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气与韵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范畴,同时也在古筝艺术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把控好气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动力,以及演奏过程中韵的所在之处,将气与韵做到有机结合,气中有韵,韵中有气,才能更好地将古筝艺术表现出来。对于古筝艺术的表演,气赋予了艺术生命,而韵则表现的是一种“传神之韵”,二者在古筝的表演中都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是整个表演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古筝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气与韵,且做到二者统一,希望能为古筝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进一步促进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气与韵 古筝表演 艺术表现
一、气与韵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只有将气与韵做到准确把握和有机结合,才能将古筝的艺术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人们的情感体验,因此,学会把握气与韵是非常重要的。
二、古筝演奏艺术中气的表现
(一)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音调
古筝的演奏是一种思维和肢体的结合过程,演奏者只有很好地协调思维和肢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控气息。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音调所表现出来的跌宕起伏和演奏者所表現的气之间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可以说,气是古筝演奏艺术中的灵魂,它是一种生命的体现,它能为音乐增添更多的气势,使音乐的表演更具生命力、更具灵魂。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气息不仅依赖于表演者的表演经验和直觉,主要还和表演者的音乐素养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有关。
(二)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调气
所谓的气也是气韵的一方面,它是个体生命呼吸的源头,同时也是音乐演奏的生命源泉。在古筝的表演过程中,对呼吸的要求非常严格,所谓的呼吸指的是古筝演奏的连贯性、停顿性、节奏性等。每一个乐思都是一个小小的呼吸,每一个乐句构成一个大的呼吸。无数个呼吸加在一起,从而赋予了古筝演奏新的生命。演奏过程中呼吸的连贯性、停顿等都会对音乐的表演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需要借助全身的力气来调节气息,从而形成较强的爆发力,最终将这股力量通过手臂和手指的方式呈现在表演过程中,演奏中音量的大小和弹奏的力度,主要由气息决定。在演奏时不同的音色是需要调节不同的呼吸节奏的,如震慑力较强、气势磅礴的音乐需要较快的演奏方式,这也对呼吸的调节有更高的要求。对一些柔美或是节奏较为缓慢的音乐,则需要较慢的手臂动作和缓慢的呼吸共同配合。也就是说,呼吸的调节要根据音乐演奏的节奏来做调整,在一些表演强度较高的演奏过程中,对呼吸的调节、情绪的表达、全身肢体语言的控制等要求都相当高,最终都需要通过手臂将这些力量爆发出来。气息调动适当则对情感的表达有增强作用,音乐更具表现力和凝聚力。在强度适中的音乐演奏过程中,相对高强度表演而言,呼吸的强度相对来说会弱一些,发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肩膀和腰部。对这种类型的音乐演奏,需要均匀、流畅的呼吸配合,主要通过肩膀和腰部将力量转移到手指或是手腕。随着气息的节奏进行乐器演奏,手指和呼吸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发出美妙动听的古筝之音。同样,对节奏较慢的演奏方式则需要配合缓慢的呼吸,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屏住呼吸,特别是在演奏的尾音部分。演奏者要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调整呼吸,要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演奏者和音乐之间要做到完美的融合,才能将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将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除了乐谱本身所具有的节奏外,表演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奏都会对古筝的呼吸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有生命的“呼吸”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
(三)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贯气
贯通音乐演奏中的气息,也就是贯气,是气的另一层内涵,是相对调气而言更高级的一种呼吸方式。气贯穿在每一个音节中,由于气的连接作用才能将音乐中的每一个小呼吸贯穿,连接成跌宕起伏的大呼吸。对一首完整的古筝乐曲而言,气应该贯穿全曲,这样才能使之拥有生命的力量,如果没有气就无法形成连绵起伏的音乐。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达到“贯通”的境界,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把控每一首乐曲所要具备的正确呼吸方式,充分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乐曲呼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要做好贯气的第一步。二是培养结构意识。古筝具有较强的线条美,因此,对古筝的演奏需要连绵不绝的呼吸,而这更离不开气。只有通过气才能将每一个音符音节连接在一起,为音乐塑造更好的框架,从而赋予它更深的层次感。三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跳出演奏技巧思维,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气上,从而提高音乐的节奏感以及流畅度。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气不仅被作为万物之源,更被视为一种心境状态。所谓的心境状态是在保持心无他物、心静如水的情况下,保持正确的呼吸,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呼吸的状态,由浅到深,由深到浅,循环往复,不骄不躁,达到忘我的表演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将古筝乐曲的演奏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中的每一个音都具有它独有的特点、独特的情感,或激昂、或轻快、或高亢,而对这些情感的表达,都需要借助不同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达到“心手合一”的演奏境界。
