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选择 告别恐惧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买 iphone 6还是 6 plus?”
  27岁的小郑是某广告公司的职员,最近苦于思考这个问题,各种问同事朋友、到网上各种查资料,觉得大屏看着更爽,但小屏更好操作,然后纠结于各种型号的容量和颜色之间。半个月以来,虽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他全部精力都扑在了这个问题上,还是迟迟没能够作出决定。
  另外,有人对于两件同款衬衫具体该选哪个颜色、晚饭到底吃哪家这类小事儿面前也会迟疑,磨磨蹭蹭选了半天,还是会后悔怎么没选另一个。
  
  一个需要纠正的认知
  
  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很多像这样有“选择恐惧症”的朋友。这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没有认清这样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不完全是选择恐惧给生活带来了问题,而更像是生活先有了问题,才有了选择恐惧。
  当人们无处可去的时候,总要给自己找一个交代。譬如一个迷路的人站在岔路口:“这几个方向,我走哪一个更好?”我们当然只能问他:“你要去哪?”而他的回答是:“我怎么知道,我迷路了!”——他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但是除非你陪着他一点点地原路返回,或许可以发现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如果只是站在这个岔路口,试图就地找到正确的出口,永远是无解的。
  
  选择恐惧者的共性
  
  选择恐惧的人找答案,就是这样一件无解的事。我接触过最多的就是一些大学生,他们都很聪明,所以选择背后的逻辑,他们一想都很清楚。于是想通过讲道理帮助他们克服这种迷惘,根本没用。在我的经验中,大部分选择恐惧的人纠结痛苦一段时间之后,都足以产生如下认识:
  1.我明白,让我纠结不定的每个选项,都是利弊参半的,都不完美;
  2.这就意味着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选择,也就没有所谓的坏选择,选哪个都不会死,我明白;
  3.我还明白,现在我选不出哪个更好,再让我纠结一个月,我照样选不出哪个更好;
  4.我明白,真的,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沉思、权衡和比较,我需要勇气、决断、自我担当。
  ——基本上,针对选择恐惧,能讲的道理也超不出这个范围了。但认识到这些又怎么样呢?
  5.可是最糟糕的是我还是没法做出选择!
  
  一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若干年前,A和B是某中学的两个同班同学,其中B是选择恐惧症患者。A很想帮助B,但是当B对A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A却无力反驳。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选择无障碍”的A如是说:
  我本身对于做选择是比较干净利落的,这从我小时候考试当中就能看出来。每次遇到两个看上去都有可能正确的选项,我的第一反应从来都是在心里快速盘算:“如果我多想一想,能想出来吗”,一旦得到“想了也是白想”这个结论,我会当机立断地随意蒙一个选项,然后立刻把注意力转到下一道题。这是壮士断腕的策略。几乎每次考试,我都第一个交卷。
  当时我有一个朋友(B)很羡慕我的效率。他每次都会在这种模糊不定的选项上耗费过多的时间。放到今天,他大概就是“选择恐惧症”患者,但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名词。为了帮他提升做题速度,我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这个道理很容易讲,对吧?可是他用一句话,轻轻把我顶了回来:
  “废话,你错得起,我错得起吗。”
  ——我竟无言以对。
  现在回头去看,他那句话揭示了一个冰冷的真相:我之所以那么果决,并不是因为我的“决断力”有多好,而仅仅是因为我成绩好。我心里有把握,知道其它题我答得不错。所以就算错个把两个选择题,也无关大局。就算不是第一,也能排进前五。这样,我就不需要靠一两道题的正误来为我的整体成绩负责。
  如果他在其它题目上没有遇到问题,要让他放弃这一两道题也会轻松很多。
  但是当时我还只是似懂非懂,我试图跟他辩论:“可是你反正也不知道怎么选才是对的啊,你纠结半天也没有任何价值啊,你费半天劲选的答案跟随机选一个没有本质区别啊……”
  
