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森璕:用赤子之心追梦地质科学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乐森璕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贵州地质矿产勘查的奠基人之一。他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在贵阳乐家大院,北京大学毕业,在中山大学任过教,解放后历任贵州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后调北京大学任教,对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恢复重建做出了卓越贡献。1989年2月12日,这为曾经为国家、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当代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

  乐森璕所在的家族,是近代中国贵阳的名门望族。老贵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华家的银子,乐家的才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乐家人才辈出,乐森璕算得上其中的典型代表。
  乐森璕少年时代深受伯父乐嘉藻的影响。伯父曾告诉乐森璕:“贵州虽然贫困,但矿藏丰富,是块宝地,若能设法开发地下资源,就能让贵州摆脱贫困落后的境地。”
  伯父话语激发了乐森璕对地下资源的兴趣,乃至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中学毕业那年,恰逢贵州省政府招考两名报送北京大学读书的官费生。乐森璕跃跃欲试,从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北大数学系就读。两年预科学习后改入理科地质学系。乐森璕师从何杰、李四光、葛利普(美国人)等知名教授。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毕业后的乐森璕考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后来统称中央地质调查所),当练习员。1928~1934年,乐森璕在两广地质调查所及中山大学工作。1934~1936年在德国留学深造。学成归国,乐森璕仍执教于中山大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局影响,乐森璕举家迁往贵阳,从那时起,乐森璕在贵州一呆就是12年。
  山河破碎,乐森璕深感国家太穷,要富起来,必须走工业化,而要工业化,就非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量自然资源。他呼吁当局更加重视,多设地质机关,多造地质人才。
  1940年,在乐森璕的推动下,贵州企业股份公司商承贵州省建设厅联合组建一个矿产探测机构,定名为贵州矿产测勘团,于当年6月成立,乐森璕担任主任。
  贵州矿产测勘团成立之初,人数少,经费紧张,设备差,但乐森璕带着蒋溶、罗绳武、张祖还等几位技师跋山涉水,竭尽所能探寻贵州地下矿产资源。涉及金、银、铜、铁、铝、锰、铅、汞、煤、瓷土、陶土、耐火土、玻璃砂等20多种矿产,其中尤以煤、铁、铝、汞四大矿产为最。
  这一时期,与乐森璕一起并肩工作的还有丁道衡和罗绳武,他们被称为“贵州地质三杰”。三人同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均是贵州人,三人在贵州工作期间,志同道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贵州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任命乐森璕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并给乐森璕颁发任命书,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旁边是毛泽东的蓝色签名。同年10月14日,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任命乐森璕为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地质调查所副所长。
  1955年,乐森璕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北大恢复地质专业,与原地理系合组地质地理系。乐森璕奉调入京,任北大地质地理系教授兼地质教研室主任。1978年,北大将原先的地质地理系分设两个系,乐森璕被任命为地质系系主任。此时的乐森璕,已经接近80岁高龄。他老骥伏枥。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位走过90个春秋的地质老人,用赤子之心追梦地质科学,锲而不舍,在中国地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编辑/高纬时)
其他文献
不断的探索则可以去伪存真,让我们无限的接近真相,对月球亦是如此。“月球是怎么来的?”“美国人真的登陆过月球吗?”“月球背面有没有外星人?”很多天文爱好者喜欢问类似的问题,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月球的前世今生。形成  月球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1879年达尔文的分裂说,他认为地球的自转周期和由太阳引起的潮汐周期的相近导致共振的发生,部分物质变形脱离地球形成月球,地球上广阔的大洋就是遗留的痕迹。1930年天
刘东生(1917.11.22~2008.3.6) ,辽宁沈阳人,籍贯天津,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刘东生毕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
1.追踪单细胞发育谱系  从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之父)时代开始,生物学家就困惑于单细胞胚胎是如何发育成拥有多种器官和亿万细胞的成体。  现在,通过结合多种技术,生物学家可在单细胞尺度上揭示各个基因何时启动并诱导细胞分化。首先,研究者从活体中分离出数千个完整细胞;之后,使用测序技术获得各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最后,利用计算机或细胞标签,重建这些细胞的时间与空间关系。这些技术能够无比细致地为我们呈现
介绍:郝小江,山西省沁源县人,1951年7月出生于重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2~1985年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生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86~199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留学并获药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在昆明植物所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2005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常务副所长、所长、
介绍:宋宝安,1963年4月生于广东省深圳市,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农药学”博士点和“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和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