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除了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教育以及心理素质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德育工作的发展进行中,需要与学科教学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使得德育工作具有充分的进行时间以及展开的基础。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情况,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较为常见,基于此,本文对于语文教师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师;班主任;学生;德育工作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充足的学时,可以进行延续性的教育。其二,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的课文内容可以展开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三,由于语文的学习直接的关系到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语文教学这些不同的特点,对于德育的教育具有促进的作用。因此,将二者有机的进行结合,对于推动语文教学以及德育工作都具有帮助作用,同时能够完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
  一、语文教学育德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
  1.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联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影响,对于实际应用性的知识学习较为重视,教学的重点落学生的语言内部输入以及外部输出能力的提高上,例如作文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等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显性语文素质的提高,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等内容重视的程度不足。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人文知识进行展开的教学,便于学生通过具体的人文知识的培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收到思想教育的内容。
  2.提高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由于语文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属于面向于全体国民的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于语言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之外,需要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方面进行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具有直接的好处,学生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学科教学的兴趣,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提高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中,需要对于德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3.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德育教育
  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之后,能够对于自身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同时加强对于世界以及社会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符合于社会发展形势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学生需要联系自身的实际状况,通过德育教育,树立高尚的情操以及远大的理想。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语文学科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以及积极的精神对于学生的品格以及观念的形成进行引导,利用语文学科中所涉及到的实际例子,对于学生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引,对于学生的精神形成鼓舞。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化发展方案
  (一)目前的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不足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进行密切的关注以及结合,通过对于学生的德育课程的进行以及对于学生的个人思想状况的促进,进行德育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实际的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人状况对于工作具有具体的指向性的作用。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存在着对于学生的实际状况不能具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指导的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偏差,因此德育工作的实际效力展开不足。
  2.学科教师与班主任的双重身份
  在班主任的设置中,由于需要对于学生的具有比较细致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的性质,因此班主任的设置中,通常采取将课时较为多的重要科目的学科教师作为班主任的主要人选。然而,在目前的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常常由于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的重合身份,在重视了学科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在德育中的教育。
  (二)优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1.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性质具有正确的认识,学生是发展中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人。因此,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变化以及发展进行及时的关注,根据实际中状况,展开德育的工作。
  2.重视学科与德育之间的结合
  在上文中,已经详细的说明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德育之间的结合展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需要对于德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将学科的教学与德育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德育内容的渗透要有顺序、有层次地递进,一方面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保证德育渗透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应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德育目标也应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而变化。
  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前3分钟演讲作为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途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小组分工准备一个关于品德教育的小演讲在课前分享给大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达到了德育的效果。由此可见,德育并不只是表面或口头上的讲授,还应注重受教育者的自我实践,做到教授与实践相辅相成。
  三、结束语
  只有课堂文化建设,重视教学上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其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灵活巧妙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宣莲.浅谈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
  [2]杨芳,王英强.为学生的心灵之舟引航——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的技巧[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3]顾菊秀.构建心与心的虹桥——浅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1):13-13.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有很多种方法,语言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小学生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初级阶段,具有天真、活泼、调皮和听话等特点,因此,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  在小学教育工作环节中,班主任的工作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比较重大的挑战,不仅是因为其是一项较为严肃的工作,更是因为其作为一项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具有
摘 要:班主任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人员,故而教师必须科学评估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德育程度进行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方可进一步实施相应的教学工作。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班主任教师应积极为其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采用“激励策略”。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依旧存在显著的问题,例如实践性不足、激励性不足等。故而在实施解决措施的时候,必须对其有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同时教育工作影响深远。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作为连接学生与其他学科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不仅可有效掌控并反应学生的成长情况,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因此,为了使我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展开实效性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摘 要:在职业院校中,班主任主要承担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身心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思想与人格,职业道德等方面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在这些方面,班主任的引导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班主任队伍本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对学生正确的影响与引导,就成了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