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艺术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粗浅地总结了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之中的优势,提出了该方法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改善教育现状,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舞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舞蹈教育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209-02
我国目前的儿童教育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才真正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要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艺术教育加以重视。我国目前幼儿的舞蹈教育当中太过强调掌握技巧的重要性,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兴趣,甚至觉得枯燥难耐,放弃学习,这导致舞蹈教育的质量大大降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精心为儿童设计的,将其合理运用在幼儿舞蹈教育当中,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对幼儿的艺术教育空前重视,许多有志之士投入其中,试图探索研究出符合我国特点的艺术教育方法体系,但目前有许多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舞蹈教育的本质,使用了不当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使幼儿失去了对舞蹈的热爱。[1]当前的教育方法之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没有真正对舞蹈教育重视起来,例如大部分中小学都没有将舞蹈纳入教学课程当中。
将舞蹈仅仅只作为一种技能训练,认为有天份的幼儿才需要特地学习,导致许多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缺乏自信,不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舞蹈天才,也许此生就错过了与舞蹈结缘。
没有将舞蹈当作一门艺术,而是将它作为需要刻苦练习才能取得成果的技能。这导致许多孩子从一开始对舞蹈充满热爱,最后却因为繁重而枯燥的训练丧失了所有的积极性。
进行舞蹈教学时常常采用分解动作的形式来一步一步练习,这会导致舞蹈中缺乏情感,变得机械化,失去了舞蹈本身独特的美感,难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舞蹈表达的应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一种自然而优美的肢体语言,人们通过舞蹈可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涵养,提升内涵和气质,而目前的舞蹈教育中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幼儿舞蹈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发挥舞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完善我国幼儿舞蹈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优势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理念是回归最原始的音乐,即将歌唱、舞蹈和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宣泄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情。[2]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舞蹈教育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培养听力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动作及舞蹈融为一体,它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儿的听觉神经,使幼儿对世界万物一切声音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逐渐具有分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能力,能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相应地作出迅速反应,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听觉能力。
培养节奏感。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在早期都是较弱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抢拍、漏拍或者是拖拍的情况,很难将群舞跳得整齐。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选择节奏较为明确清晰的音乐,在重音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节奏感,使他们能相对来说更为轻松地记住节拍,节奏一致了,舞蹈才会更完美。
训练肢体语言的表达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对肢体的训练,认为动作和音乐应该是相辅相承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肢体语言,让他们在舞蹈之中表現自我,在玩乐之中学习舞蹈,这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记忆力,使他们将老师所授知识牢牢记住,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肢体语言的表现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应用
(1)与舞蹈主题的契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已经发展了长达三十年,期间对我国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进中国音乐教育的世界化。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追求的是音乐的原本性,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人本性一致,因此中国的艺术主题大多都是在追求本源的东西。[3]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编创中,能够与具体的舞蹈主体相契合,依据不同的舞蹈主题,创编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因为本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集演唱、演奏、舞蹈以及朗诵于一体的全方位感官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契合主题的基础之上,能够使得幼儿舞蹈创作更具有现实表现力。此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非常注重本土文化的运用,注重文化平等的观念,这一观念与我国当下的文化自信很契合,对于传统的艺术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的教育中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民间舞蹈的魅力,对于文化的传承起到很好的示范(下转第208页)(上接第209页)作用。
(2)节奏把控舞蹈进度。如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注重节奏的训练,强调节奏把控对于舞蹈编创中的作用,这对于幼儿舞蹈编创非常关键。奥尔夫认为音乐是回归人本性的一种艺术表达,主张艺术的人文性和原始性,这种自然的艺术的鉴赏能力可以在幼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培养,让幼儿通过倾听去辨别音乐的情感和氛围,在此基础进行动作的编创和想象。因此,节奏感的训练至关重要,只有清楚音乐的节奏,准确把握,才能在听音乐时准确地分辨音乐中的区别。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注重节奏的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有助于舞蹈的顺利进行,保证舞蹈的旋律和节奏相互合拍。[4]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幼儿们的舞蹈节奏潜能,将幼儿对于音乐的本能理解转化成主动性的感知和动作的外化表达。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都很重要。例如在《打老虎》这一幼儿歌曲的舞蹈编排中,首先教师带着幼儿们一边双手打拍,跟着歌词训练节奏,掌握节奏之后开始舞蹈动作,例如在“上山打老虎”的歌词部分可以配合手半握拳的动作敲打,也可以在“老虎不吃人”的歌词部分配合做摇晃手掌,示意不,最后在大灰狼的歌词中做大臂带动小臂画圈的动作。这也是传统的将歌词语言带入到舞蹈之中,更好地掌握歌曲内涵的同时把握节奏感。
(3)培养舞蹈的想象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倾听来想象歌曲的语境,这在锻炼幼儿听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联想能力,辨别不同声音的背景,例如来自身边人、大自然、动物、天气等不同效果的声音。幼儿对于不同来源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辨别力之后,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作出相应的肢体反应,经过大脑的长期训练,就可以丰富肢体动作的内容,甚至是带上情感的舞蹈动作,这也是幼儿舞蹈需要培养的核心。想象力对于舞蹈创作是关键一步,只有增强想象力才有可以编创出新颖的舞蹈动作,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恰好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因而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各方面研究,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在对幼儿节奏感、听力能力和肢体动作等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了幼儿舞蹈创编中主体的契合程度、节奏的把握和想象力的增强,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也是所有舞蹈所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范丽莉.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J].学周刊,2017,10(10):202-203.
[2]贺定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贺州学院为例[J].学园,2014(10):65-66.
[3]孟凡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前舞蹈创编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黄文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36):112-114.
