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的时代,移动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植物保护通论”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文章提出了“以网络课程网站为核心载体,移动学习网站为补充,专业数据库网站为拓展”的三位一体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的框架,并对其中的三大要素即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专业数据库网站的内涵及学习内容设计,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多元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讨论。
  关键词:移动学习;网络教学资源;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53-03
  “植物保护通论”是园艺、农学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农业应用课程。在学习上既要重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的逐步推进,要求课堂讲授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的要求。因此,针对园艺、农学类专业和本课程的特点,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结合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元化网络教学平台,以解决现行教学中班级人数众多、教学学时有限、实验教学环节动手操作不够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多元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
  一、多元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架构设计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为纸介质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较多学者认为:以主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体、多形态、多功能、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立体化教学包(主教材 教学辅导教材 实验教材 CAI 课件 网络课程 试题库)提供了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能够让师生更加方便、更加自主教学环境。[1]但这种提法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学习日益流行的今天,已不能满足新技术、新环境、新的教学模式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智能PDA等移动终端的大规模普及,“手机网民规模在2012年增长迅速,并于年中超越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而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智能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学习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2]因此,立体化教学资源中应包含支持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
  同时,高校教学应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除了课本教材外,还应引入生产实践一线有关的真实案例、真实工作方法等。高校教师兼具教学、科研两重任务,如果能将科研成果及时引入到课堂中,将可以大大缩小课堂和社会生产实践的距离。具体到本课程而言,是指林业、农业、经济作物领域的农民、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举措,我们将科研过程中开发的三个专业数据库作为网络课程的拓展资源。
  根据这种思想,“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团队初步构建了“网络课程网站为核心载体,移动学习网站为补充,专业数据库网站为拓展”的三位一体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贯彻了笔者所提出的多元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的构想,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可以看到多元立体化教材的三大组成要素,最核心的是网络课程,由专题式探究学习平台以及学习资源如教学大纲、学习课件、实验指导等构成,移动学习网站是网络课程的补充,以友好的HTML5界面呈现给移动端用户,两者共享一个数据库,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的一致性以及维护的方便性;而作为专题式探究学习平台的拓展资源,3个专业数据库拥有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植物病虫害基本信息、防治信息、花卉及稻米种植技术等田间生产的真实数据,可作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使用。PC端用户可通过计算机访问网络课程,而移动设备端用户则访问专门的移动学习网站。
  二、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3]笔者们采用ASP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了“植物保护通论”网络课程。在教学资源上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课件、实验指导、课程术语、FAQ(常见问题解答)、教学视频、图片资源、试题库等内容。在教学活动上,对部分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探究专题进行学习,根据探究学习一般的操作程序,把每个专题活动分成4个基本步骤即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小组交流、成果展示来设计探究主题。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搜集证据”模块,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及3个专业网络数据库系统(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测报专家系统、花卉病虫害诊断与监测系统、有机稻米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某些探究活动还需要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来获取证据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三、移动学习平台建设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优势所进行的学习,其特点是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进行的更自由的学习。[4]由于手机的屏幕尺寸有限,以往为PC机所设计的网站往往不方便学习者浏览使用,专门为手机进行优化的网站将更方便用户浏览。针对这种情况,建立移动学习网站,可以完善课程的学习资源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技术路线选择
  目前移动学习网站在开发技术上一般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应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 无线标记语言 )进行开发,可通过WAP浏览器进行访问,因而可以向下兼容部分非智能手机,但页面较简单;方案二是应用HTML CSS JavaScrip模式(亦称为HTML5模式),页面内容表现形式丰富,但需要智能手机安装特定的浏览器。考虑到目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相当高,且采用HTML CSS JavaScrip模式已是业界的主流开发模式,我们采用基于jQuery Mobile框架进行开发, jQuery Mobile是一款开源的JavaScript 类库框架,利用它开发者能以较低成本开发出跨各种主流的移动操作平台,兼容大多数移动浏览器的移动学习网站。   2.学习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仅仅是作为网络学习的拓展。因此,移动学习网站的学习内容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转移,更多的考虑学习资源的实用性和便捷性,选取学生最关心的内容如完成作业、实验过程的操作、考试和考核的完成等作为移动学习网站的重点。移动学习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且移动学习环境的不固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种学习属于“微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短小精悍,知识单元既要足够短小以便于学习的随时随意发生, 也要保证知识单元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5]根据以上原则,移动学习网站设计了课程信息、课程学习、实验视频、测试练习四个模块。
  (1)课程信息:发布最新的课程通知,方便学生随时查询课程安排,如何时交作业、何时进行实验、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2)课程学习:包含名词术语、常见问题解答、实验手册三部分内容。主要目标是学生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可以在备考、备实验、做作业过程中方便地查阅到相关的学习内容。
  (3)实验视频:实验操作的过程是技能的训练,通过视频的方式讲解关键步骤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由于视频格式的学习资源占用的存储容量大,花费的网络流量大,因此我们将实验视频制作为5到10分钟的微教学视频。
  (4)测试练习:具有交互与反馈功能的练习题目。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按照考试的题型要求,组合成模拟考试测试题,供学生在考前复习热身使用。
  四、基于物联网的专业数据库网站建设