  心理解析:
  其实,A说的很对,无法反驳。但是A并没有理解B。
  问题跟这一两道题的选择关系不大。问题在于这一两道题之外。
  说回到生活中的选择恐惧。我们有一个幻想:
  仿佛这个选择对我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重要到足以掩蔽其它一切不满足。
  幻想的功能,永远是为了掩蔽现实中的不满足。就好像例子中的B,在一两道题上反复较劲,用以逃避他因为学习成绩而产生的挫败和无助。
  回头看我们曾经为某个选择百转千回的关口,假如隔得足够久远,看得足够清晰,我们总可以发现在那个时间点,生活中确有一些具体且巨大的缺失存在。我们很难用更直接的方式处理这些缺失,甚至不敢直面那种痛苦,譬如前面说的迷路之人,在岔路口反复绕圈,是在幻想其中可以有一条路,径直将他带向目的地。
  但他怎么可能知道是那一条路呢?于是只好止步不前,卡在路口。而更深层次的动力,在于他可以借着这种迷惘,忘掉自己早就已经迷路的事实。“我还好,我的未来也还好,只是在这个路口遇到一点问题。”生活中除此之外仿佛再没有其它大事。这种令人疲倦的徘徊往复,对他来说反倒成了一次特别的喘息。
  一个成绩优秀的大学生,选不定毕业后的去向,他反复跟人讨论,怎样才有更光明的前途?他意识不到内心深处对于毕业的恐惧:“我一直用来维持自信的东西将会一钱不值,我会被扔到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无法再保持高高在上的形象,我也会面临很多的挫折,说不定我会一蹶不振……”不行!他不要接受这部分痛苦,所以他的想法就是:一切问题都是我不知道该出国还是工作。
  另一个大学生则在辗转反侧该换苹果6还是6plus,他已经纠结了好几天:“小屏有小屏的好,大屏有大屏的好……”而他本该用这几天写论文,本该品味写不好论文时的挫败和焦虑。
  一个女人在购物的时候陷入纠结,不知道该买黄色的长裙还是蓝色的短裙更美,她试试这件,摸摸那条,花了一个钟头也拿不定主意。她的幻想也许是,选对一条裙子,她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一些。自己也许会因此大受欢迎,男人赞美,女人嫉妒,她就不用再去面对自己缺爱的事实。
  另一个女人在相亲时挑选不定:这个家世很好,但跟我没有共同语言;那个很有趣,但没有房子也没有车;第三个什么都有,但婆婆好像很难相处,选哪个选哪个!……她知道经营一段感情很难,也许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她幻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绕开所有的难关。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例子中:
  B:“废话,你错得起,我错得起吗。”
  A:“你为什么错不起?”
  B:“因为我成绩不好啊!”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句对症下药的话,虽然说出来未免太残忍:
  ——你以为你光是那道题选对了,就能好吗?
  现在,你知道自己该从哪里着手了。
其他文献
期刊
若是在百度里以“剩女 心理”为关键词搜索一下,会浩浩荡荡地出现一大堆所谓的专家分析,煞有介事地分析剩女产生之原因背景,猜测其受过的情感创伤,或者教导剩女如何调整心态速速摆脱单身行列,惋惜痛恨同情着急之前溢于言表,仿佛大龄女青年急需拯救,“剩女”群体乃社会病症一般。  对于此等来路不明的“专家言论”,其观点的狭隘和以偏概全让人哑然失笑,鲜有真知灼见,我想真正的心理学家想必不会提出这么幼稚的观点。但是
我国企业会计的发展不断向前进步,不论是会计制度,还是会计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都在不断提高,随着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视,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制订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生涯教育;职业性格;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36-05  【活动背景】  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紧迫任务,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这也使学生面临着选科选考等方面的难题,这就要求学生尽早了解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基于此,本课设计成两课时,将“心理味”浓厚的团辅课和
南京中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南京市首批股份制改制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家以“客运交通”和“能源”为主业的综合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分析和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口腔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