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来源 :实用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肿瘤的0.2%(男性)~1.0%(女性)。1928年Graham首次报道了关于静息甲状腺癌的临床概念后,关于甲状腺癌的研究日渐增多。甲状腺微小癌( 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的概念也逐渐被各国学者熟知。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甲状腺癌肿直径小于或等于10 mm的甲状腺癌[1]。以往,TMC患者大多因其他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中被偶然发现,甚至有些患者在因其他疾病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世界各地尸检中TMC的发现率为1.5%~35.6%。以前部分学者认为,甲状腺微小癌因其癌灶直径较小,与直径较大的甲状腺癌相比,其侵袭性较低,故对其的治疗应采用临床观察等相对保守的方法[2]。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细针穿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甲状腺疾病重视程度的增加, TMC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但是,对于TMC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因此这一问题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因仍不是很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放射线接触史、体内碘水平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甲状腺癌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点,甲状腺微小癌亦是如此,其病理分型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是起病缓慢、隐匿,可长期处于无进展的亚临床状态,也可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共存,易误诊、漏诊。但是,也有部分TMC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特点,癌细胞分化不成熟、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发生转移。 TMC主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第一站多为颈部Ⅵ区淋巴结,即中央组,一旦发生转移,患者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此时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Andreas等[3]关于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生物相关性的研究中得出甲状腺微小髓样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甲状腺微小癌整体发病率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乳头状微小癌比例的上升尤为突出。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微小癌患者,所以,对于TMC的诊断及治疗应予重视。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基因诊断细化其危险分层,制定更加合理的(积极或保守)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以玉米芯/甘油及玉米芯/粗甘油为研究对象,以高纯氩气为载气对两种样品进行热重实验。通过对10℃/min和30℃,min两种升温速率和不同温度下的热重曲线分析发现,两种样品均出现两个失
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和微乳化原理,选择OP4/OP7复配的表面活性剂配置柴油、表面活性剂、水的质量比为15∶2∶1的微乳化柴油,研究该微乳化柴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在
考察成型过程因素对黧蒴栲和工业油料饼粕协同成型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饼粕及其堆肥化产物的加入有利于提升颗粒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含水率、饼粕、饼粕堆肥化产物含量
基于高压氢环境箱、置换及供气系统、加载系统和总控系统4大模块,提出试验装置的总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对加载杆轴向力平衡、高压氢环境载荷测量和高压H2密封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设计一套风电叶片单点疲劳加载系统,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单点疲劳载荷作用下的风电叶片振动数学模型,得到影响叶片振动特性的一系列因素.以一阶固有频率为0.92 Hz的风电叶
目的:探讨晚期NSCLC组织中RRM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液相芯片法检测40例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RRM1 mRNA表达水平,分析RRM1 mRNA表达
采用小型实验装置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当量比和反应温度对生物油气化产物的产率、组成及碳转化率的影响,获得在O2和N2两种氛围下气化反应器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结果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统计,2012年全球肝癌发病人数为78.2万,其中中国肝癌发病人数约39.4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是B淋巴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传统的化疗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很少有患者能够取得完全缓解,更不能治愈。近年来,MM患者采用自体或异体基
目的:观察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非索非那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