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可能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个当代史家的学术追求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421769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的历史是由无数的微观个体历史构成的。史家个体的生涯折射了史学的发展轨迹。中国近代史专家方之光的学术追求,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轨迹,反映了新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关怀。方之光的"只问是非,不顾其他"的史学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必须求真致用的史学宗旨,对今天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有着特别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汉民族由于地理、民俗、宗教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文化形态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因此,对英汉语中文化异同现
<正>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它是世界上第五位最常见和第三位最易导致患者死亡的的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新兴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联合传统阿霉素治疗有望
二语习得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方式。阅读输入语言只利用了视觉渠道。通过剖析解释词汇附带习得的两个重要理论,深层次加工理论和投入量假设,发现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转变,出现了客户的多元化和生活类型多样化的趋势,这种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和需求的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使企业