三、古筝表演艺术中的韵
(一)波形曲线以韵补声的音迹
中国美学,讲究的是和谐统一。情中有韵、气中有韵、意中有韵,方能韵味无穷,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审美的范畴,进而彰显韵在中国艺术中的崇高地位。韵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没有了韵也就谈不上艺术,也就像陆时雍所表达的那样,艺术随着韵生而生,因为有韵而彰显了艺术的风雅脱俗。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呈现出的演奏技巧和乐器本身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古筝呈现出来的音乐,不会随着演奏的结束而消失,而是常常用左手技巧将余音部分做特别修饰,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呈现出曲线式的“韵”从而使演奏更具生命韵味。
(二)古筝表演中的韵律美
在进行古筝演奏的过程中,肢体语言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左手恰到好处的表演是体现古筝韵律美的灵魂所在。韵和声音之间的相辅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是否能很好地应用左手技巧进行演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艺术水平的高低。要通过乐器的具体风格来把控表演的韵味。不同的韵味其表现手法有很大的差异,如颤音,在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时,其振幅小而匀;当演奏较为悲伤的旋律时,其振幅应密而紧;倘若是悲愤的内容时,则应是大而快的振幅。对于现代古筝乐器的表演,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满足作品的需要,更是离不开颤音手法的使用,该手法的使用进一步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要不断追寻韵味所在,在视觉和听觉上不断寻找美感。 四、气与韵的结合与统一
只有将气息与韵两者做到结合统一,才能使古筝演奏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气息与韵的有机结合是古筝演奏艺术最高境界的表现。在我国的古筝乐曲中并不缺乏韵味十足、情感丰富的乐曲,演奏者要想更好地将这些乐曲呈现给受众,就需要准确把握这些音乐作品具有的历史背景、所包含的情感、所要呈现的演奏风格、需要借鉴的演奏技巧等,才能呈现出“神韵统一”的音乐作品。对古筝作品不单单是一个演奏过程,而更应该赋予真实情感,应该赋予它生命力量,将最好的音乐呈现给听众。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投入自身的情感加以创作,做到自我气息和古筝乐曲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其实气与韵无论是从表现形式还是内涵来看,二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气贯穿在乐曲的整个演奏过程中,韵则只是体现在某些细节之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彼此之间是分不开的,只有将二者做到完美的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才能将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不同的思维模式条件下,人们的情感也会存在很大的变化,從而使得人的气息活动和肌肉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人的主观情感和意识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气息和肌肉的状态,这也会使得人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音乐的独特之处还和其所具备的节奏节拍等相关,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控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把控古筝乐曲的节奏感。
古筝的韵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一些细节部分,俗话说,“细节最为打动人心”,因此,把控好古筝的韵,可进一步增强演奏的效果。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气息贯穿了整个演奏环节,它是对古筝音乐整体性的表达,是演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属于音乐思维范畴,是具有生命力的。而对于韵而言,它是细节性的表达,是局部的、具体的,是属于具体性的音乐思维范畴。通过将气和韵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整体的、完美的音乐。气不仅仅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所在。古筝的生命始于气,终于韵。在古筝演奏过程中,要精准把控气息的使用,以韵味作为辅助,将两者做到高度统一,相辅相成,从而使古筝的演奏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结语
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只有做到气与韵的结合与统一,不断提高古筝演奏的音乐境界,才能更好地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赋予音乐艺术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南.试谈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J].艺术评鉴,2019(23):58-60.
[2]杨碧琛.谈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J].北方音乐,2017,37(23):46-47.
