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乙醛是啤酒中含量最高的羰基异味化合物,其含量直接影响啤酒的风味和稳定性,而酵母代谢是乙醛的主要来源。为选育发酵性能优良的低产乙醛酿酒酵母,以Lager型工业啤酒酵母为对象,通过多轮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育种技术构建突变库,利用乙醇-双硫仑抗性平板、高浓度乙醛筛选平板及其驯养液完成菌株的筛选及驯化,建立诱变-筛选-驯化的多轮初筛体系。复筛以乙醇脱氢酶Ⅰ、Ⅱ和乙醛脱氢酶等关键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经实验室摇瓶水平发酵,最终获得主要酒
【机 构】
: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600403),国家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自主课题(LITE2018-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醛是啤酒中含量最高的羰基异味化合物,其含量直接影响啤酒的风味和稳定性,而酵母代谢是乙醛的主要来源。为选育发酵性能优良的低产乙醛酿酒酵母,以Lager型工业啤酒酵母为对象,通过多轮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育种技术构建突变库,利用乙醇-双硫仑抗性平板、高浓度乙醛筛选平板及其驯养液完成菌株的筛选及驯化,建立诱变-筛选-驯化的多轮初筛体系。复筛以乙醇脱氢酶Ⅰ、Ⅱ和乙醛脱氢酶等关键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经实验室摇瓶水平发酵,最终获得主要酒
其他文献
以新疆“女神”西梅为原料,探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发酵西梅浆过程中总酸含量、色差、总酚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等变化,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以西梅浆为基质中,产酸性能较好,可使发酵果浆保持较高的红度;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4株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在西梅浆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由体系的综合环境决定;体系的颜色受环境pH的影响。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更
基于微流控技术和酶抑制法的原理,研制了一种集成液体生化试剂的离心式农残速测芯片。采用透明聚乙烯膜制备微型液囊储存液体试剂,与预先固化反应试剂构成全集成微流控圆盘芯片,用于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实现了从样品提取、酶抑制反应到显色反应及检测的全集成和自动化操作。结果表明,在芯片内部集成农残提取单元,可以省去常规方法所必需的前处理设备,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同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满足大批量样品的农药残留筛查需求。
为建立稳定的以阴离子交换色谱分析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单糖组成的方法,以淋洗液浓度为切入点,优化了梯度洗脱程序;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除蛋白对多糖单糖组成分析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分析条件为:CarboPac PA20色谱柱(3 mm×150 mm),流速0.5 mL/min,0~20 min使用1.75 mmol/L NaOH溶液洗脱中性糖和氨基糖,20~30 min使用1.75 mmol/L NaOH溶液结合50~200 mmol/L NaOAc溶液洗脱糖醛酸,30~40 min使用200 mmol/L
常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建立在岩石矿物组分已知的前提下,并以Voigt-Reuss-Hill模型求取岩石基质的等效弹性模量。在致密砂岩物理建模的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测井资料不全,无法给出精确的矿物成分解释,使常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精度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首先通过联立Gassmann方程和临界孔隙度模型,求取岩石基质的弹性模量;再根据解释的泥质含量曲线,应用最小二乘方法和Voigt、Reuss模型,求取砂质、泥质成分的弹性模量的上、下限。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反演算法确定砂
蒸汽爆破技术是近年来食品工业中一种新兴的食品原料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处理效率高、没有二次污染等特点。该方法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改变原料的结构,提高原料中有效成分的得率,促进营养成分的溶出,提升产品的加工特性和功能特性。文中系统阐述了蒸汽爆破的原理、影响因素及近年来在食品生物大分子物质(膳食纤维、淀粉、功能性多糖、蛋白质)改性中的研究现状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