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个性化很强的自媒体因把关不严、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导致了虚假信息、媚俗信息、暴力信息、欺骗性信息、煽动性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 因而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存在严重的文化缺失 ,其对传播环境的污染值得注。 可以通过政府规制、自媒体传播者的自律以及社会监督等途径来规避或减少自媒体的文化缺失 ,建构和谐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文化缺失;信息不对称;传播环境
20世纪末 ,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电子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卫星等催生了个性化很强的网络博客、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新兴媒介。在新媒介时代 ,可以说“人人都是爆料王” ,无论是博客、 BBS论坛 ,还是电子邮件、 QQ、 M SN,都可能成为即时新闻的消息源 ,在新闻发布和新闻搜集方面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传播形态。自媒体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给信息传播模式带来重大变革 ,受众是这场变革中最大的受惠者。受众摆脱了传统传播模式里面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角色 ,获得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双重身份。 以往的传统媒体里 ,信息是否传播、何时传播、如何传播等等都要由媒介组织来决定 ,而自媒体信息传播权则由个人控制 ,信息传播自由度大大增加 ,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自媒体信息把关不严导致的文化缺失
自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据 2010年 1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受 3G业务开展的影响 ,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增速迅猛 ,目前规模已达 2. 33亿人 ,占整体网民的 60. 8 % 。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作为网民上网终端的使用率迅速攀升 ,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手机以及网络博客的快速发展势头为自媒体的发展搭好了平台。 网络博客、维客、手机媒体等自媒体满足了受众传播信息的愿望 ,使受众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从传播者的角度看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 (即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 )条件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 手机短信发送也没有任何门槛 ,只要向电信运营商缴费 ,就可以发送任何内容的短信。 由于缺乏相关的引导与管理 ,自媒体的信息把关存在很多漏洞 ,自媒体的“零门槛”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由此产生的文化缺失现象令人忧虑。
1.虚假信息大行其道是自媒体最大缺失。 由于缺乏信息把关 ,或者信息把关不严 ,自媒体的信息准入门槛很低 ,一些虚假失实信息得以传播。
2.媚俗信息泛滥成灾是自媒体难以治愈的痼疾。一些公众号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 ,用很粗鲁挑逗的语言描述难以启齿的“秘密”。 有的博客对于男女关系津津乐道 ,有的博客用个人或他人的不堪入目的照片来提高点击率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3.暴力信息带来的污染也令人堪忧。暴力信息被认为是媒介向公众提供的最不恰当的内容。 博客为民众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 ,充分交流信息的平台 ,然而 ,一些网民对博客的误用产生的消极影响着实令人担忧。
二、传受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文化缺失
自媒体传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这给广大信息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不利。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G· 阿克洛夫在 1970年提出了“信息不对称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 ,“就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其基本内容就是 ,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即一方比另一方所占有的信息量要多。 这样 ,在信息交易中 ,拥有较多信息的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而获取不应当有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现象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 ,也突出表现在网络传播中。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传播者和受传者由于对信息的占有量不等 ,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利益。 手机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以及打电话的方式实施信息传播 ,如果手机用户通过自己占有的大量信息来获取利益 ,就属于不恰当的行为方式。 这些利益的获得主要源于传播者拥有较多信息 ,因而属于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自媒体传播环境的重构
自媒体文化缺失使其公信力遭受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 “媒体最基本的公信和责任还是要坚守的。 可事实证明 ,自媒体也许难以担此大任。”规避与减少自媒体的消极影响 ,构建和谐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是当前自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題。
1.政府规制是建构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主导力量。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传统的法律在监管上已经落后于其发展速度。
2.把关能力的提升是建构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主体因素。 自媒体传播者把关能力的提高对于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建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社会监督对于建构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 除了政府规制和自媒体传播者自律以外 ,社会公众对于自媒体的监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规制更多的是法律规范的管理 ,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管理方式 ,是自媒体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社会监督也是一种他律方式 ,是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建构的外部力量。 自媒体传播者的自律则是一种自身素质的提升 ,是传播主体的内部力量。 自律做得好不好 ,与政府规制、社会监督等外部力量不无关系 ,它们是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的。 外部力量最终需要通过传播主体起作用。所以 ,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建构是多种合力下的文化建构 ,社会监督只是多种合力中的一部分。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体现了一种言论自由的倾向。 自由是伴随义务的 ,自媒体的传播行为概莫能外。自媒体和谐传播环境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求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各种力量汇聚一起 ,才能拧成一股绳 ,规范自媒体的传播活动 ,为自媒体的发展铺设良好的平台。 自媒体的发展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是有益的补充 ,只有自媒体与大众传媒相互协调、健康发展 ,才能建构和谐的文化传播环境 。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直面数字化: 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 [ J].国际新闻界 , 2006( 6) .
[2] 王中云 .博客的自我表现意识与传播伦理规范—— 大众博客时代的自律与他律 [ J ].新闻界 , 2006( 5).
[3] 谢小亮.六成多网友认同主观恶意是网络暴民首要特征 [N ].中国青年报 , 2006- 09- 01.
[4] 陈瑞华.信息经济学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53.
