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腰椎前凸角(LL)及胸腰椎转折椎间隙(IP)为基础对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型的可行性。
方法2011年7月至8月对223名志愿者进行脊柱全长正位X线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11名,女性56名,男性55名。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值,包括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指数(PI)、各椎体间终板夹角、脊柱骶骨角(SSA)、矢状面垂轴(SVA)、IP。根据LL、IP将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为3型,Ⅰ型:LL>-40°,IP为L2~3以下;Ⅱ型:-60°≤LL≤-40°,IP为L1~2或T12~L1;Ⅲ型:LL<-60°,IP为T11~12以上。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Ⅰ~Ⅲ型组间各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结果经测量LL为-49°±10°,TK为36°±7°,TLK为6°±7°,PT为11°±7°,SS为34°±8°,PI为45°±9°,SSA为127°±9°,SVA为(-2.7±22.8)mm。仅LL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与TK、PI、SS、SSA呈负相关(r=-0.387、-0.536、-0.858、-0.801,P<0.05),与TLK、SVA、PT呈正相关(r=0.319、0.296、0.262,P<0.05)。入选志愿者均可纳入分型:Ⅰ型19例,Ⅱ型75例,Ⅲ型17例。各型间LL、TK、TLK、PT、SS、PI、SSA、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559、7.431、14.099、4.217、53.856、6.252、35.995、8.626,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示LL、SS、SSA、PI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L是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核心参数,以腰椎前凸角及胸腰椎转折椎间隙为基础可将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为3型。该分型系统可较好反映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差异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