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医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有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0首,涉及中药32味,其中用药频次≥10的中药有15味,其中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蜈蚣.药物分类中,补虚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43.48%;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四气分布中,温性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1.18%;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分布中,甘味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9.72
【机 构】
: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肿瘤科,辽宁大连 116100;大连市中医医院内科,辽宁大连 116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医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有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0首,涉及中药32味,其中用药频次≥10的中药有15味,其中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蜈蚣.药物分类中,补虚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43.48%;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四气分布中,温性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1.18%;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分布中,甘味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9.72%;其次为苦味药、辛味药等.归经分布中,前5位分别为脾、胃、肝、肾、肺经,共占全部药物归经的78.20%.将支持度个数设为10,得到使用频数≥15的药物组合62组,排名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白术-山药、白术-茯苓、山药-茯苓、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白术.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26个,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5个,同时得出“丹参、白芍、薏苡仁、半边莲、砂仁、半夏”“党参、蒲公英、白芍、炮姜”“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黄连、半夏”“蜈蚣、白芍、薏苡仁、黄芪”“丹参、五味子、黄芩、地榆、淫羊藿”等5个新方组合.结论 石志超教授临床治疗结肠癌恪守扶正祛邪之大原则,善于从络病角度采用补益脾胃而温养肠络、化瘀散结而祛邪通络之中药,同时尤为重视清热解毒药和虫类药的灵活应用,以增强全方祛邪之功.
其他文献
介绍史载祥教授运用大青龙汤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CRS)的经验.对于外感之后,使心力衰竭急性加重造成的Ⅰ型CRS,在外感余邪未能祛除的情况下,由于病人同时存在“外邪不解,腠理闭塞”“三焦失调,水饮泛滥”的病机关键,可以通过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利尿消肿的方法来治疗该病.
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脾肾阳虚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而益火补土法是以“以心为本,五脏相关”为理论依据,建立基于脾肾二脏作用于心的独特治法.从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益火补土法的理论源流、近现代对其的认识及该法在临床的运用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现代医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技术(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碘克沙醇(320 mgI/mL),管电压80 kV;对照组使用碘普罗胺(370 mgI/mL),管电压120 kV,余扫描条件相同.记录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左心房及肺静脉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结果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右心保护性通气策略.ARDS可导致肺血管功能紊乱、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即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有创通气为治疗中度、重度ARDS的重要手段,然而其正压通气可使右心室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床旁超声心动图在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使ACP在ARDS病人的发生得到快速监测,可精确指导治疗方向.降低肺的应力(限制平台压和驱动压)、改善高碳酸血症、提高氧合成为右心保护通气目标.俯卧位通气的实施可起到肺和右心的双重保护作用,提高ARDS病人的存活率,是值得倡导的一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