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515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217-02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加强字词句段篇等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又说:“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注重句子训练,丰富语言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离开了句子训练,语言训练就会落空。所以“大纲”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小学阶段经常要抓的句子训练有:用各种词语造句、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句型变换、逻辑、修辞的练习等。其中造句的训练举足轻重,而往往被一些老师忽视。他们没有看到:造句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独立选材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在训练时,可以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层指导。如:
  (1)鼓励学生造复句
  请先看学生造的两个句子:
  ①勤奋——我要勤奋学习。
  ②我只要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2)激励学生主干加枝叶
  也请看学生造的两个句子
  ①五颜六色——我学会五颜六色造句了。
  ②五颜六色——老师要我用五颜六色造句。
  ③五颜六色——春天,公园里那翠绿翠绿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紫色的,多可爱呀!
  (3)倡导学生一词造多句
  还是请先看学生造的句子
  ①清澈——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
  ②清澈——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
  一个词语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选材不一样,可算一词造多句。上面两个句子,好象符合要求,其实是课文《可爱的草塘》和《心愿》中照搬下来的。不能算造句,只能算是摘录句子,积累材料。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词造一句,或一词造多句,都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独立选材。理解书上句子的用法是可以的,但不能照抄。如果一词造多句是造复句,教师可提出要求。
  (4)引导学生用修辞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引用、双关、摩声、摹色等。使用修辞不仅能使文章笔下生辉,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能力。下边举两个例子。摩声、摹色这两种修辞方法,就是把物体发出的声音和物体的颜色写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些修辞在课文里有很多。如:
  A、猎狗把鼻尖凑在地面上嗅来嗅去,突然汪汪地叫起来。《冬眠》
  B、大婶听了,扑哧一声笑了。《女邮递员的信》
  C、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
  这些修辞手法,只要教师略加指点,学生特别有兴趣,就连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说就懂,一学就会,有两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杜鹃”一词的时候,造了这样几个句子:
  A、杜鹃——春天到了,山上的杜鹃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还有紫色的。(摹色,还用了句式)
  B、杜鹃——秋收季节到了,每天天还没有亮,杜鹃鸟儿就叫个不停:“咕咕,咕咕……快黄,快割……”(摩声)
  C、杜鹃——映山红也叫杜鹃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但是也有白色的,紫色的,好看得很。
  D、杜鹃——布谷鸟也叫杜鹃花,它的叫声很好听:“咕咕,咕咕……”好象在叫大家早点起来,谷子黄了,快去收割。(摩声)
  (5)指导学生由分到合
  所谓由分到合,就是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各个单项训练组合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综合训练。如:今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我走在油菜田边,看见两只金褐色的小蜜蜂,一会儿落在油菜花上,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在翩翩起舞,一会儿“嗡嗡嗡……”的好象在商量着什么。
  这是一句话。就小学而言,这句话比一些自然段还长。句子中不但有“四素”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怎么样),而且有修辞的套用(摩色、摹声、比喻、拟人),还有句式(一会儿……一会儿……)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由分到合的综合训练,而且充分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类推和轨迹训练下去,到了学生习作的时候,还愁他们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记流水帐,甚至没有内容可写的吗?
  二、加强朗读,训练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一种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它虽是一种快速闪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却是一种能力,是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大纲就明确规定: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如《海上日出》第三段具体描绘了日出时的情景,这是全文的重点。教学这部分除了运用直观挂图、投影外,还要靠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太阳上升的过程,把太阳的形状、动态、颜色、亮光刻画得真实,传神的。读第四段课文,学生通过语言的感受,在脑海中出现一幅水天一色,阳光灿烂的壮丽图景。读第五段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细细体味,在云层很厚的情况下,日出又有哪些特点?找出描写它们的句子进行细读品味,抓住关键词语加深理解。例如课文为什么要用“镶”字?对照图说明“镶”是在外围加边,因为云层很厚,光线透不过气来。黑云的边上就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用词很贴切。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要让学生体会阳光照亮一切,作者沐浴在阳光下感到特别温暖,心情特别兴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三、背诵、摘抄,积累语言
  学习语言需要积累,而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办法。许许多多老一辈专家学者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背诵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一代文豪巴金少年时代就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很熟,后来写出文章来就游刃有余。他深有感触地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摸到文章的调子……”因此,教材上要求背诵的段落或篇章,一定要严格要求,指导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但一定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要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积累语言除背诵外,还要指导学生摘抄,抄那些好词佳句,课文精彩片段,新颖的句式,准确的措词以及新出现的成语等等。另外,还可以抄比喻句、拟人句以及外貌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等等。然后反复细读,比较欣赏,逐步消化。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有长进。
  四、练习说写,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积累语言固然很重要,但是它是语言的开端,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更为重要,它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第五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指导学生学习“五光十色”、“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等词语时就注意了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着力指导学生进行御用语言的训练,请看教学片段:教学“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时,则要求学生说说见过海滩上的贝壳有什么颜色的,有什么形状的?然后用“先总后分”(西沙群岛的贝壳颜色不一:有……有……有……有……)、“先分后总”(西沙群岛的贝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形状多样)的句式说话。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词语和练说的句子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强化记忆。这样做,既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又指导学生进行运用词语和句式的训练,还进行了语言积累。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上多作努力,学生才会有效地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广东省统计局编制的 1987、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资料 ,从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等方面对广东省产业经济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的结果对我省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本文着重对公路工程路基的路面压实施工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影响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因素,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以实现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
涪运集团深入调查客运实际,通过对运力结构、经营者队伍、车辆技术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改变挂靠经营模式,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本着“服务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经济体制也随之发生变革,企业的管理制度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企业要想适应这些调整,就不得不在基层党建政工工作方面进行革新
由丁守和、马勇、左玉河、刘丽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成果《抗战时期期刊介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是中国社
期刊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其原因较多,但无论是哪种成因都会导致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进行有效掌握,及时发现基础下沉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性
我国高职教育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工学结合是新时代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培养思想的重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深
知识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世界。知识和高科技术正转变成为一种经济增长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的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具有施工环境复杂、分布面广、水利工程点状分散等特点,使得工程的投资控制显得颇为重要。有关研究表明,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却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设计阶段对于工程投资的影响度在75%以上,因此,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关键是设计阶段。目前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中,建设各方在安全保证方面比较重视,在设计成果中也逐渐体现了美观、文化、特色等设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