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离不开新型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时代中不掉队、不落伍。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广大教师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实施者变成开发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并由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数学教师;角色转变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很大,无论是所选内容,还是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转变观念,更新育人理念,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教材”意味着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开发课程资源。在新课标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而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亲密的伙伴。
二、数学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传统的数学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要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首先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其次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胆猜想,产生新思想,提出新观点。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创新求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成功的同学也应充分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领导者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正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相促进;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肯定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每一位学生取得的一点成功和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尤其是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往往比较脆弱,在学习上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对这类学生,只要有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即使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能动辄训斥,挖苦讽刺,而是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其循循善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他们爱上数学这门功课。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改革的理解和参与不断深入,他们从数学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反映未来社会的需要。新课标顺应时代的要求,数学教师只有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数学教师;角色转变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很大,无论是所选内容,还是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转变观念,更新育人理念,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教材”意味着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开发课程资源。在新课标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而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亲密的伙伴。
二、数学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传统的数学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要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首先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其次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胆猜想,产生新思想,提出新观点。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创新求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成功的同学也应充分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领导者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正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相促进;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肯定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每一位学生取得的一点成功和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尤其是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往往比较脆弱,在学习上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对这类学生,只要有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即使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能动辄训斥,挖苦讽刺,而是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其循循善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他们爱上数学这门功课。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改革的理解和参与不断深入,他们从数学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反映未来社会的需要。新课标顺应时代的要求,数学教师只有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