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海阳市体育发展办公室 265100)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05-02
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为了实现理念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我们曾采取各种形式的课例打磨活动,但课例打磨更多的是打造一节课的精彩,很难从根本上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所以,从问题入手,以课堂观察的手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诊断,是进行课堂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选择要观察和研究的问题
虽说是研究课堂的"和谐",但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大"、有着丰富内涵的问题,因此,只有从中选取一些有价值的小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才能使课堂观察更具有针对性。怎样找到这些小的问题呢?
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从理论上了解影响课堂和谐的因素。我们就在查阅的过程中发现影响课堂和谐的因素的确有很多,如教学环节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关系的和谐、教学环境的和谐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要观察任何一个因素,问题仍然都太大,那影响教学环节、师生关系、教与学关系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所以第二步,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继续寻找这些影响课堂和谐的"小"因素。在课堂中,我们就发现了更多影响课堂和谐的"小"因素,找到这些因素之后,我们通过分析提炼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小问题:
1.课堂中教师怎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如何实现教学环节之间衔接的和谐?
3.课堂中如何实现关注全体与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
4.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5.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6.怎样的问题更能激发起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开发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
确定了研究的小问题后,就需要我们制定课堂观察工具,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走进课堂观察。也就是说,观察工具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课堂研究的成果,在研制观察工具的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
1.细化分解:制定一份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的目的是要解决研究的小问题,那就必须从问题入手,来确定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以比如说,要解决"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一问题,观察的主要内容就是目前"课堂上学生思考及练习时间"到底有多少,要记录这一内容,我们考虑了很多问题:如是不是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呢?如何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从表中记录信息得出观察结论?等等,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设计观察的要点:一是要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二是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类型判定,如果是探究型的问题,就需要记录老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三是要记录学生学习的效果,如表:
说明:问题类型:A 探究型 B 引导型 C 其它(了解型 运用型 评析型 提示型)
学习效果:A 理解 B 模糊 C 不理解
从这份表中,我们通过比较分析记录的自主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这些数据,就可能看出该课堂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从而得出教与学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的结论。
2.课堂试验:课堂观察工具制定好了,但它是否便于操作?能否反映出要研究的问题实质?能否通过记录得出科学的结论?还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多方征求意见,不断论证修改完善,以求取得最佳观察效果。如下面是"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观察点刚开始设计时的表样:
观察点: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小问题: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说明:
教师行为:A鼓掌 B竖大拇指 C轻拍学生肩部 D握手 E点头 F抚摸 G其它
教师表情:A赞许 B鼓励 C关注 D期待 E其它
使用上表进行课堂观察时,记录起来很不方便,一是选项太多难以记住;二是只能记录与表中有关的行为与表情,教师在课堂中还有很多其它的行为,不能有效记录;再就是回头整理报告时,因没有记录教师课堂中具体的行为,很难与当时的教学情境结合起来,只有空洞的数字和符号,没有说服力,鉴于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修改:
说明:
教师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辅助评价的,动作上如竖大拇指、鼓掌、拍学生肩、握手、点头、抚摸、表情上如皱眉头、赞许、期待等;B辅助讲解的,动作上如根据讲课内容做出的手势等;C其它,主要指对教学没有辅助或起反作用的动作或表情。
使用这个观察表时,既可操作,又能较全面真实地反应教师课堂中的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使用培训:进行课堂观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观课者进行观课培训,主要包括:课前的说课、观课工具的使用培训及观课报告撰写的培训等方面。观课工具的使用培训,主要是要让观课教师了解表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明确记录的内容、观课的方法和观课的分工要求等等,如"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观察表:
说明:1."语言类型"用A\B标记(评价语言A、启发语言B)。2."语言功能":教师的语言表述属于"激发情感、发展思维、消极回应"中的哪种,下面打"√"。3."声音":语调(高\中\低)语速(快\中\慢)语气(亲切\严厉\生硬)。
这份表中,我们对观课老师培训时,就尤其要说明课堂上哪种类型的语言要记录?如何判断它的功能?如何描述学生的状态?课堂中在哪个位置观课比较好?等等,这些培训到位了,课堂上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致于手忙脚乱。
三、进行严谨的课堂观察及课后诊断
课堂观察需要老师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走入课堂,从课堂中广泛搜集真实的教学现象和数据,然后用这此事实和数据来分析课堂。课后诊断,更讲求技术性,绝不是简单地用以往的方式说说课的好坏,怎么改进就可以了,如老师们听了一位李老师《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观察点后某位老师写的的观课报告: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组老师分"初读、议读、拓展读"几个环节对老师的课堂语言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记录了课堂上李老师的评价性语言14处,激发情感的占65%,发展思维的占28%,消极回应7%,可见李老师的评价语言是及时的,评价中多用的是激励性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思维将思考引向深入,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从学生的状态和反应就能看出来,比如:一位女生朗读声音小,李老师给予评价:"你太温柔了,你的惊讶老师没有听出来,你再试一次。"这位女生再次读抑扬顿挫很到位,李老师及时评价:"看,比刚才进步了许多!"在这样的激励评价中,让这些内向胆怯的学生获得自信和勇气,同时也感染调动了其余学生的积极性。
……
这正印证了"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总的来说,这节课上,老师语言饱含深情,由此感染了学生。
这里面就从数据和教学现象两方面结合有理有据地分析了整个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最终做出了定性评价。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课堂研究方法,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为"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研究再添一份力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05-02
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为了实现理念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我们曾采取各种形式的课例打磨活动,但课例打磨更多的是打造一节课的精彩,很难从根本上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所以,从问题入手,以课堂观察的手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诊断,是进行课堂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选择要观察和研究的问题
虽说是研究课堂的"和谐",但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大"、有着丰富内涵的问题,因此,只有从中选取一些有价值的小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才能使课堂观察更具有针对性。怎样找到这些小的问题呢?
