠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