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肝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根据其表现特征,采用校正后的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
【机 构】
: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CT室,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CT室 江苏扬州225001,江苏扬州225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肝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根据其表现特征,采用校正后的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后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出肝转移瘤的4种灌注图像。结果富血供转移瘤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呈速升速降型或速升缓降型,肝动脉灌注量(HAP)明显增加,门静脉灌注量(PVP)明显减低,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呈明显HAP、PVP倒置倾向,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门静脉灌注指数(PPI)明显降低。在HAP图像上,癌灶呈明显高灌注,周围肝实质呈低灌注;在PVP图像上,癌灶呈明显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高灌注;在HPI、PPI图像上的表现分别类似HAP、PVP。乏血供转移瘤的TDC呈缓慢上升型,其基线、上升斜率及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其全肝总灌注量(TLP)、PVP和PPI均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HPI略高于周围肝实质。在HAP图像上,癌灶呈不均匀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相对较高灌注;在PVP图像上,癌灶仍呈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不均匀高灌注,病灶轮廓更清晰;在HPI和PPI图像上的表现分别与HAP、PVP类似。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获得良好显示解剖细节及灌注定量信息的影像学资料,准确地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正>日前,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高速3D内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影像系统,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其图像分辨率约为12mm,扫描速度为
中职学校的传统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且不讲究方法,因此进行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怎样找到一种适合本校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成为很多中职学校英语教师面临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使学生同时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并采取口试、笔试以及实验操作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与学生座谈、
<正>近期有几家商混站反映我公司的P·O42.5强度等级水泥外加剂相容性较前期变差的情况,质量管理部门立即召集化验室及相关的工艺人员分析讨论,外部调研取样,内部现场分析查
设计大豆与玉米3种行比的间作,在红壤田间条件下研究大豆根系性状、氮、磷养分吸收特点和叶绿素值的变化,为探索玉米/大豆科学、合理间作促进氮磷等养分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提
2011年之后,我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增长状态,GDP增速换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需求侧管理作用减弱,因此,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宏观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就是通过对学生整体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定,并以此来指导和督促高等职业教育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结合学校实际,以抓好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为基础,以“五衔接、全渗透”思想为指导,对护理“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
从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临床带教、实验能力培养3方面,探讨中医肿瘤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以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推动中医肿瘤学向前发展。
为了评估土荆芥入侵可能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量土荆芥残渣(1.25、2.50、5.00、10.00 g/kg)对在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重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