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的旅行等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责任的旅行
  大老虎
  
  毫无疑问,旅游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及周围的社区,这些影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当我们言及“当地人变了”的时候,似乎很少反思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应该对此承担的责任。
  有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我们之所以都不愿意再去那些已经被“开发”的地区,恰恰是因为作为游客之一的我们在不经意间就破坏了一切。不想重蹈别人的覆辙,但又没有勇气另辟蹊径:想体验传统文化,但又不愿意放弃已经习惯的舒适。当我们看到传统村庄的住房,交通和衣着都趋于现代化的时候,通常会感到失望,但这一切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我们却从未产生过质疑。
  三十年前,当第一批游客来到丽江的时候,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到来会为这个高原深处的小镇带来何其巨大的影响,接踵而来的摄影者,背包客逐步让这里起着变化,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见到旅游业给当地传统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这里的纳西族小伙子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学习园艺,雕塑、音乐和文学,而是每天沉迷在四方街的大小酒吧,除了商业需要或表演,从当地人的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得到纳西文化的影子和痕迹。找一个纳西族的女孩子调情,或者被一个纳西族的帅小伙吸引而做上几天的临时情侣,对某些旅行者来说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都市人浮华的生活方式轻易就颠覆了他们的传统。同样的例子发生在尼泊尔,60年代大批涌入的嬉皮士在加德满都的老城里住下来,他们沉迷于大麻和酒精,奇装异服和放浪不羁的生活方式很快就俘虏了大批尼泊尔青年,直到有一天国王下令禁止西方人入境。
  如果这些故事离我们还很遥远的话,不妨看看那些偏僻的乡村和山野里游荡着的“山友”,红红绿绿的服装和背包,高声大气的外来口音和奢侈浮糜的消费方式无一不在对当地产生影响——真正的淳朴和风度需要积累和沉淀,商业社会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尤其是那些落后地区貌似淳厚的人性,背后往往暗藏着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丑恶。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旅行者,要做的是如何让他们尽量减少这种影响的负面效应,或者说,用一种更为妥当的方法去宏扬当地文化中美好的一面而抑止丑陋的一面。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去做,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朴素而低调地旅行,首先学习穿着装扮像个当地人,然后是行为举止,再后是思考和行事的方式,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学习做一名悄无声息的旅行者,是负责任旅行的第一步。
  户外犀牛曰:作为一名游客,应当尊重当地人们的权利和信仰,并尽量减少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在游览时会勇敢地探索新的道路,但在这种探索之中必须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一课就是如何进行一次负责任的旅行。
  
  要环保
  李松涛
  
  “不乱扔垃圾”被很多人奉为“环保”的信条,这当然是不错的,至少说明二十年前“五讲四美”运动深入人心,威力波及现在。不过遗憾的是山野遍及的垃圾似乎又在跟这二十年的教育开着玩笑,大概5000年的悠久文明也是包括“乱扔垃圾”这一条的,是以改起来特别得难。
  户外人士显然是要高明很多的,除了发出“素质啊”,“修养啊”之类的喟叹,尚有不少人士组织上山拣垃圾的活动,此举利国利民,更利于乱扔垃圾的登山者,至少可以平衡一下“乱扔”之后的负疚。不过拣的人少,扔的人多,此举显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勤擦屁股不如多加教导。所以前几日去市郊登山时发现山道边上多了好些钉在树干上的塑料牌:“注意环保”加几个“!”,这是简单的,复杂一点,就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在树干上钉牌子的仁人志士们除了脚印,还留下了若干塑料牌和树上的钉子,塑料牌上自然还有“XXX宣”的大名——明眼人都知道,此举的广告意义大于教育意义,不知道热情宣传乐于教人的“XXX”们是不知其故而为之呢,还是明知其故而为之。基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希望是前者,但出于对人性奸诈与虚伪的悲观看法,我又往往认定是后者——去年某地产公司“千人登香山,康乐环保行”不就是这样的翻版吗?宣传单背面印了几条“LNT(1eave no trace中译:不留痕迹)”的环保法则点缀正面倒是绿压压一片“环保色”的楼盘广告,至于那片几人高的“环保签名墙”签完之后又不知道扔进景区的哪个垃圾桶里成新的污染了。
  自然,打着“环保”的旗号卖乖也不仅仅是“XX公司”的发明,21世纪环保是个好词,所以大家都要争当有责任心的现代人——至少面子上要像。这种标榜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不乱扔垃圾”这种《小学生守则》里的要求对户外人士来说显然有些过时,所以穿环保衣,用环保纸,买环保车的人群不断增加,再发展下去,吃环保餐,喝环保酒,睡环保床等等好事也就快来到我们身边。然而,甚少有人去真正思考环保问题的真正根源。工业化的双刃剑使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接受惩罚,商业社会把人的欲望放大到无以复加。如果不认识到没有节制的生活才是问题的症结,只恐怕再时髦的词语也解救不了这样的危机。
  户外犀牛曰:环保的最大敌人是奢侈浪费,比起“乱扔垃圾”来说,人类为满足奢华生活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要严重了何止数千倍,所以倘使再遇着开着大排量汽车给我们谈环保的人士,或者打着环保旗号卖大房子的公司,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都可以用一句:“你就装吧”回敬。
  
