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提升教学品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太仓港港口开发区,随着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新人才涌入港区,为了配合港口经济的发展,学校无条件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港区引进的高新人才子女,2008年9月,我校一下子接收了一到六年级共400多名外地学生,再加上原来就在我校就读的外地学生,我校的外地生数量占到了学校总人数的近70%。从区域来看,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民族,有本地学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从学生接受的教育情况来看,他们接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各不相同,由于原就读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行为习俗、学习习惯等各不相同。所有的这些不同,给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带来了困难,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影响,需要新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来适应新的变化。
  为了使研究有更强的针对性,进行了“学生生源分布情况调查统计”“外来务工子女学情调查”“学困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等分别从学习态度、性格特征、合作意识、学习能力和课堂评价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随着学校新建多年来的经验,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就融合了港口文化的精神“开放、融合、创新”。为了将“港口文化”立足课堂,学校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全校教师实施分层次的培训,以骨干教师为基础,针对学情,在教学理论、观念、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一、课堂“开放”:引领思维律动
  “开放”,是让学生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其核心思想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开放地学”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在学习目标要求引领下,在学习方法的指点下,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里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如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教学不以纲为纲,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拓展,学得大气,是港口文化的特征之一。
  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能一一兼顾,许多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情况,几位老师潜心试验,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出适合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开放要领。
  基本教学框架: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评价——课外拓展
  这样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立足于创设情境和课外拓展实践课堂的开放。
  课堂“融合”——走向心灵对话
  二、资源“融合”
  学生和学校以及社区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我们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欢迎到我家乡来》《郑和精神,扬帆起航》《热能发电中的水能》《新能源》《我来踢毽子》《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这些活动方案充分融合学科内容加以衍生,结合现有的生源特点(外来务工子女占全校人数的70%以上,学生流动性较大),运用小组互助合作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加速本地生与外来务工子女及插班生的融合。通过主题活动,挖掘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家乡特有的资源为教学所用,让所有孩子明白互助合作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当一位从来不愿说话的北方女孩在美术课上拿出奶奶剪好的精美窗花与组员分享,从此她多了许多“闺蜜”;当一位来自农村穿着破烂的男生在科学上向大家介绍沼气时,形象顿时高大。
  三、形式“融合”
  “融合”,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自身旧知与新知、已有经验和新(下转第51页)(上接第7页)的经验的融合。在港口文化的课堂中,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交流反馈。台上学生会的,学生讲;台上学生不会的,台下学生提示,再由学生讲;全班学生都不会的,教师才适合启发点拨,再由学生来讲。从而挖掘港口文化课堂的文化内涵:融合课堂,心灵对话。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调整,摸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
  其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第二步让学生积极相互支持、配合。
  第三步让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
  第四步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的加工。
  第五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组内评估,寻求提供有效性的途径。
  第六步把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作为评价内容纳入测评项目
  课堂“创新”——铸就智慧生长
  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港口文化”的课堂,是充满灵气的课堂,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向社会的延伸,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港口文化”课堂的又一表征。“创新”,即教师运用点拨、解惑、提示、释疑等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如对有关问题的前景进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或列举一些矛盾现象,选编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等等,学生的智慧在生长,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组织了一系列基于港口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资源的开发,同时把综合实践与科学教学有效整合,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主要有:《车模》《船模》《小制作》《小发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互助合作学习结合方式的整合研究,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新课程赋予教学艺术更多的内涵,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港口文化”的课堂追求和体现教学艺术的价值的时候要能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在课堂上突出课程走心化、过程动态化,并且着力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这就是港口文化课堂所承载的课堂教学内涵“开放”“融合”“创新”。
  【作者单位:苏州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基本上还保持着幼儿园及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行为要求、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特别是体育课,整个教学在室外、操场,学生课上随意好动,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因此,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就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一年级新生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已经连续带了六年一年
过敏反应是机体的一种变态反应,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药物、花粉等。在护理工作中,常有对输液用的固定留置针透明贴膜过敏的患儿,轻者皮肤发红、皮疹、瘙痒;重者起大小不等的
以福建省内某提篮式钢箱拱桥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提篮式拱桥的结构受力性能、工作状态,对该桥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通过静动载试验所得到的分析数据和结论,可供同类
随着新课改的滚滚浪潮,时代对我们教师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各种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苦心研究的。实践证明,海量阅读是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与书交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达到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一、改变自身,教学相长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
新课程改革着重指出:实现师生之间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追问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行为,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关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能更好地加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处于“一问一答”的模式。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