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流与地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这就决定了物流地理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感悟,从“现实生活”及“实践运用”两个方面入手,就物流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展开了认真的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物流地理;教学方法;现实生活;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44-01
实践表明,不同的地域地理条件往往会拥有截然不同的物流效果。例如,所处的地理位置会影响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又如,特殊的气候环境会影响物流运输的内容;再如,地理區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地物流运输量的大小……鉴于地域地理条件与物流运输之间的密切关系,关于物流地理的研究与探讨必不可少。以下,笔者仅从自身的教学感悟出发,浅就物流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物流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
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根本来源。教师应当正确对待知识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并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学科知识。借助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学生可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笔者在物流地理的教学中就积极贯彻、落实了“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并切实获取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如,“旅游经济地理”这节内容中涉及“旅游物流”这一具体概念。而这一概念又可细分为“狭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与“广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两类。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效果不甚理想,更谈不上明确旅游物流概念的狭义与广义之分了。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已有或者接触到的旅游经验对“狭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与“广义的旅游物流概念”进行了形象化的阐述。具体如下:我们外出旅游时通常都会随身携带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等;还会在旅游区域购买当地的一些特色商品。对生活用品、所购商品等实实在在有形物质的流动就是狭义上的旅游物流概念。此外,在外出旅游时,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当地工作人员对我们所携带的物品进行搬运、保管,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信息介绍、包装、安排邮递等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因此,只要涉及旅游过程中的有形物质、无形物质的流动便是广义上的旅游物流概念。
这样一来,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讲解,不但使学生认识到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大大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更是帮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切实加深了对“狭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与“广义的旅游物流概念”这两个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物流地理教学要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较于普通院校来讲,职业院校具有较强的职业培训特征,其主要目的也侧重于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技能。物流地理学科同样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物流地理相关知识,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任务,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可产生积极的帮助。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有意识地向学生布置符合其主观实际认知水平的实践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了“不同货物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这一相关内容之后,笔者就向学生设置了如下一项实践练习作业:
衣服:纸箱包装,体积为60 cm×43 cm×46 cm,每箱毛重10 kg,共25箱,需要在三天内运达北京。
红酒:纸箱包装,体积为45 cm×35 cm×40 cm,每箱毛重7.5 kg,共600箱,需要在三天内运达上海。
荔枝:纸箱包装,体积为10 cm×10 cm×5 cm,每箱毛重5 kg,共2箱,需要在一天内运达天津。
汽车零件:纸箱包装,体积为35 cm×45 cm×40 cm,每箱毛重30 kg,共计30吨,需要在一个月内运达鹿特丹。
假如你是广州某物流公司的一名物流配送业务员,你会为上述商品选择哪一物流运输方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一实践作业与学生的课堂所学密切相连,但同时又远远超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范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及时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理论内容,同时,还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假设我是物流配送员,我会根据哪些因素判断具体货物的运输方式?”而这一角色的转变,很显然为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并真正推动自身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物流地理学科包含有丰富的数学、地理、物流、经济等学科知识,因此,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地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一股脑儿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与途径,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之中。这既是优化物流地理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夯实技能,进而实现更好地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杨德刚.物流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
[2]黄勇奇,鲍宏礼,邓高燕.基于地理本体的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生态经济,2010(7).
[关 键 词] 物流地理;教学方法;现实生活;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44-01
实践表明,不同的地域地理条件往往会拥有截然不同的物流效果。例如,所处的地理位置会影响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又如,特殊的气候环境会影响物流运输的内容;再如,地理區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地物流运输量的大小……鉴于地域地理条件与物流运输之间的密切关系,关于物流地理的研究与探讨必不可少。以下,笔者仅从自身的教学感悟出发,浅就物流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物流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
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根本来源。教师应当正确对待知识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并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学科知识。借助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学生可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笔者在物流地理的教学中就积极贯彻、落实了“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并切实获取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如,“旅游经济地理”这节内容中涉及“旅游物流”这一具体概念。而这一概念又可细分为“狭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与“广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两类。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效果不甚理想,更谈不上明确旅游物流概念的狭义与广义之分了。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已有或者接触到的旅游经验对“狭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与“广义的旅游物流概念”进行了形象化的阐述。具体如下:我们外出旅游时通常都会随身携带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等;还会在旅游区域购买当地的一些特色商品。对生活用品、所购商品等实实在在有形物质的流动就是狭义上的旅游物流概念。此外,在外出旅游时,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当地工作人员对我们所携带的物品进行搬运、保管,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信息介绍、包装、安排邮递等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因此,只要涉及旅游过程中的有形物质、无形物质的流动便是广义上的旅游物流概念。
这样一来,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讲解,不但使学生认识到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大大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更是帮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切实加深了对“狭义的旅游物流概念”与“广义的旅游物流概念”这两个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物流地理教学要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较于普通院校来讲,职业院校具有较强的职业培训特征,其主要目的也侧重于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技能。物流地理学科同样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物流地理相关知识,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任务,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可产生积极的帮助。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有意识地向学生布置符合其主观实际认知水平的实践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了“不同货物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这一相关内容之后,笔者就向学生设置了如下一项实践练习作业:
衣服:纸箱包装,体积为60 cm×43 cm×46 cm,每箱毛重10 kg,共25箱,需要在三天内运达北京。
红酒:纸箱包装,体积为45 cm×35 cm×40 cm,每箱毛重7.5 kg,共600箱,需要在三天内运达上海。
荔枝:纸箱包装,体积为10 cm×10 cm×5 cm,每箱毛重5 kg,共2箱,需要在一天内运达天津。
汽车零件:纸箱包装,体积为35 cm×45 cm×40 cm,每箱毛重30 kg,共计30吨,需要在一个月内运达鹿特丹。
假如你是广州某物流公司的一名物流配送业务员,你会为上述商品选择哪一物流运输方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一实践作业与学生的课堂所学密切相连,但同时又远远超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范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及时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理论内容,同时,还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假设我是物流配送员,我会根据哪些因素判断具体货物的运输方式?”而这一角色的转变,很显然为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并真正推动自身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物流地理学科包含有丰富的数学、地理、物流、经济等学科知识,因此,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地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一股脑儿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与途径,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之中。这既是优化物流地理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夯实技能,进而实现更好地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杨德刚.物流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
[2]黄勇奇,鲍宏礼,邓高燕.基于地理本体的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生态经济,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