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从理论上了解影响课堂和谐的因素。我们就在查阅的过程中发现影响课堂和谐的因素的确有很多,如教学环节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关系的和谐、教学环境的和谐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要观察任何一个因素,问题仍然都太大,那影响教学环节、师生关系、教与学关系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所以第二步,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继续寻找这些影响课堂和谐的"小"因素。在课堂中,我们就发现了更多影响课堂和谐的"小"因素,找到这些因素之后,我们通过分析提炼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小问题:
1.课堂中教师怎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如何实现教学环节之间衔接的和谐?
3.课堂中如何实现关注全体与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
4.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5.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6.怎样的问题更能激发起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开发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
确定了研究的小问题后,就需要我们制定课堂观察工具,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走进课堂观察。也就是说,观察工具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课堂研究的成果,在研制观察工具的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
1.细化分解:制定一份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的目的是要解决研究的小问题,那就必须从问题入手,来确定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以比如说,要解决"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一问题,观察的主要内容就是目前"课堂上学生思考及练习时间"到底有多少,要记录这一内容,我们考虑了很多问题:如是不是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呢?如何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从表中记录信息得出观察结论?等等,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设计观察的要点:一是要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二是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类型判定,如果是探究型的问题,就需要记录老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三是要记录学生学习的效果,如表:
说明:问题类型:A 探究型 B 引导型 C 其它(了解型 运用型 评析型 提示型)
学习效果:A 理解 B 模糊 C 不理解
从这份表中,我们通过比较分析记录的自主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这些数据,就可能看出该课堂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从而得出教与学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的结论。
2.课堂试验:课堂观察工具制定好了,但它是否便于操作?能否反映出要研究的问题实质?能否通过记录得出科学的结论?还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多方征求意见,不断论证修改完善,以求取得最佳观察效果。如下面是"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观察点刚开始设计时的表样:
观察点: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小问题: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说明:
教师行为:A鼓掌 B竖大拇指 C轻拍学生肩部 D握手 E点头 F抚摸 G其它
教师表情:A赞许 B鼓励 C关注 D期待 E其它
使用上表进行课堂观察时,记录起来很不方便,一是选项太多难以记住;二是只能记录与表中有关的行为与表情,教师在课堂中还有很多其它的行为,不能有效记录;再就是回头整理报告时,因没有记录教师课堂中具体的行为,很难与当时的教学情境结合起来,只有空洞的数字和符号,没有说服力,鉴于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修改:
说明:
教师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辅助评价的,动作上如竖大拇指、鼓掌、拍学生肩、握手、点头、抚摸、表情上如皱眉头、赞许、期待等;B辅助讲解的,动作上如根据讲课内容做出的手势等;C其它,主要指对教学没有辅助或起反作用的动作或表情。
使用这个观察表时,既可操作,又能较全面真实地反应教师课堂中的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使用培训:进行课堂观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观课者进行观课培训,主要包括:课前的说课、观课工具的使用培训及观课报告撰写的培训等方面。观课工具的使用培训,主要是要让观课教师了解表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明确记录的内容、观课的方法和观课的分工要求等等,如"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观察表:
说明:1."语言类型"用A\B标记(评价语言A、启发语言B)。2."语言功能":教师的语言表述属于"激发情感、发展思维、消极回应"中的哪种,下面打"√"。3."声音":语调(高\中\低)语速(快\中\慢)语气(亲切\严厉\生硬)。
这份表中,我们对观课老师培训时,就尤其要说明课堂上哪种类型的语言要记录?如何判断它的功能?如何描述学生的状态?课堂中在哪个位置观课比较好?等等,这些培训到位了,课堂上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致于手忙脚乱。
三、进行严谨的课堂观察及课后诊断
课堂观察需要老师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走入课堂,从课堂中广泛搜集真实的教学现象和数据,然后用这此事实和数据来分析课堂。课后诊断,更讲求技术性,绝不是简单地用以往的方式说说课的好坏,怎么改进就可以了,如老师们听了一位李老师《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观察点后某位老师写的的观课报告: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组老师分"初读、议读、拓展读"几个环节对老师的课堂语言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记录了课堂上李老师的评价性语言14处,激发情感的占65%,发展思维的占28%,消极回应7%,可见李老师的评价语言是及时的,评价中多用的是激励性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思维将思考引向深入,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从学生的状态和反应就能看出来,比如:一位女生朗读声音小,李老师给予评价:"你太温柔了,你的惊讶老师没有听出来,你再试一次。"这位女生再次读抑扬顿挫很到位,李老师及时评价:"看,比刚才进步了许多!"在这样的激励评价中,让这些内向胆怯的学生获得自信和勇气,同时也感染调动了其余学生的积极性。
……
这正印证了"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总的来说,这节课上,老师语言饱含深情,由此感染了学生。
这里面就从数据和教学现象两方面结合有理有据地分析了整个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最终做出了定性评价。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课堂研究方法,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为"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研究再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