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具体分析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并就消极心理的克服和行为矫正、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策略和教学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广播体操;厌倦情绪
本文试图分析致使中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这对提高广播体操的教学效果和发挥课间广播操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对广播体操厌倦情绪的表现
体育学习中的厌倦心理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厌倦情绪主要表现在:在广播体操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要求掌握的动作或要求做的练习,不是认真完成,而是处于应付状态甚至逃避练习;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在课间操的时候毫无生气,或借口身体不适而拒绝做课间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使课间操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作用。我们应该探清其原因,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中学生对广播体操厌倦情绪的成因分析
1.广播体操编排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广播体操编排因素,见表1。
表1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广播操编排因素(多选)
[因素\&缺少游戏性和对抗性\&动作难\&音乐节奏快\&动作变化复杂\&其他因素\&人数\&207\&174\&119\&150\&46\&百分比\&82.8%\&69.6%\&47.6%\&60%\&18.4%\&]
从表1中可以看出,缺少游戏性和对抗性是造成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而学生认为广播体操编排的动作难,节奏快、动作变化复杂等也是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
2.学生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自身因素,见表2。
表2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学生因素(多选)
[因素\&缺乏兴趣\&心理素质差\&运动能力差\&学习效果差\&感觉易受伤\&其他因素\&人数\&231\&146\&127\&81\&12\&45\&百分比\&92.4%\&78%\&50.8%\&32.4%\&4.8%\&18%\&]
从表2中可以看出,缺乏兴趣是中学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最主要原因,心理素质差、运动能力差也促使了学生厌倦情绪的产生。
3.教师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教师因素,见表3。
表3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教师因素(多选)
[因素\&教学方法单调\&讲解示范不到位\&过分强调纪律\&教师态度\&其他因素\&人数\&184\&139\&157\&53\&21\&百分比\&73.6%\&55.6%\&62.8%\&21.2%\&8.4%\&]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讲解示范不到位,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4.环境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环境因素,见表4。
表4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环境因素(多选)
[因素\&场地设施差\&学习氛围差\&同学嘲笑\&天气因素\&其他因素\&人数\&143\&106\&73\&136\&43\&百分比\&57.2%\&42.4%\&29.2%\&54.4%\&17.2%\&]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因场地设施太差、学习氛围差、同学嘲笑等而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
三、改善中学生对广播体操厌倦情绪的对策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融洽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他们消除厌倦情绪。
2.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课间广播操的态度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却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广播体操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锻炼行为一旦成为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
总之,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在实际运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克服学生的惰性,才能使课间广播操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徐万彬,殷川.对体育学习中学生消极心理的分析与矫正[J].德州学院学报,2001,17(2):92-94.
关键词:中学生;广播体操;厌倦情绪
本文试图分析致使中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这对提高广播体操的教学效果和发挥课间广播操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对广播体操厌倦情绪的表现
体育学习中的厌倦心理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厌倦情绪主要表现在:在广播体操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要求掌握的动作或要求做的练习,不是认真完成,而是处于应付状态甚至逃避练习;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在课间操的时候毫无生气,或借口身体不适而拒绝做课间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使课间操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作用。我们应该探清其原因,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中学生对广播体操厌倦情绪的成因分析
1.广播体操编排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广播体操编排因素,见表1。
表1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广播操编排因素(多选)
[因素\&缺少游戏性和对抗性\&动作难\&音乐节奏快\&动作变化复杂\&其他因素\&人数\&207\&174\&119\&150\&46\&百分比\&82.8%\&69.6%\&47.6%\&60%\&18.4%\&]
从表1中可以看出,缺少游戏性和对抗性是造成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而学生认为广播体操编排的动作难,节奏快、动作变化复杂等也是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
2.学生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自身因素,见表2。
表2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学生因素(多选)
[因素\&缺乏兴趣\&心理素质差\&运动能力差\&学习效果差\&感觉易受伤\&其他因素\&人数\&231\&146\&127\&81\&12\&45\&百分比\&92.4%\&78%\&50.8%\&32.4%\&4.8%\&18%\&]
从表2中可以看出,缺乏兴趣是中学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最主要原因,心理素质差、运动能力差也促使了学生厌倦情绪的产生。
3.教师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教师因素,见表3。
表3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教师因素(多选)
[因素\&教学方法单调\&讲解示范不到位\&过分强调纪律\&教师态度\&其他因素\&人数\&184\&139\&157\&53\&21\&百分比\&73.6%\&55.6%\&62.8%\&21.2%\&8.4%\&]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讲解示范不到位,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4.环境因素
通过对250份中学生调查表的统计,我们分析了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环境因素,见表4。
表4 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环境因素(多选)
[因素\&场地设施差\&学习氛围差\&同学嘲笑\&天气因素\&其他因素\&人数\&143\&106\&73\&136\&43\&百分比\&57.2%\&42.4%\&29.2%\&54.4%\&17.2%\&]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因场地设施太差、学习氛围差、同学嘲笑等而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
三、改善中学生对广播体操厌倦情绪的对策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融洽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他们消除厌倦情绪。
2.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课间广播操的态度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却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广播体操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锻炼行为一旦成为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
总之,中学生对广播体操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在实际运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克服学生的惰性,才能使课间广播操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徐万彬,殷川.对体育学习中学生消极心理的分析与矫正[J].德州学院学报,2001,17(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