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内酯-1对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和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白术内酯-1(ATL-Ⅰ)对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

方法

于2019年12月,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7至9月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进行治疗的12例男性矽肺患者,收集其肺泡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ATL-Ⅰ组(100 μmol/L)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100 μ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底物蛋白p62、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核因子κB(NF-κB)及其磷酸化型(p-NF-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ATL-Ⅰ组肺泡巨噬细胞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p-NF-κB、LC3-Ⅱ/LC3-Ⅰ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但ATL-Ⅰ组NF-κB、LAMP2、p62以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和DMSO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DMSO组的上述指标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TL-1可能减少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自噬的活性,但未能降低其凋亡水平。

其他文献
脓肿分枝杆菌脊柱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并不典型,病理结果可辅助诊断,需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明确诊断。如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并椎旁感染患者,行后路胸椎管减压、第8胸椎肿物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倾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出院后开始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3周余患者因伤口出现积液并破溃,连
含鹅膏肽类毒素致命鹅膏中毒可导致患者肝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死亡,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鹅膏肽类毒素有助于早期临床确诊。本文三例患者经ELISA鉴定为含α-鹅膏毒肽的致命鹅膏中毒,中毒患者以消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患者放弃治疗后死亡,予以吸附毒素、导泻、补液促进毒物代谢、保肝等支持治疗后,2例患者好转出院。
选择性自噬通过降解聚集体蛋白、受损或多余的细胞器等细胞质物质维持细胞内稳态,其正常功能的维持必须确保自噬受体能够有效识别和隔离待降解物质。作为重要的自噬受体蛋白,p62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参与选择性自噬过程。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当其持续较长时间发展时,会继发实质性瘢痕形成并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器官衰竭。p62在肺、肝、肾组织等纤维化疾病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p62的积累、过表达
弹性髓内钉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性骨折的首选方法。弹性髓内钉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可塑性和内在的弹性,负重时不易断裂。术前应根据健侧骨干全长X线片测量骨干的直径和长度,将弹性钉预弯成"C"形,然后经骨干近端或远端内外侧皮质打入髓腔,依靠其内在的弹性在入钉点、"C"形的顶点和钉尖部位构成三点固定,使骨折端的应力达到平衡,形成髓内支架,骨干周围的肌肉组成软组织框架,达到相对稳定的生物学
期刊
目的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18~77岁;患者采用初步建立的基于ERAS理念的围术期康复途径进行治疗,阶段性调整康复计划;对照组57例,男40例,
目的探讨骨骼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ytotoxic T-cell lymphoma,CTL)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14例骨骼肌CTL和47例非骨骼肌结外CTL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肿瘤形态,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EB病毒(EBV)感染状态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盆创伤外科收治的4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24例;年龄19~59岁,平均39.0岁;左侧16例,右侧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跟骨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
目的分析新型阻挡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人工胫骨(30根)制备胫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模型(AO 43-A3型),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n=10):无阻挡钉组(髓内钉,阻挡钉处仅留预植孔)、传统阻挡钉组(髓内钉联合前-后向传统阻挡钉)和新型阻挡钉组(髓内钉联合侧方新型阻挡)。3组模型分别完成侧方弯曲应力试验(记录髓内钉的横向最大位移)、疲劳试验(观察模型结构异常情况)和轴向应力试验(记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SD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的SDSC 16例,并以头颈部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99例作为观察对照,包括鼻腔鼻窦的低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腺癌5例,未分化癌4例,睾丸核蛋白癌(NUT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横纹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