  本课程教学团队近年来专注于信息技术与植物保护的结合,相继开展了基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承担了“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测报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花卉病虫害诊断和检测系统研发与应用”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开发了三个信息系统(花卉病虫害诊断与监测系统、有机稻米质量监控管理系统、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测报专家系统)。这三个系统都密切贴近农林生产实践一线,已经投入实际应用。例如“有机稻米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在某企业的有机米生产管理中得以应用,“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测报专家系统”在省内多个森林病虫害检疫站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这三个系统收录了大量的植物病虫害基本信息、防治信息、花卉及稻米种植技术等田间生产的真实数据。
  1.花卉病虫害诊断与监测系统
  借助Web技术与网络数据库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起花卉病虫害知识库、病虫害常用化学农药使用知识库,通过智能化人机查询借口,为花卉生产者提供花卉病虫害的诊断及防治服务,提高花卉病虫害防治效果,推动花卉的种植与生产,普及南方经济价值高的花卉品种生产知识。为广大花农提供花卉病虫害诊断,并对该种病虫害进行分析,找出防治方法。提前对病虫害进行预测,为花农提供治理方案,提前防治,减少花农滥用农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本系统在提供病虫害诊断的同时,可以进行病虫害图片采集、视频录像、与专家在线视频通讯、实时诊断。
  2.有机稻米质量监控管理系统
  借助Web技术与网络数据库技术,根据有机米生产常涉及到的有机米生产过程监测业务,开发一个可以对有机米生产的种植、加工、销售进行全程监测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有机米生产的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400多个指标项的监测数据进行详细管理,实现数据企业内共享。
  3.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测报专家系统
  系统核心功能是对常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诊断及防治。实现了对42种常见林业虫害、 5种杂草害、5种病害的智能化在线诊断及防治功能,用户可根据观察到的虫害(草害、病害)的外部表征提请诊断,专家系统根据知识库存储的有害生物知识元、规则进行推理诊断,给出诊断结果并将推荐的防治措施提供以友好的网页形式反馈给用户。此外,作为智能化诊断的补充,系统还具有专家在线诊断功能,用户可通过系统向行业专家提请诊断请求。
  五、多元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教学应用展望
  多元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建成之后,将大大丰富课程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余开展学习。在系统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回顾整个章节的内容,开展实验准备、进行测试练习。在一些零碎的时间片段(如等公交车、晚上临睡前等)利用移动设备访问移动学习网站,记忆一些名词术语、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将以上三个专业网络数据库融入到相应的章节中。例如,在“第二章 昆虫学部分”设计相应的实践主题,利用“外来生物专家系统”的昆虫数据,让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该实践主题就是要学生搜集一种昆虫的信息,按系统的格式进行提交,可以丰富系统收录信息的详实。这样让教学内容得以脱离书本贴近社会生产,实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
  参考文献:
  [1]余朝文,张际平.基于网络学习型社会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70-7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2年03月)[OL/DB]: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203/P020120709345263447718.pdf.
  [3]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
  [4]黄荣怀等.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顾小清,顾风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编辑:杨馥红)
其他文献
一到大班上学期的期末,很多大班家长就会向我咨询:“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怎么样?”“用不用提前上幼小衔接班?”甚至班上一名家长自己也是幼儿教师,还同样苦恼:她虽然也知道3~6岁的孩子应该以“玩儿”“体验”“游戏”为主,但是现在的幼小衔接班招生火爆,很多朋友的孩子都陆续转入幼小衔接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也想让女儿离开大班。  作为一名大班教师,面对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困惑,我该如何跟家
主持人:10月1日,建国59周年的喜悦涌上我们的心头。听长辈们讲祖国苦难的过去,感受着我们现在的富强与繁荣,自豪感油然而生。下面,是我们用稚嫩的文字,写下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那么丰富多彩,又是那么生动有趣。  祖国的文字很有趣。许多字一看字形就知道它的意思,如“刃”字一看就知道是“刀口”的意思;“休”表示人依在树下休息;“囚”表示人被囚禁在房子里。听老
昨天,年龄均已80岁的老爸老妈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们告诉我,他俩将获得“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我的父母均于1965年7月1日入党,已有55年党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小时候,父亲不怎么当面教育我们几个女儿,但每次一讲到关于党的话题,他总是慷慨激昂地打开话匣子,讲到兴奋处还会唱起来,《妈妈教我一支歌》《永远跟党走》等歌曲伴随父亲对党的热爱飞进我们幼小的心田,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党的光荣与伟大,明白了没
“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  您好!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农村幼儿园舞蹈教学经验的老师,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幼儿园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人格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结合农村幼儿腼腆、不善表达、舞蹈基础差等特点,我总结了农村幼儿园舞蹈规范教学的“四要”,简述如下。  选舞要适合  选舞是学舞中首要的一步,也是决定成败的一步。
摘 要:“平安校园”建设既是一项信息化工程,又是一项政治任务。目前各大高校主要通过设备监控、人工巡逻、周界安防等人防、物防方式展开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管理手段逐渐面临着手段单一被动、预警能力不足、信息收集不畅、安保力量匮乏等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一套校园公共安全事件预警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能
摘 要:思维导图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对学习者提供先行组织者、进行抛锚式教学、复习总结等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思维导图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基础上,挖掘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同时结合具体的应用软件——思维导图MindMapper初步探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MindMapper思维导图;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主要记叙了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忍辱负重,耗时18年,终于完成了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形象地再现了一代史学巨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艰辛历程,文中所包蕴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无疑可以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受到积极深广的影响。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扣心导读,在读中逐步实现文心与我心的心心相通与心灵共振。  一、诵
被冠以浮夸、怪诞甚至媚俗的时装何以登上大雅之堂?今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Camp:Notes on Fashion   地点: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时间:2019年5月9日—2019年9月8日   如果在街上看到一个身穿三百万片羽毛精心制成的曳地长裙在闲庭信步的女,人,你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她?奢靡、荒谬,或是疯狂?艺术评论家SusanSontag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听起来更为内行
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彰显着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新课程的崭新理念。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反复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笔者下面以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静思中生成个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诗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悟情”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也都是这样进行的,这也考虑了学情的需要。文章的语言如此美,你用不够美的语言,或是美得学生无法理解,让学生坠入云里雾里的“美言”来诠释,那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