[3]郑婉依.“气”与“韵”在古筝演奏艺术当中的表现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06):42.
[4]田冰洁.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J].艺术科技,2016,29(07):186.
(作者简介:朱丹,女,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关键词:气与韵 古筝表演 艺术表现
一、气与韵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只有将气与韵做到准确把握和有机结合,才能将古筝的艺术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人们的情感体验,因此,学会把握气与韵是非常重要的。
二、古筝演奏艺术中气的表现
(一)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音调
古筝的演奏是一种思维和肢体的结合过程,演奏者只有很好地协调思维和肢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控气息。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音调所表现出来的跌宕起伏和演奏者所表現的气之间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可以说,气是古筝演奏艺术中的灵魂,它是一种生命的体现,它能为音乐增添更多的气势,使音乐的表演更具生命力、更具灵魂。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气息不仅依赖于表演者的表演经验和直觉,主要还和表演者的音乐素养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有关。
(二)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调气
所谓的气也是气韵的一方面,它是个体生命呼吸的源头,同时也是音乐演奏的生命源泉。在古筝的表演过程中,对呼吸的要求非常严格,所谓的呼吸指的是古筝演奏的连贯性、停顿性、节奏性等。每一个乐思都是一个小小的呼吸,每一个乐句构成一个大的呼吸。无数个呼吸加在一起,从而赋予了古筝演奏新的生命。演奏过程中呼吸的连贯性、停顿等都会对音乐的表演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需要借助全身的力气来调节气息,从而形成较强的爆发力,最终将这股力量通过手臂和手指的方式呈现在表演过程中,演奏中音量的大小和弹奏的力度,主要由气息决定。在演奏时不同的音色是需要调节不同的呼吸节奏的,如震慑力较强、气势磅礴的音乐需要较快的演奏方式,这也对呼吸的调节有更高的要求。对一些柔美或是节奏较为缓慢的音乐,则需要较慢的手臂动作和缓慢的呼吸共同配合。也就是说,呼吸的调节要根据音乐演奏的节奏来做调整,在一些表演强度较高的演奏过程中,对呼吸的调节、情绪的表达、全身肢体语言的控制等要求都相当高,最终都需要通过手臂将这些力量爆发出来。气息调动适当则对情感的表达有增强作用,音乐更具表现力和凝聚力。在强度适中的音乐演奏过程中,相对高强度表演而言,呼吸的强度相对来说会弱一些,发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肩膀和腰部。对这种类型的音乐演奏,需要均匀、流畅的呼吸配合,主要通过肩膀和腰部将力量转移到手指或是手腕。随着气息的节奏进行乐器演奏,手指和呼吸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发出美妙动听的古筝之音。同样,对节奏较慢的演奏方式则需要配合缓慢的呼吸,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屏住呼吸,特别是在演奏的尾音部分。演奏者要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调整呼吸,要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演奏者和音乐之间要做到完美的融合,才能将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将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除了乐谱本身所具有的节奏外,表演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奏都会对古筝的呼吸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有生命的“呼吸”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
(三)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贯气
贯通音乐演奏中的气息,也就是贯气,是气的另一层内涵,是相对调气而言更高级的一种呼吸方式。气贯穿在每一个音节中,由于气的连接作用才能将音乐中的每一个小呼吸贯穿,连接成跌宕起伏的大呼吸。对一首完整的古筝乐曲而言,气应该贯穿全曲,这样才能使之拥有生命的力量,如果没有气就无法形成连绵起伏的音乐。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达到“贯通”的境界,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把控每一首乐曲所要具备的正确呼吸方式,充分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乐曲呼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要做好贯气的第一步。二是培养结构意识。古筝具有较强的线条美,因此,对古筝的演奏需要连绵不绝的呼吸,而这更离不开气。只有通过气才能将每一个音符音节连接在一起,为音乐塑造更好的框架,从而赋予它更深的层次感。三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跳出演奏技巧思维,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气上,从而提高音乐的节奏感以及流畅度。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气不仅被作为万物之源,更被视为一种心境状态。所谓的心境状态是在保持心无他物、心静如水的情况下,保持正确的呼吸,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呼吸的状态,由浅到深,由深到浅,循环往复,不骄不躁,达到忘我的表演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将古筝乐曲的演奏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中的每一个音都具有它独有的特点、独特的情感,或激昂、或轻快、或高亢,而对这些情感的表达,都需要借助不同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达到“心手合一”的演奏境界。