  从阳朔到托斯卡那
  小毛驴
  
  最近视点:
  来自南宁、广东、湖南等地的游客,到阳朔、桂林旅游过年。西街房价涨了三倍,旅游团大巴、自驾游车辆云集,阳朔仅有的几条街道也形成了广州、北京式的堵车盛况。西街人流脸贴脸,热闹到了极点,对一些年轻人是一种刺激,对老人或许有点折磨。扎堆、集中、热闹型的旅游商业及文化,这依然是中国旅游的本质吗?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大年三十,作为阳朔标志的西街颇为冷清,青石板路,民间老街,外地旅游者还未来,大多店铺都关门,人们也都回老家或住地过年去了。初三的时候,我们再去西街,所有店铺开门,路边摊位沿漓江摆满,西街是一个庙会般的街道,露天艺术表演,本地歌舞团穿红肚兜、露大白胳膊表演《辣妹子》那种中宣部倡导的民歌。灯光,颜色,声音、拥挤的人潮……许多老外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我一点都不好奇,只想尽早离开人群。想起《千与千寻》的场景:白天冷清的古镇一片死寂,到夜晚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阳朔大年三十与初三初四的对比就是这样戏剧。神州处处皆阳朔,丽江、凤凰春节也是如此
  家旁有座塘郎山,岳母周六大早去爬山,问她为什么其他时候不去?她说:“周六人多,爬山才热闹才好玩。”
  这种所谓“看热闹”心理,或许真影 响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某一面吧。“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旅游,是开阔眼界的一个事情,夸人“见多识广”也往往是因为该人行千里路。用自助旅行者,旅游发烧友的话说,我们的生命就是一场旅行。而现实中的中国游客,大多数还限定在看客的层次。这些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消费文化概念与模式也悄然渗透其中。常常见到内地城市游人,在遥远的西藏、新疆喀什和当地人有文化冲突,不论对错,但往往可归根于城市消费文化,娱乐精神,“玩”的心态的无边缘泛滥。经常能见周围的同事朋友去某个旅游点,先住宾馆打个通宵麻将,睡中午起来后到某景点一游,买个纪念工艺品就撤。最经典的往往是某个旅游地区的旅游景点小镇很富裕,而离其几十公里的山地就很贫穷,这是常见的情形。
  “群众”这两个字在中国有着太多的潜概念。但作为群众化的旅游,首先当然要基于个体了。群众是盲目,被动的,但却能集成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市场体系。不管是否把中国旅游归于低劣的热闹文化,浅薄粗陋的旅游经济状态,但谁都知道旅游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绿色GDP,藏宝洞。
  相关地方政府能做到更有耐心,更“有文化”感地引导和疏导,这会多少改观一下局部地区的风气。但更多的事情是需要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成长,每一个人都能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者:看热闹,玩的心态无可厚非,但不应该过度泛滥,天天围观看热闹就显得见识太少了。独立的旅游者,当然不一定非要次次都去自助旅游,最关键是自己有一个基本的知识范畴,能对旅行的地点有一种情感或理性的了解,就是主动地去让自己和当地风物去交流。
  时间很重要。中国旅游市场、旅游机制,旅游者真正面临开放的世界,并普及中国大众,究竟有多少年的时间?开放并普及的旅游,也至多只能从80年代说起。
  就说登山攀岩这些大旅游事业中的“高端”行为,1857年12月22日,阿尔卑斯俱乐部正式在Ashley的考文特花园酒店成立。八年后,俱乐部成员已经发展至290名,其中绝大部分是登山的行家。当时的俱乐部成员大部分毕业于剑桥和牛津大学,诸多会员还是法律,科学和神学领域中的著名人物。
  中国登山呢?作为另一种跟社会制度、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恐怕是中国近几十年都无法营造的——那就是社会观念和其自然资源的服务体系。阿尔卑斯山的攀登,户外者往往不必受门票不合理的气、往往碰不到“宰人”的当地老乡,往往碰不到没有任何理由的冷漠的禁令和命令……
  你可以山寨一个旅游产品,但你无法山寨整体一个旅游文化。在眼下的中国,我不信任群众、政府,我只相信时间,它在各样复杂的人欲和利益下在改变这个世界。
  理想中的阳朔应该是意大利的托斯卡那,法国的普罗旺斯——有教养的,健康的游人快乐地单车行进在田野,遇到当地人家,大家都有知识、有礼貌,讲公平。当地处处都能提供基本的接待旅游服务。阳朔县城依然热闹,但更多的游客是真正下到了漓江,峰林的小镇乡村中。
  我相信理想,我相信时间,但我不等待时间。因为我总找那些无人或安静而优美的地方而去。这个春节我们住在安静的兴坪,除了那吓人的爆竹喧嚣一切都是从容的。
其他文献
西班牙>阿利坎特  作为2008~2009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启航仪式港口,阿利坎特是西班牙东南部古城和商港,阿利坎特省首府。它濒临地中海的阿利坎特湾,北距西班牙第三大城巴伦西亚一百六十多公里。阿利坎特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是布兰卡海岸旅游区内著名旅游中心。同时又是西班牙重要的海港,并有西班牙最古老的铁路连接。    南非>开普敦  开普敦风光秀美,素有“海上客栈”之称,自人类远航寻找新大陆、新贸易和