责任编辑:刘健
关键词:幼儿舞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舞蹈教育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209-02
我国目前的儿童教育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才真正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要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艺术教育加以重视。我国目前幼儿的舞蹈教育当中太过强调掌握技巧的重要性,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兴趣,甚至觉得枯燥难耐,放弃学习,这导致舞蹈教育的质量大大降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精心为儿童设计的,将其合理运用在幼儿舞蹈教育当中,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对幼儿的艺术教育空前重视,许多有志之士投入其中,试图探索研究出符合我国特点的艺术教育方法体系,但目前有许多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舞蹈教育的本质,使用了不当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使幼儿失去了对舞蹈的热爱。[1]当前的教育方法之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没有真正对舞蹈教育重视起来,例如大部分中小学都没有将舞蹈纳入教学课程当中。
将舞蹈仅仅只作为一种技能训练,认为有天份的幼儿才需要特地学习,导致许多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缺乏自信,不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舞蹈天才,也许此生就错过了与舞蹈结缘。
没有将舞蹈当作一门艺术,而是将它作为需要刻苦练习才能取得成果的技能。这导致许多孩子从一开始对舞蹈充满热爱,最后却因为繁重而枯燥的训练丧失了所有的积极性。
进行舞蹈教学时常常采用分解动作的形式来一步一步练习,这会导致舞蹈中缺乏情感,变得机械化,失去了舞蹈本身独特的美感,难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舞蹈表达的应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一种自然而优美的肢体语言,人们通过舞蹈可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涵养,提升内涵和气质,而目前的舞蹈教育中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幼儿舞蹈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发挥舞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完善我国幼儿舞蹈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优势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理念是回归最原始的音乐,即将歌唱、舞蹈和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宣泄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情。[2]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舞蹈教育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培养听力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动作及舞蹈融为一体,它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儿的听觉神经,使幼儿对世界万物一切声音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逐渐具有分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能力,能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相应地作出迅速反应,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听觉能力。
培养节奏感。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在早期都是较弱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抢拍、漏拍或者是拖拍的情况,很难将群舞跳得整齐。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选择节奏较为明确清晰的音乐,在重音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节奏感,使他们能相对来说更为轻松地记住节拍,节奏一致了,舞蹈才会更完美。
训练肢体语言的表达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对肢体的训练,认为动作和音乐应该是相辅相承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肢体语言,让他们在舞蹈之中表現自我,在玩乐之中学习舞蹈,这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记忆力,使他们将老师所授知识牢牢记住,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肢体语言的表现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应用
(1)与舞蹈主题的契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已经发展了长达三十年,期间对我国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进中国音乐教育的世界化。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追求的是音乐的原本性,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人本性一致,因此中国的艺术主题大多都是在追求本源的东西。[3]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编创中,能够与具体的舞蹈主体相契合,依据不同的舞蹈主题,创编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因为本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集演唱、演奏、舞蹈以及朗诵于一体的全方位感官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契合主题的基础之上,能够使得幼儿舞蹈创作更具有现实表现力。此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非常注重本土文化的运用,注重文化平等的观念,这一观念与我国当下的文化自信很契合,对于传统的艺术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的教育中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民间舞蹈的魅力,对于文化的传承起到很好的示范(下转第208页)(上接第209页)作用。
(2)节奏把控舞蹈进度。如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注重节奏的训练,强调节奏把控对于舞蹈编创中的作用,这对于幼儿舞蹈编创非常关键。奥尔夫认为音乐是回归人本性的一种艺术表达,主张艺术的人文性和原始性,这种自然的艺术的鉴赏能力可以在幼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培养,让幼儿通过倾听去辨别音乐的情感和氛围,在此基础进行动作的编创和想象。因此,节奏感的训练至关重要,只有清楚音乐的节奏,准确把握,才能在听音乐时准确地分辨音乐中的区别。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注重节奏的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有助于舞蹈的顺利进行,保证舞蹈的旋律和节奏相互合拍。[4]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幼儿们的舞蹈节奏潜能,将幼儿对于音乐的本能理解转化成主动性的感知和动作的外化表达。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都很重要。例如在《打老虎》这一幼儿歌曲的舞蹈编排中,首先教师带着幼儿们一边双手打拍,跟着歌词训练节奏,掌握节奏之后开始舞蹈动作,例如在“上山打老虎”的歌词部分可以配合手半握拳的动作敲打,也可以在“老虎不吃人”的歌词部分配合做摇晃手掌,示意不,最后在大灰狼的歌词中做大臂带动小臂画圈的动作。这也是传统的将歌词语言带入到舞蹈之中,更好地掌握歌曲内涵的同时把握节奏感。
(3)培养舞蹈的想象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倾听来想象歌曲的语境,这在锻炼幼儿听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联想能力,辨别不同声音的背景,例如来自身边人、大自然、动物、天气等不同效果的声音。幼儿对于不同来源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辨别力之后,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作出相应的肢体反应,经过大脑的长期训练,就可以丰富肢体动作的内容,甚至是带上情感的舞蹈动作,这也是幼儿舞蹈需要培养的核心。想象力对于舞蹈创作是关键一步,只有增强想象力才有可以编创出新颖的舞蹈动作,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恰好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因而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各方面研究,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在对幼儿节奏感、听力能力和肢体动作等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了幼儿舞蹈创编中主体的契合程度、节奏的把握和想象力的增强,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也是所有舞蹈所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范丽莉.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J].学周刊,2017,10(10):202-203.
[2]贺定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贺州学院为例[J].学园,2014(10):65-66.
[3]孟凡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前舞蹈创编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黄文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36):112-114.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