作者簡介:龙盈迎(1993—),女,白族,贵州纳雍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摘要】: 个性化很强的自媒体因把关不严、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导致了虚假信息、媚俗信息、暴力信息、欺骗性信息、煽动性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 因而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存在严重的文化缺失 ,其对传播环境的污染值得注。 可以通过政府规制、自媒体传播者的自律以及社会监督等途径来规避或减少自媒体的文化缺失 ,建构和谐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文化缺失;信息不对称;传播环境
20世纪末 ,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电子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卫星等催生了个性化很强的网络博客、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新兴媒介。在新媒介时代 ,可以说“人人都是爆料王” ,无论是博客、 BBS论坛 ,还是电子邮件、 QQ、 M SN,都可能成为即时新闻的消息源 ,在新闻发布和新闻搜集方面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传播形态。自媒体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给信息传播模式带来重大变革 ,受众是这场变革中最大的受惠者。受众摆脱了传统传播模式里面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角色 ,获得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双重身份。 以往的传统媒体里 ,信息是否传播、何时传播、如何传播等等都要由媒介组织来决定 ,而自媒体信息传播权则由个人控制 ,信息传播自由度大大增加 ,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自媒体信息把关不严导致的文化缺失
自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据 2010年 1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受 3G业务开展的影响 ,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增速迅猛 ,目前规模已达 2. 33亿人 ,占整体网民的 60. 8 % 。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作为网民上网终端的使用率迅速攀升 ,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手机以及网络博客的快速发展势头为自媒体的发展搭好了平台。 网络博客、维客、手机媒体等自媒体满足了受众传播信息的愿望 ,使受众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从传播者的角度看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 (即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 )条件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 手机短信发送也没有任何门槛 ,只要向电信运营商缴费 ,就可以发送任何内容的短信。 由于缺乏相关的引导与管理 ,自媒体的信息把关存在很多漏洞 ,自媒体的“零门槛”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由此产生的文化缺失现象令人忧虑。
1.虚假信息大行其道是自媒体最大缺失。 由于缺乏信息把关 ,或者信息把关不严 ,自媒体的信息准入门槛很低 ,一些虚假失实信息得以传播。
2.媚俗信息泛滥成灾是自媒体难以治愈的痼疾。一些公众号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 ,用很粗鲁挑逗的语言描述难以启齿的“秘密”。 有的博客对于男女关系津津乐道 ,有的博客用个人或他人的不堪入目的照片来提高点击率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3.暴力信息带来的污染也令人堪忧。暴力信息被认为是媒介向公众提供的最不恰当的内容。 博客为民众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 ,充分交流信息的平台 ,然而 ,一些网民对博客的误用产生的消极影响着实令人担忧。
二、传受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文化缺失
自媒体传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这给广大信息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不利。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G· 阿克洛夫在 1970年提出了“信息不对称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 ,“就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其基本内容就是 ,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即一方比另一方所占有的信息量要多。 这样 ,在信息交易中 ,拥有较多信息的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而获取不应当有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现象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 ,也突出表现在网络传播中。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传播者和受传者由于对信息的占有量不等 ,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利益。 手机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以及打电话的方式实施信息传播 ,如果手机用户通过自己占有的大量信息来获取利益 ,就属于不恰当的行为方式。 这些利益的获得主要源于传播者拥有较多信息 ,因而属于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自媒体传播环境的重构
自媒体文化缺失使其公信力遭受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 “媒体最基本的公信和责任还是要坚守的。 可事实证明 ,自媒体也许难以担此大任。”规避与减少自媒体的消极影响 ,构建和谐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是当前自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題。
1.政府规制是建构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主导力量。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传统的法律在监管上已经落后于其发展速度。
2.把关能力的提升是建构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主体因素。 自媒体传播者把关能力的提高对于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建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社会监督对于建构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 除了政府规制和自媒体传播者自律以外 ,社会公众对于自媒体的监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规制更多的是法律规范的管理 ,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管理方式 ,是自媒体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社会监督也是一种他律方式 ,是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建构的外部力量。 自媒体传播者的自律则是一种自身素质的提升 ,是传播主体的内部力量。 自律做得好不好 ,与政府规制、社会监督等外部力量不无关系 ,它们是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的。 外部力量最终需要通过传播主体起作用。所以 ,自媒体和谐文化传播环境的建构是多种合力下的文化建构 ,社会监督只是多种合力中的一部分。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体现了一种言论自由的倾向。 自由是伴随义务的 ,自媒体的传播行为概莫能外。自媒体和谐传播环境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求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各种力量汇聚一起 ,才能拧成一股绳 ,规范自媒体的传播活动 ,为自媒体的发展铺设良好的平台。 自媒体的发展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是有益的补充 ,只有自媒体与大众传媒相互协调、健康发展 ,才能建构和谐的文化传播环境 。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直面数字化: 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 [ J].国际新闻界 , 2006( 6) .
[2] 王中云 .博客的自我表现意识与传播伦理规范—— 大众博客时代的自律与他律 [ J ].新闻界 , 2006( 5).
[3] 谢小亮.六成多网友认同主观恶意是网络暴民首要特征 [N ].中国青年报 , 2006- 09- 01.
[4] 陈瑞华.信息经济学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53.
作者簡介:龙盈迎(1993—),女,白族,贵州纳雍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