主人  兰庆文:昆明人在旅途户外店的经营者,洱海的美好让她留在了这里。三年多的时间,人在旅途会所不仅成为她自己的家,也成为许多旅行者难以割舍的家。    人们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人生的旅途,生命的精彩在于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步会在哪里。1960年代,凯鲁·雅克把他与朋友们横穿美国大陆的旅途故事即兴地写成一本书《在路上》,于是“在路上”成为一切有想法的年轻人的生活教科书,“在路上”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永
在越野网和道传奇俱乐部的28位中国越野爱好者自费穿越美国西部大陆以前,只有在19世纪中叶有60个日本人采用乘坐马车的方式横穿过美国,那些人全都是当时的高级干部,是日本天皇咬着牙拿出了当年全国库收入的2%,来组织他们访问欧洲和美洲好几十个国家进行经济考察,属于“公费旅游”。他们回来对推进明治维新起了政治和技术上的积极作用,说到旅行,他们在美国的过程充其量属于是赶路。今天这28位中国人,都是有追求的中
2009欧洲户外工业产品设计奖由腓德列港展览公司主办,IF企划组织执行。此次竞赛着眼于推广户外用品区块中优秀且具有创新价值的设计作品。获奖作品于7月16日颁奖典礼上颁布并展示。来自18个国家的242件作品最终63件产品分获提名,其中九件最A-创意的产品荣获金奖。    户外服饰,鞋类、头盔类产品  ELIA攀岩用女性头盔    生产商:Petzl(法国)  设计师:法国Chavanod  INCQ
日本:开放自由行    2009年7月1日起,风传很久的日本自由行政策终于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落地。这是日本自开放旅游以来在中国市场上的另一大重要举措,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中国客人。  近年来日本经济衰退严重,日本人企盼靠旅游业“二次开国”,并已经明确提出将“观光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希望到2010年能吸引1000万外国人人境,2020年达到2000万人。这其中华人地区是日本旅游业发展的重中
关键词:四姑娘山 婆缪峰 高山海子 徒步穿越  推荐探访地:日隆 海子沟 长坪沟 双桥沟  气候:四姑娘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高原气候过渡地区,由于高原地形,气候冬寒夏凉,常年干燥,雨量稀少,雨季主要在5月。且气温变化剧烈,四季不甚明显,日夜温差较大。8~10月为适宜登山的季节,四姑娘大峰、二峰冬季也可攀登。  四姑娘山地区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有丰富的雪山攀登资源,有一两天即可攀登完
前几日在某论坛上见一哥们问询“哪里可以参加专业探险队”,原因是“可以去登顶各大雪山,可以去世界上很多神奇的地方探险……断胳膊断腿葬尸荒野都没关系……”言及他自己的能力和优势除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所有的活动中(不多)我理所当然地成了所谓最猛的驴最具户外经验知识的驴”之外,就是让人惊心的不怕死”,似乎“不怕死”之后,一切困难都不成问题珠峰也可以随便踩在脚下。  关于“不怕死”算是一种优点的观念若干年前
行程安排    “如果你想在一次旅行中游遍非洲大陆,那就到喀麦隆去!那里就是整个非洲的缩影。”事实上,喀麦隆地处非洲大陆的中部,风俗习惯因南北文化和多种宗教的交汇,环境气候受赤道雨林和稀疏草原的影响,地形奇特,把这里作为中非旅行的起点是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看看火山,感受黑沙滩,吃烤鱼,是令人极为舒心的事情。而在乌干达,那里有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俾格米矮人,他们身材矮小,身体强悍,意志顽强,野性十足,
茶品: 顾渚紫笋  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的“紫笋茶”,早在1200多年前已负盛名,自唐代便被列为皇家独享的贡茶。清代以降不幸停产、失传,到了1979年,才恢复生产。  出行看点:  历史:唐宋摩崖石刻。陆羽写就《茶经》之地   出行方式:背包旅行。一边是对唐宋“茶都”的回望,一边是江南山水的陶醉。      长途客车跳跃在水口乡间颠簸的山路上,周围是一片片碧绿绯黄的油菜花地和生机勃勃的茶树
行走在户外,任由眼前画面跳动,伴着夏日的阳光,我喜欢在远离喧闹的地方发呆,一如现在,我置身在崎岖的道路上,享受着户外带给我的阵阵惬意。不经意间,我仿佛真的爱上了你的呼吸——戈尔特斯TM户外鞋。  购买一双好鞋的标准关键是穿着舒适。没有尝试过戈尔特斯TM户外鞋之前,在选择鞋子的问题上我几乎就是处于盲目状态。好不容易买到一双自己喜欢的鞋,结果穿到脚上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真正适合。等到我的脚经历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