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品德课更有魅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课程所应具有的开放型、活动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尽可能拓展教材的内涵,拓展文本内涵、品德作业、品德评价,增强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使品德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拓展 文本 作业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品德课进行拓展的必要性
  1.从品德课的特点出发。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新型人才。品德课程所应具有的开放型、活动性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拓展时空,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对品德课进行适当拓展。
  2. 从品德课教学实践出发。
  在以往的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有着这样的体会,一篇品德课的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相对而言,每课时的内容就少了很多,以至于一节课下来,往往是前半节课看图说话,或针对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后半节课总是显得无事可做。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手中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的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品德课,三分基于课本,七分来自课外。我们的课堂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应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品德课如果仅仅靠书本上的几幅图、几段话,这样的课程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拓展,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品德课如何进行拓展
  1. 文本内涵拓展,让课堂锦上添花。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和学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课堂需要拓展,拓展要依据文本。我们应从文本出发,恰到好处挖掘文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使拓展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错落有致、装点得体的亮点和花絮,成为学生提高品德素养的一个生长点、发展点,使我们的品德课堂有更多因拓展而生成的精彩!
  (1)以“本”为本,巧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
  品德课插图与课文相比,占的篇幅不大,所含“知”、“情”、“行”的信息量却很大。这是品德课插图的优势之一。然而插图显现的道德信息,一般是浓缩的、凝结的,往往使学生不能从一两幅图中受到深切的感受,这又是插图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能在插图教学的同时进行拓展深化,那对学生的感染就会更大。
  (2)联系教材,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资源。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科本身不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知识和技能,但它可以与语文、音乐、美术、班队活动等课程紧密结合。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如阅读、搜集资料、绘画、制作等,拓展课程空间,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让教育浸润在欢声笑语中。
  (3)结合教材,调动儿童生活中的经验资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用好教材是不够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以,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已有的心灵体验,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矛盾和困扰是品德与社会课最有实效性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4)小资料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觉。
  在我们的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小资料,小资料与教材主体部分是有机地连在一起的。为了发挥小资料的作用,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小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2.品德作业拓展,用真情呼唤真行。
  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会想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业。那么,品德课需要作业吗?回答是肯定的,品德课需要有像其它学科一样精心设计的作业,而且这个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品德课来讲,作业的主要功能就是考察学生有明辨事非的能力,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但品德作业不同于语文、数学作业,它更注重实践性。现行的品德教材中有许多书面作业,这些作业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是各种行为的辨析;二是小调查,小访问;三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建议。但是这种生活化的作业仅仅止于课堂,不能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3.品德评价拓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品德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行为表现、发展状况进行考查后的褒贬与判断。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学生的品德成绩,不能简单的以一张试卷或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确定。一张试卷反映的往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有的学生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所以我们而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品德行为的综合素质。新课程倡导科学合理、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评价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与课堂观察、激励评价、课后访谈与实践活动,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并在期末时采用开放性测试的形式考察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情况。
  采用开放性测试,不仅考核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而且测查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应用于行为之中的实际表现”。同时,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测查,即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了全面的测评,有效地提高了品德学科的测试效度。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验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道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
  当然在进行拓展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拓展的量度、深度、广度和空间度。切忌拓展的形式花哨,数量失控,内容不精、拓展序列不清,难易不当。此外,教学资源的拓展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注意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我们的拓展才会更有“效”,让我们的品德课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品德学科人文化评价》 吴红燕 2006.10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网络 2006.11
  3.《体验生活,自主活动,生成资源,感悟秋天》 郑洁 2007.06
其他文献
依据溶液脱湿在民用通风领域的使用效果,通过不同种溶液不同配比对煤气进行脱湿研究,以获取较好的煤气脱湿效果。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出现,让网络逐渐成为了一种可灵活调配的资源,同时也让数据流量的分配变得更为高效和均衡。随着SDN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SDN应用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得以快速部署。这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立,对网络维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网络设备的不断增加,带来的网络配置管理工作也日益繁琐。因此,本文对SD
从系统功能模型的角度分析并开发了变电运行管理系统。讨论了系统的业务模型和功能模型,分析了系统数据、数据库编程、系统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共生固氮总量及占大豆一生需氮量的比例,以及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的综述,提出了如何提高大豆共生固氮能力的途径。明确了协调土壤环境氮浓
【摘 要】 近年来医学影像尤其是超声影像诊治技术不断问世并得到推广应用,中、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逐渐普及到二级医院甚至进入社区医院和诊所,但是很多年轻医生及基层医院的医生缺乏心血管超声影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培养教育,这里就心血管超声影像教学的特点及规范化培养的要点和意义作简要叙述,旨在为全面开展心血管超声影像的规范化培养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心脏彩色多普勒影像;特
【摘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又都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所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但是,许多教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未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  【关键词】解决问题 能力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