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乡思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時节,从北京几条地铁的口子出来,炒板栗与烤红薯的香味立时充斥鼻间,撩起我一腔乡思。
  到了时节,从北京几条地铁口出来,炒板栗与烤红薯的香味立时充斥鼻间,撩起我一腔乡思。
  板栗和红薯都在秋天上市。故乡连绵起伏的丘陵上,红薯到处都栽种。而板栗只生长在山区。一株板栗树栽下去不用管,乡亲们不拿它当回事。但红薯可以果腹充饥,可以当粮食,因此栽插红薯便是乡亲们一种艰辛的农活了。
  先是平整出一块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就将旧年留下的红薯种栽在里面,等它发芽、出苗,郁郁葱葱长出一串串繁芜的藤叶时,拿起剪刀,将那藤一截一截地剪着,剪成一个个待插的斜面,然后趁一个阴雨天栽插到地里——在我的记忆里,栽插红薯的时节,乡亲们都头顶斗笠,身穿蓑衣,一个个都显得行色匆匆。
  红薯落在潮湿的地里疯也似的生长。待到天晴,就开始除草、施肥、浇水,翻晒红薯藤了。这些农活单调而机械,却耗费人的心力。到了红薯出土的月份,乡亲们便将红薯挖回家。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另一种劳作又开始了。他们将红薯洗干净,或用瓦缸磨成淀粉,制成粉丝;或将红薯煮烂搋成红薯泥,制成山芋圆子、红薯干、红薯角。饥饿的年代,乡亲们使出浑身解数,变着花样把红薯做成一道道美食,用作荒年的粮食,甚至做成一顿红薯的饕餮大餐。而烤红薯,因为方便,经常是农家生活里的一个小小插曲……童年,母亲有时在灶前灶后忙着,冷不丁从锅灶里掏出黑乎乎的一团,捧在手里拍打着。随着那馋人的香味,甜甜的烤红薯就逗得我流下口水……或许一切乡思的根由都源自童年对乡村味觉的记忆。
  收获红薯叫“挖”,而收获板栗却叫“捡”。俗话说“白露到,栗子咧嘴笑”,又说“七月毛桃八月楂,九月毛栗笑哈哈”,似乎表明捡板栗有一种喜庆的意味。山里人家,把收获板栗叫作“开竿”。有时还是一种有着仪式感的集体行动。白露之际,板栗成熟,栗蓬自然地爆裂着,正是开竿打栗子的大好时节。那时候气温不热不凉,山间泥土树木散发出独特的清香。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板栗树上,青青的刺头咧着嘴,一颗颗挂在树叶间。板栗树下,大人拿竹竿一挑一抖,那毛刺的板栗便从树上掉了下来。引得孩子忙不迭地撅着屁股跟在大人后面捡。要是一株板栗树大,一会儿就能捡上十来斤。有些调皮的孩子边捡边吃,吃在嘴里甜滋滋、粉团团的,一下子便忘了捡板栗。
  红薯是舶来品,板栗却是地道的土生土长。有人引经据典,说板栗从《诗经》到《史记》乃至唐诗宋词里都有记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说板栗与桃、杏、梨、枣并称“五果”,又说是“干果之王”。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云“紫灿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似乎说板栗比梨枣还要鲜美。诗人陆游则说,“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捡来的板栗放上三四天,让自然风干至枯,可以生吃。新鲜的生板栗清脆甘甜,越嚼越粉嫩,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板栗还可以熬汤、煎炒、蒸煮,可以磨粉拌上肉末和面,做成栗子饼。而板栗炒红烧肉、炒鸡,简直就是我故乡一道隆重的佳肴了。过了白露是中秋,如果有新姑爷上门,岳丈家一定是有这道菜的。在我记忆里,乡亲们把中秋一家人就着圆圆而皎洁的月光品尝板栗,看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差不多等同于团圆。
  在大都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各种宴席饭局上我也尝过各种佳肴,但远远没有在街头碰上烤红薯与炒板栗让我生出乡思——不是说经过炒或烤的乡思一定诱人,我只是说一方水土真的养一方人。
其他文献
单一广告模式已越来越无法支撑视频行业的发展,而“超级IP”因其衍生的商业价值,或成为视频企业超车的新弯道。  病毒式刷屏剧《太阳的后裔》在4月14日迎来了大结局。  该剧自2月24日在韩国KBS和爱奇艺同步开播以来大热,堪称超级IP,上线三集爱奇艺播放量破亿,目前累计播放近26亿。《太阳的后裔》在霸占了所有社交网络相关电视剧板块热门话题的同时,也为版权合作方带来了巨额收益。  事实上,国内视频网站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单纯脑损伤组、
为鉴定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道地性药材,采用滑走切片法制作永久制片,在显微水平上比较了不同产地白术的解剖特征。试验表明,木质部宽、树皮宽、木皮比(木质部与韧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顺序功能图,通过对比说明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常规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定时器使用比较复杂的系统的使用比较指令
论人体脉象年节律变化刘燕平节律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时间过程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1).古人对人体脉象年节体变化的认识,是在长期临床实践和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组20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变主要累及后索、侧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