三、古筝表演艺术中的韵
(一)波形曲线以韵补声的音迹
中国美学,讲究的是和谐统一。情中有韵、气中有韵、意中有韵,方能韵味无穷,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审美的范畴,进而彰显韵在中国艺术中的崇高地位。韵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没有了韵也就谈不上艺术,也就像陆时雍所表达的那样,艺术随着韵生而生,因为有韵而彰显了艺术的风雅脱俗。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呈现出的演奏技巧和乐器本身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古筝呈现出来的音乐,不会随着演奏的结束而消失,而是常常用左手技巧将余音部分做特别修饰,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呈现出曲线式的“韵”从而使演奏更具生命韵味。
(二)古筝表演中的韵律美
在进行古筝演奏的过程中,肢体语言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左手恰到好处的表演是体现古筝韵律美的灵魂所在。韵和声音之间的相辅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是否能很好地应用左手技巧进行演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艺术水平的高低。要通过乐器的具体风格来把控表演的韵味。不同的韵味其表现手法有很大的差异,如颤音,在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时,其振幅小而匀;当演奏较为悲伤的旋律时,其振幅应密而紧;倘若是悲愤的内容时,则应是大而快的振幅。对于现代古筝乐器的表演,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满足作品的需要,更是离不开颤音手法的使用,该手法的使用进一步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要不断追寻韵味所在,在视觉和听觉上不断寻找美感。 四、气与韵的结合与统一
只有将气息与韵两者做到结合统一,才能使古筝演奏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气息与韵的有机结合是古筝演奏艺术最高境界的表现。在我国的古筝乐曲中并不缺乏韵味十足、情感丰富的乐曲,演奏者要想更好地将这些乐曲呈现给受众,就需要准确把握这些音乐作品具有的历史背景、所包含的情感、所要呈现的演奏风格、需要借鉴的演奏技巧等,才能呈现出“神韵统一”的音乐作品。对古筝作品不单单是一个演奏过程,而更应该赋予真实情感,应该赋予它生命力量,将最好的音乐呈现给听众。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投入自身的情感加以创作,做到自我气息和古筝乐曲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其实气与韵无论是从表现形式还是内涵来看,二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气贯穿在乐曲的整个演奏过程中,韵则只是体现在某些细节之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彼此之间是分不开的,只有将二者做到完美的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才能将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不同的思维模式条件下,人们的情感也会存在很大的变化,從而使得人的气息活动和肌肉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人的主观情感和意识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气息和肌肉的状态,这也会使得人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音乐的独特之处还和其所具备的节奏节拍等相关,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控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把控古筝乐曲的节奏感。
古筝的韵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一些细节部分,俗话说,“细节最为打动人心”,因此,把控好古筝的韵,可进一步增强演奏的效果。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气息贯穿了整个演奏环节,它是对古筝音乐整体性的表达,是演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属于音乐思维范畴,是具有生命力的。而对于韵而言,它是细节性的表达,是局部的、具体的,是属于具体性的音乐思维范畴。通过将气和韵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整体的、完美的音乐。气不仅仅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所在。古筝的生命始于气,终于韵。在古筝演奏过程中,要精准把控气息的使用,以韵味作为辅助,将两者做到高度统一,相辅相成,从而使古筝的演奏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结语
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只有做到气与韵的结合与统一,不断提高古筝演奏的音乐境界,才能更好地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赋予音乐艺术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南.试谈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J].艺术评鉴,2019(23):58-60.
[2]杨碧琛.谈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J].北方音乐,2017,37(23):46-47.
[3]郑婉依.“气”与“韵”在古筝演奏艺术当中的表现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06):42.
[4]田冰洁.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J].艺术科技,2016,29(07):186.
(作者简介:朱丹,女,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