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富林蜜凝胶在烧伤患者残余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选择6家笔者单位的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将每例患者的2个残余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富林蜜凝胶处理,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处理。用药后7、14 d比较2组创面的愈合率,并统计完全愈合创面数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每次换药的疼痛主诉,统计0分、大于0分且小于或等于3分、大于3分且小于或等于6分、大于6分且小于或等于10分的平均创面数量;统计2组创面的细菌检出情况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用药后7 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7±24)%和(45±25)%;用药后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2±16)%和(7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88,P〈0.01)。用药后7 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4个残余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用药后14 d,治疗组和对照组累计分别有42、7个残余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4,P〈0.01)。治疗组37个创面换药时患者感到轻微疼痛,VAS评分为大于0分且小于或等于3分;对照组43个创面换药时患者感到明显疼痛,VAS评分为大于3分且小于或等于6分,组间各级疼痛评分的平均创面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8,P〈0.01)。2组创面换药过程中检出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05)。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 富林蜜凝胶可以显著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外用富林蜜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摘 要】
:
目的 评价富林蜜凝胶在烧伤患者残余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选择6家笔者单位的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将每例患者的2个残余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富林蜜凝胶处理,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处理。用药后7、14 d比较2组创面的愈合率,并统计完全愈合创面数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每次换药的疼痛主诉,统计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上海200025,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
【发表日期】
:
2013年29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12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综合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其中编辑出版质量评审从政治质量、印刷出版质量、论文设计与统计学、文字表达、法定计量单位、参考文献、版权目次、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图、表格11个方面对系列杂志进行了审读。
多器官功能不全是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脏是严重烧(创)伤后功能不全发生最早和发生率最高的器官^[1]。烧(创)伤相关肺损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其中原发性损伤主要包括吸入性损伤和肺部爆震伤等。
钛网作为颅骨替代物,外形美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颅骨缺损修复术中,术后外露情况并不鲜见。外露后创面常经久难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极大创伤^[1-2]。2007年1月-2012年1月,笔者单位共收治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31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烧伤发生率在所有损伤中排列第4位,高于肺结核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率之和。有报道全世界每天有260名儿童因烧伤死亡,每年的烧伤患者例数超过1000万^[1]。由于人口及社会原因,中国的烧伤患者数量巨大,所造成的社会损失难以估量。
目的 探讨改良腹部薄皮瓣修复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患者14例。将第2、3指和第4、5指分别并指后,设计改良腹部薄皮瓣(面积12 cm×11 cm~15 cm×13 cm)予以修复,医用海绵覆盖供瓣区。术后行VSD治疗,第2天开始持续灌洗引流。术后3周行皮瓣断蒂及分指术,供瓣区采用局部皮瓣封闭或植皮覆盖。结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DNA、RNA、HBsAg、CT、Ig、PCR,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对本刊常用的以下词汇,也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首字母排序)。脱细胞真皮基质(ADM)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一氧化氮(NO)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烧伤患者血行感染的相关特征,进而明确血行感染的致病菌以及影响决定血行感染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作者收集1998年1月-2008年12月的烧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364例患者中有99例(4%)发生了212次血行感染,从烧伤到发生血行感染的平均时间为7d(四分位间距3—16d)。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治疗严重脓毒症的常用药物,尽管该类药物具有充足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依据,支持连续性给药方式,但目前常规仍然采用间歇性给药。本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将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地区5家ICU共6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连续性给药组和间歇性给药组,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烧(创)伤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严重烧(创)伤患者,按随机配对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6.0~8.0 mmol/L;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0、14 d检测患者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评估法计算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